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逐浪高——我省鼓励创新创业述评

02.03.2017  12:38

  2月27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重磅推出,并配套科技强省工程实施方案、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快高新区转型升级政策措施3份政策文件。“1+3”,将我省创新创业的热潮再次推向新高度。

  作为老工业基地,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辽宁必须向科技创新要质量、要效益、要动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走老路走新路。在依靠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能,是我们的战略考量。

  一年来,我省着力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全社会的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努力使创新创业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动能、主动力。  

   创新创业的辽宁温度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不是前10年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新起点上特别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行动。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新行动呼唤新动力。

  当前,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的驱动作用已明显减弱,我省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时,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旧动力转换,显得格外迫切。

  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纵观近些年来我省科技创新,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科技综合实力上,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在拉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不畅,“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突破,“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尚未扭转;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投入不足、技术人员外流、技术装备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但我们更看到,作为工业大省和科教大省,辽宁的创新基础雄厚,资源丰富。1763个科技机构、115所普通高校、27万名科技人员,只要其中蕴藏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辽宁的科技创新就一定能支撑和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变被动为主动,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鼓励创新创业,让创新创业成为稳增长、促转型、保就业的重要抓手。

  一年间,一次次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反复强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是辽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在辽宁发展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省长陈求发强调,要抓紧研究出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推进大会对创新创业作出具体部署。全省上下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持续升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日渐高涨。

  在辽宁“十三五”规划、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等指导今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着力鼓励创新创业,依靠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增强新动能”更是被着重下笔,“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促进便捷融资”等一项项激励举措为创新创业提供更适宜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2016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环境构建、主体培育、创新高地引领、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激励等六大行动,为扎实推进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创业的辽宁力度  

  鼓励创新创业,我省以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坚决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精准施策,全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整体环境日渐好转。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

  从去年起至今年2月,我省以平均每月出台近两项政策的速度,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在加快众创众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投入、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制度性的调整与突破。此外,制定《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东北首次以省级地方法规形式规范营商环境建设。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逐步构建。

  这些政策法规和措施,为鼓励创新创业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搭建了坚实的推进体系和发展平台,进一步在全省营造了崇尚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鼓励创新创业,需要大手笔做好“结合”这篇文章。在我省,科技创新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与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通过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   

  创新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都无从谈起。只有让各类英才各得其所,各路俊杰大展其长,才会有“千里马”竞相奔腾。

  围绕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沈阳市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地区海外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大连市推出积分落户政策,政府对高端人才给予成就积分奖励,通过绿色通道办理落户。全省各地,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为人才“留位子”“加椅子”“搭梯子”,努力当好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员”。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的作用是“搭好台子”“保好平安”,让各类市场主体从容地“登台唱戏”。截至去年底,省政府部门保留行政职权1722项,比2011年减少70%,简政放权的力度和频次均位于全国前列。一年来,我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给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大自主空间,增添了更多底气信心。

  市场经济观念落后、创业基因不足、市场主体不活跃等问题一直牵绊着我们。鼓励大众创业的关键在扶持。鞍山、本溪、盘锦等地,不仅在宏观层面完善政策、营造环境,也在微观层面建设好孵化基地,搭建好创业平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从而帮助和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创新创业的辽宁速度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省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

  创新要素流动到哪里,向哪里集聚,哪里就会占得先机,赢得主动。2016年,我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38个,创新战略联盟12家。累计攻克重大核心技术34项,开发出重大产品18个,优化了工业机器人、核主泵、IC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创新链,沈阳新松机器人、大连光洋科技等企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名片。在经济总量里,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2016年,我省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总计52603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32.2%。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增加,不仅标志着我省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也体现出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和认可。特别是工矿企业申请专利占比较高,充分说明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创新主体。

  与此同时,作为反映市场活力的“温度计”,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变化也生动地折射出我省创新创业环境的日益改善,展示出我省经济发展的全新态势。

  据统计,2016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8万户,平均每日新增市场主体1318户,创历史新高。显然,这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持续释放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态势的变化,不单纯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结构上。像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虽然总量不大,但增长趋势明显,社会资本青睐有加,预示着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2016年,是辽宁创新创业氛围最好、创新创业热情最高的一年。大连海创周累计引进海外学子3000余人,创办科技企业2000多家。全省备案众创空间105家,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9500多家,平均每天近8场创业活动……在愈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里,大众创新创业的满腔热情,正在辽沈大地上化作一场场活力无限的振兴实践。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