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刘庆龙的千亩药材百万林蛙这样得来

17.07.2015  11:53

        一直都想去那里看看,因为有一位19年守护荒沟秃岭终将它变成聚宝盆的人。

 

        7月13日早上8时许,记者一行出辽阳市区,向东南山区进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政府所在地。这里是辽阳市最南部的乡镇,南与岫岩满族自治县三家镇、牧牛镇,西与海城市接文镇、马丰镇接壤。再继续向东南行进  15公里,拐弯下道,忽而是崎岖颠簸的乱石沟,忽而是坡陡弯急的盘山道。过一座水库,前面的路突然没了,一条大山沟摆在眼前。

        山沟叫榛子沟,其实只是个名称,沟内并不盛产榛子,而是长满荆棘的荒沟秃岭。不过,19年前,因为当时村里一位35岁、刚从部队复员不久的毛头小伙子的到来,陆续承包开发这片面积近1500亩的荒山沟,从此这里改变了荒秃的模样。

        他叫刘庆龙,部队复员后到吉洞峪满族乡供电所工作。在一次收缴电费的途中,他发现有组村民在乱砍山上树木,出于保护山林的目的,刘庆龙花1300元与这组72户村民签下合同,承包了这一小片山林。从此刘庆龙开始情系大山,毅然辞掉不错的电工工作,进驻榛子沟,一干就是19年。

        提到开发榛子沟,刘庆龙有道不完的艰辛。当初肩扛镐头,腰别镰刀,手提锄头上山来,搭建起临时窝棚住在山上,和爱人一起每天每夜披荆斩棘、栽植树木。困了,就在树下打个盹儿;渴了,就喝点山泉水。几年下来,积攒的5万元很快用光了。烦闷的时候,他就在山上吼几声,听大山回响。就在去年有一天傍晚,他驾驶农用三轮车拉土,由于天黑路滑,车上又没有灯,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路边沟里,多亏爱人打着手电,找来翻斗车才把他救出,那次他左腿骨折。远在深圳发展不错的叔叔回来到山上看他,叔叔看到这个情景,爷俩抱头痛哭。后来,叔叔拿出100万元,资助他继续发展。

        刘庆龙有一双儿女,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外面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女儿远嫁到四平,儿子在忠旺集团做采购。去年冬天,28岁的儿子回家一看到妈妈累得黑瘦黑瘦的,抱着妈妈就哭起来。老刘向记者讲述这些时,语气充满了歉意。他说:“暂时还不想让孩子回来帮忙,孩子们有他们的世界,要让他们在外面多闯荡闯荡。  ”

        19年的守护,19年的投入,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如今已年过半百,然而19年心血换来的是500亩林下参、200亩党参、300亩细辛、200亩黄柏,15万棵落叶松和每年百万只林蛙……当年的荒沟秃岭,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今年有三件事,给刘庆龙提了个醒。一是县里举办的首届首山庙会,他拿去的药材被一抢而空;二是乡里正在快马加鞭发展带有满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业;三是全市正在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这都是机遇,咱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今后要搞中草药材采摘园、果类采摘园,发展体验式农业观光旅游。  ”刘庆龙说。

        在吉洞峪满族乡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刘庆龙现在已注册成立了辽阳县龙盛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达30多户,每年帮助社员人均增收5000多元,同时带动周边  20多名农民就近就业。  “龙盛中草药”如今已成为品牌,开始销往各地。□本报记者/郑有胜/严佩鑫

创业心语

        刘庆龙:人不能没有信念,有信念才有动力。要有坚定的意志,再苦再大的困难也要挺住。能吃苦中苦,梦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刘庆龙的榛子沟里满是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