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郊大棚“醇醚”控温

06.02.2017  20:39

 

  “系统运行正常,水泵、燃烧、液体都没问题,当前水温38摄氏度……是恒温。”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翠林花海合作社蔬菜大棚管理房内,合作社负责人何胜忠正指着一台不锈钢锅炉,向记者介绍说。

  这台锅炉有个特别高科技的名字——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也是翠林花海合作社为蔬菜大棚请来的“新宠”。“它可以恒温给蔬菜大棚供暖,用的燃料是一种新型清洁环保能源,叫‘醇醚’,你看锅炉顶部的这个红色装置,它叫‘冷凝式回收器’,就是专门回收锅炉燃烧时产生的部分热量的,以防流失。”何胜忠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该锅炉自2016年10月底开始供热,其燃料是“醇醚”,排放已通过环境研究部门第三方检测,符合最严格的排放标准,“比烧天然气还干净。”锅炉炉面还有一显示屏,运行状态及其燃烧机、水泵、液位、水温等数据随时上传至“云端”,被电脑前的技术人员实时监测,并发出控温、加料等指令。

  种越冬大棚,来年开春抢抓市场空白卖个好价钱,是很多菜农坚持多年的“良策”。过去,京郊30万亩大棚常烧煤保温;如今,为保一片蓝天,清洁的新能源正逐渐取代燃煤。河口村作为全市试点要在这个冬季摸索经验,确保明年将有更多郊区大棚和这里一样,共同编织起一个洁净的“菜篮子”。

  走进河口村的蔬菜大棚,暖洋洋的。大棚内的黄瓜刚采摘完毕,工作人员正在整理防寒沟。河口村东倚小清河畔,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这几年,为保障市民“菜篮子”,村里合作社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种黄瓜,西红柿,也种芹菜、苋菜、空心菜等叶菜类,还种了两棚红掌。”因为茄果类蔬菜对温度要求高,每年冬季,何胜忠就会想办法为菜棚取暖。

  起初烧“烟儿煤”取暖。“每个棚一天下来得百余元,每个供暖季按4个月算,需要一万余元,另外需要两名工人专门往锅炉里填煤,花费应该加上两名工人的工资。”何胜忠细算起账来。烧烟儿煤,给他带来了很多烦心事儿。“蔬菜大棚就在村边,锅炉一开烧,烟囱就‘突突’冒黑烟,搞得乌烟瘴气的,满园子满村的硫磺味。

  近几年为了清洁空气,不能再烧“烟儿煤”了,“不让烧煤,黄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越冬怎么办?”何胜忠犯了愁,翠林花海合作社共有460栋蔬菜大棚,是河口村及周边400余农户的“饭碗”,咋办?去年10月,本市及房山区两级农业部门推荐了以醇醚为燃料的智能化燃料炉。“我一听说没污染,当即便决定试一下。”何胜忠说。

  自从这个“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安装进第一个蔬菜大棚,为满棚的黄瓜“供暖”,何胜忠便时不时前来查看,并从成本、供暖等方面进行核算。“烧煤每天得112元,一个取暖季用煤需要十四五万元,用电采暖得30万元,若用醇醚,一个大棚一天得121元,一个月成本是五六千元,一个供暖季下来是20万元,总体上讲和烧煤持平,或者说略高一些,但节省了人力,保证了棚内恒温,最关键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污染空气了。”何胜忠算完账又说,“况且清洁空气不能只扒拉咱这小算盘。

  大棚菜越冬有了稳定的供暖方式,何胜忠对翠林花海合作社有了提升的新计划,他和村民们商量之后,决定将多花掉的成本赚回来,多为几个大棚新装“外冷凝式智能化醇醚燃料炉”,并再多种一些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种,让大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像彩椒、水果黄瓜之类的就都可以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