《2017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报告》出炉

23.01.2018  11:30

  昨天,市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出炉”《2017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报告》,用数据和分析,来寻找大连“气质”答案。2017年,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一举迈进300天大关,继2016年收获299个“蓝天”后,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7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中优的天数比例不断攀升,2015年优的天数为50天,2016年增加到63天,2017年则达到了93天,达标质量越来越高。此消彼长,污染日少了,污染程度也大幅降低。

   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 空气质量北方重点城市排第一

  “蓝天”增加的背后,是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报告》显示,各项污染物均创下2013年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的最低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北方重点城市中首个达到这一水平的城市。

  横向比较显示,2017年我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紧随深圳、厦门之后;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14,首次在北方重点城市中居首。

   天时人和 多措并举见成效

  越来越好的城市“气质”,来源于踏实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实施蓝天工程的意见》,引领、指导各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进行综合施治。

  人努力的同时,离不开天公作美。《报告》显示,2017年我市气象条件总体比较有利,不利的气象天气(逆温和静风)有所减少,采暖期以来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这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同时,2017年京津冀地区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使得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明显降低。

   臭氧污染居高不下 精准施治让空气更洁净

  虽然我市近年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臭氧浓度持续升高,2017年我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5%(全国338个城市臭氧同比普遍上升8.2%),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37天,占全年总污染天数的57%。纵向看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2014年是1天,2015年36天,2016年31天,2017年37天,近三年始终居高不下。

  由于臭氧成因复杂,区域性影响显著,基础工作薄弱,管控难度大,下一步我市在巩固大气环境治理成果的同时,将重点做好臭氧管控,以能力建设为主线,通过加强臭氧管控科研能力,完善环境及执法监测能力,完善管控制度,深入抓好以石化漏点检测与修复、储罐油气回收等为重点的整治工程,狠抓执法等措施,力争缓解臭氧污染,实现更多蓝天。

   1.2017年我市污染物浓度都下降了多少?

  1.细颗粒物(PM2.5)

  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52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5%。

  2.二氧化硫(SO )

  浓度均值为1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34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50%。

  3.可吸入颗粒物(PM10)

  浓度均值为59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85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1%。

  4.二氧化氮(NO )

  浓度均值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31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10%。

  5.一氧化碳(CO)

  浓度为1.4毫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1.5毫克/立方米,累计下降7%。

   2.五大举措综合施治

  控煤

  2016年以来完成1912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取缔,完成918台燃煤锅炉升级改造,且20吨以上锅炉全部实施在线监测。

  控车

  五年来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2万辆,目前,我市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2720台,占比达72%,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70%。

  控工业源

  完成了273项石化脱硫、钢铁脱硫、水泥脱硝等重点污染治理工程,30万千瓦以上机组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虽烧煤却达到燃气排放标准。

  控尘

  对全市裸露地块采取滤网、绿化覆盖,仅2017年金州以南区域就累计完成扬尘斑块整治面积9168公顷。

  调结构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能耗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刘蕴哲

2014-2016年辽宁省PM2.5浓度年均下降21.18%
  根据辽宁省健康白皮书数据,2016年全省空气中细颗粒物也就是PM2.辽宁频道
辽宁完成“大气十条”年度考核指标
  2017年度,辽宁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77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标比例为75.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