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在辽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新一轮振兴发展

12.03.2015  03: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与会的在辽全国人大代表纷纷结合辽宁实际,为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那么,辽宁新一轮振兴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改革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动力来自于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我省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一大批诸如鞍钢、本钢、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大连重工、大连石化等在国内同行业数一数二的国有企业,这是实现辽宁新一轮振兴的坚实基础。

  张晓芳代表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于洪代表结合自身体验,建议加大国企所有制改革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放宽对民营资本在股权比例方面的限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资金利用效率高的优势;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科技实力雄厚、管理科学的优势,借助这两方面的优势,盘活国企存量资产,使国企发展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辽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赵国红代表认为,要推动旅游产业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全面提升对旅游产业的协调、统筹与引导能力,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动力来自于创新驱动。我省的各级科研院所和国企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如何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科研人员贴近市场,开发出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如何完善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不少代表热议的话题。

  赵长义代表用具体事实为例,陈述了产学研相结合过程中,遭遇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议国家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改革试验,支持组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在沈阳市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试验,支持沈阳市在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取得突破。

  郭雷、包信和代表呼吁,加快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不该管的科研事项要尽快放手,把该管的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管好;对科研人才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不能一味做“加法”,也要科学做好“减法”。

  王金笛代表希望国家支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吕树江代表认为应当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增量上调结构,存量上求发展。

   加强简政放权的顶层设计

  动力来自于政府变革创制的自觉行动。政府变革首先要破除行政审批上的一些弊端。刘政奎代表建议,要加强简政放权的顶层设计,不要形成碎片化,要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清理,加快“立、改、废”进程,多做“”的工作,对下放到基层的权力必须保证下面接得住、管得好。

  王金笛代表建议,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事中事后监管以及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

  蹇彪代表认为,应从制度设计和法律层面解决权力下放问题。石光代表建议,简政放权要充分考虑上下承接问题。

   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动力来自于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引导下,我省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振兴的强大引擎,但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也在阻碍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还有不小的差距。

  柳长庆代表认为,政府应大力扶持和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可由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大型民营企业发起,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参与共同发起。这不仅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宝贵的管理经验。要进一步加大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力度,开拓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更好的人才吸引、人才聚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养人、留人难问题。

  何著胜代表建议,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倾斜,大力扶持和发展创新投资基金参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