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管理措施

24.12.2014  18:13

2014年,是绥中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奠基之年,更是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年。在省扶贫办的部署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任张会军的带领下,绥中县扶贫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按照省扶贫办下达的各项指标,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实际和惠民富民改善民生的目标,立足于“真扶贫、扶真贫”,坚持统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新模式,努力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使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扎实开展到户扶贫
   今年省扶贫办下达到绥中县的脱贫指标是16290人。为此县扶贫办以全县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到户扶贫为主战场,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不断提高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到户扶贫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扶持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他一些农用产品。参与的贫困农户是从建档立卡的在册贫困农户和返贫农户中确定,选择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遵纪守法,并有较好的生产经营项目。该项目覆盖19个乡镇,共计6000贫困户。省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00万元,县扶贫办根据各乡镇、村的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以贫困情况为标准,进行贫困户数的分配。
   首先在高甸子乡、永安堡乡、明水乡等6个乡镇联合农业局、国蚕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到户扶贫项目。其中永安堡乡根据水源充足、梯田较多、土层较厚,适合发展林果业的特点,在县国蚕局、林业局的支援帮助下,利用整合资金对獐狼村和北河村进行大规模栽植果树,逐步形成林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铺平道路。高甸子乡山地多,耕地少,农民增收困难,其中刘把屯、赵屯村贫困户相对集中,贫困户占70%,高甸子乡政府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联合县林业局、国蚕局利用整合资金大规模栽植果树,实现退耕还林,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其次在大王庙镇、葛家乡、加碑岩乡等13个乡镇,利用争取到的到户扶贫专项资金开展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其中大王庙镇计划在贫困户集中的4个村,利用其地理特征引导农户科学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搞好移民扶贫和互助式扶贫
   在扶贫工作中,绥中县政府和县扶贫办高度重视移民动迁工作。为了真正把移民动迁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县里成立了移民动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与,从而确保了实施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扶贫移民中的搬迁工作提供了保障。
   今年,绥中县扶贫办对明水乡平河子村的200个贫困户、591人进行了移民动迁工作,投入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移民动迁户分布在河东屯、靳屯、下平河子屯三个自然屯,整村(屯)搬迁到东戴河新区,移民小区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划、设计、施工的高层住宅,小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包括路灯亮化、社区绿化、路面硬化等,周边环境也属一流,从根本上解决了就医难、出行难、孩子上学难等诸多问题,使这些移民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生活习惯向着卫生、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
   县扶贫办还根据东戴河新区和县内的企业情况,协调各有关部门企业,努力安排这些移民户就业,并对移民户进行各种劳动技能、生存本领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真正做到了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清原县召开的互助式扶贫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绥中县扶贫办部署了项目到户专项扶贫资金互助式滚动使用工作,并根据全县实际,启用中央发展资金220万元,用于帮助特殊困难户和缺少资金的专业困难户,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开展生产自救、经营自救,从而尽快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实行转移技能培训
   在扶贫工作中,绥中县扶贫办还努力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全县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共计1800人,争取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贫困户就业普遍稳定,也有较高的收入,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共设立了6个培训基地,根据各个基地的实际情况,分设了不同的培训专业。如驾驶员、育儿嫂、渔业船员等。尤其是爱心家政服务中心开创了绥中县首家培训专业月嫂机构,从而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又增加了一项能提高农村贫困家庭收入的培训专业。
   绥中县扶贫办今年以来共完成就业技能培训700人,其中绥中县农机校完成培训160人,县爱心家政服务中心培训100人,县新源驾校培训90人,滨海驾校培训90人,凯翔驾校培训200人,淮海驾校培训60人。根据各基地实际情况,共设置汽车驾驶、月嫂、渔业船员3个培训专业,转移就业率达到了97%。
   绥中县扶贫办今年还完成了农业实用技能培训1100人,设置4个负责培训的乡镇,统一安排培训,扶贫办进行监管,因地因时制宜,分类教学,编写印制教育材料,聘请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的技能人员,下乡对贫困农户进行集中授课,真正做到进村入户。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实用技能技术进行培训,并且在整个技术周期内跟踪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建立扶贫服务中心

根据上级扶贫精神要求,绥中县扶贫办成立了驻村工作队,监督落实扶贫工作,一般由3名党员干部组成,重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对全县44个贫困村采取选派驻村工作队,实施定点驻村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期限为3年,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至少结对帮扶1个村,重点联系党组织软弱涣散、发展滞后、困难多、情况复杂的村,通过协调,全县共有52家企事业单位参与了下乡驻村扶贫工作,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按照县委的扶贫工作方针,绥中县扶贫办还开展了精细分工、量化细节工作,成立了农户自立服务中心,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服务于各乡镇的扶贫工作,特别是组织指导农村妇女,始终坚持以服务于低收入家庭的农村妇女为宗旨,在扶贫工作中努力解决农村妇女家庭的微型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帮助他们致富。
   在这项工作中,绥中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还制定了精确细致的制度40款、87条,补充条例60条,用精确的激励制度管理,主动监督到位,组织信贷员实地考察,本着谁考察谁监督、谁放款谁负责的态度,做到上下贯穿,后台和前台交叉检验,确保扶贫金融贷款安全收回。至今绥中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累计开发22个乡镇,发放3—5户联保无抵押贷款2834万元,回收贷款2400万元,为3307户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微型创业资金,并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在扶贫工作中保持了良好业绩。
    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
   为了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绥中县扶贫办不断解决社会帮扶方面不适宜科学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不断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开展。本次安排参与社会帮扶任务的县直部门有102个、驻绥有关企事业单位88家,帮扶全县“十二五”到户规划,涉及23个乡镇、86个重点贫困村,包括送致富技术、修建道路、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建好村小学等项目。帮扶单位深入村屯、户,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搞好帮扶和救助,他们在帮扶工作中还做到家庭情况清、生产计划清、就业技能清、帮扶需求清,使所帮扶的贫困户不落一人。
   在这项工作中做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搞好扶贫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形式。二是加快帮扶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帮扶村屯解决实际困难和需要,做到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智出智,从内心去帮扶,努力为贫困村屯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加大投入力度,认真帮扶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当地群众能看见、摸得着,贫困户能受益的实事。同时各扶贫单位还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制定贫困村屯的扶贫开发规划,利用当地优势,帮助他们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实行产业经营,增加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四是帮助贫困村屯制定了可行性计划,深入落实帮扶措施,开展科技帮扶,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信息优势,帮助他们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实效,推动经济发展。五是帮助扶贫单位做好产业化调整,理顺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发展中难题,带动帮扶单位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做好扶贫开发宣传工作
   扶贫宣传工作对扶贫开发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绥中县扶贫办在过去的一年里加大了扶贫宣传力度,积极联系各级新闻媒体把扶贫工作中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和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报道和宣传。在扶贫宣传工作中撰写了多篇报道,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登,并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在2013—2014年度辽宁省扶贫系统参选优秀调研报告汇编上登出。因此,绥中县扶贫办2014年荣获了辽宁省扶贫宣传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各县(市)、区的先进单位中排名前列。
   绥中县扶贫办扶贫宣传工作中创造了经验。一是加强了对扶贫宣传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坚持深入进行宣传动员,通过扶贫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凝聚了智慧和力量,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都能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张旗鼓地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鼓舞斗志,交流经验,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明确了扶贫宣传工作的方向,突出了宣传重点。绥中县扶贫办牢牢把握扶贫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扶贫系统中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在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感人事迹和突出人物。围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大局,深入宣传扶贫开发战略部署、整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不断总结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学习和吸取其他好的单位宣传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方法,并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扶贫宣传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了新时期扶贫宣传工作的效果。三是发挥自身宣传作用的同时,不断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绥中县扶贫办通过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从而让全县更多的群众进一步领会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到积极推广,与时俱进创造新的经验和方法,促进扶贫宣传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大力建设扶贫网站,按照新时期扶贫宣传的要求,深入研究和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从而调动社会力量、各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中来,为更多的贫困百姓做好事、谋福利,使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用心做扶贫,用爱筑未来”。绥中县扶贫办工作已经成为了一项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惠民工程。绥中县扶贫办的干部职工将用全部的爱,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和温暖,使扶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他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主任张会军的带领下,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建立一套为广大贫困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绥中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