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向北方——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述评

27.02.2017  09:37

  今日辽宁,在牵手世界中拥抱未来。以绵长的海岸线为起点,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放的辽宁千帆竞发,一路向北。

  这是省委、省政府用新思维、新举措铺就的一条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新丝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辽宁的收获实实在在:“三互”大通关、大连港、营口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工程;铁岭保税物流中心获海关总署验收并封关运行;华晨集团、东北特变电工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项目已达97个。

  从“对接”到“积极融入”,辽宁的“新丝路”越走越宽阔,主动、双向、公平、全面、共赢的开放发展理念已深深植根于黑土地,并正在全方位升级着老工业基地的开放型经济。

  向北开放,辽宁奔跑在“新丝路”上。  

   登高望远 打开振兴“新丝路”  

  开放,将着力点置于北方,既是辽宁的优势所在,也是辽宁的必然选择。

  摊开地图,地缘优势尽现眼前: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沿海省份,又恰好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重要节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将老工业基地与欧洲经济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传统产业优势已使我们具备了要素输出能力,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富余产能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恰好被合理估值,一些产业由此将以较低的要素成本重现生机。

  开放,还要引进来。新常态下,辽宁经济遭遇较大的下行压力,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支持。而放眼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产业的高度契合让我们有更多理由携手共进。

  相通则共进,互闭则各退。着眼世界,需要充分发挥我省地缘、产业等优势主动出击;立足省内,要充分利用开放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将欧洲各国的优质资本、技术引进来。

  开放,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赢,这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选择。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率领省友好经贸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时提出,辽宁要抓住机遇,必须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拓展国际市场,真正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推动力,实现互惠互利、共进共赢。

  敞开窗口,向北开放。有评论认为,这对于我省构筑合作新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2016年9月,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对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再部署:“进一步明确辽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项目和产业,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深度开发境外市场。

  两个月后,《辽宁省参与“一带一路”实施方案》《辽宁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建设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辽宁开放的路径更加明晰。一路向北,辽宁开放的步履更加坚定而迅疾。

  今年年初,我省进一步明确:“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逐步将辽宁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门户。

  蓝图,一笔笔绘就、一步步展开。从向北开放的“窗口”到“重要门户”,这是辽宁将自身置于历史坐标之上的大布局,是老工业基地的胸怀与担当。

  登高望远,省委、省政府开放发展的“新丝路”越发清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需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取长补短;需主动开放,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做自由贸易的推动者;需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乘风造势 找准扬帆着力点  

  开放发展,如何走出去、引进来?融入“一带一路”,着力点又在哪里?

  辽宁人在不懈的实践中寻找着答案。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举措,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合力推进,让辽宁逐步走向深度开放。而今,陆海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已渐趋成熟。

  畅通道。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建设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已成为近年省两会上的高频词。今年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沿海港口实施港区联动,构建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都始于辽宁,正如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始于中国。三大通道由北而西,蜿蜒万里,勾勒出一道道壮美的曲线,将辽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有形的通道不仅承载着辽宁与欧洲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项目流;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民心也借此相通。

  搭平台。今日的开放,辽宁已不再仅仅依靠沿海城市,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多个重要平台的建设在陆续推进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与争取,去年,国家正式批准在辽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评论认为,它将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索路径,为地方经济充分服务,为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增添动力、活力等多重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李希指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辽宁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在省党代会报告中,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等关乎老工业基地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列而立,凸显了其分量之重和辽宁开放发展的决心。

  站在营口港,“辽满欧”大通道的起点,西姆集团董事长马塾君看着货柜渐渐远去,不禁感慨:“一个个崭新平台的建设,引领着辽宁走向对外开放的全新阶段,必将触发诸多领域深层次的变革。

  优环境。破除审批瓶颈,让企业便捷“出得去”。自去年12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我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已逐步取得实效。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月21日,业务量在全国“单一窗口”中排名第四位。使用“单一窗口”有利于提高口岸整体通关能力,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市场环境,让外资快速“进得来”。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市实施“降本减负20条”,让这个园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收费”园区。

  在做优软环境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与“”?陈求发强调,要扩大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重大装备和重点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引进符合“德国工业4.0”标准的企业、项目和海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我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哪一家的独奏,而是大合唱。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辽宁找准自己的着力点,正在高水平地引进来与大规模地走出去,从“引资”到“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辽宁经济在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中,双向投资齐头并进、互利共赢。  

   水深浪急 激流勇进抓“大鱼”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相较于国内,注目国际市场,辽宁的优势产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些企业再发展的突破口。

  华晨集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去年,华晨在伊朗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接下来的3年里,华晨集团将在伊朗生产并销售12万辆中华轿车系列产品。而今,中华轿车在伊朗已赢得了“中国宝马”的美誉。

  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们果断决策,通过打通出口市场去产能。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华晨以伊朗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产品进一步辐射中东和西亚地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翻阅辽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清单,我们发现,沿“一带一路”36个国家,我省布局的投资项目达到97个。

  辽宁开放的硕果,不仅仅局限于哪一家企业的大额订单和重头项目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品输出带动技术、标准输出,资本引入带动人才、技术、管理的引入,进而实现地区经济质量的提升。

  去年,大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37亿吨,同比增长5.3%,喜人数据的背后是整个大连市经济连续7个季度的稳步上升,GDP增幅从2%逐季递升至6.5%,这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一路向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辽宁收获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开放成果:对标发达国家,营商环境在一步步优化;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这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开放型经济带来的必将是更加开放的思维。开放发展是观念、是机制、是格局。固守,没有出路,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这才是辽宁人在开放大潮中捕获的真正的“大鱼”。

  向北方,逐浪“一带一路”,辽宁人砥砺前行,正在谱写着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丝路”传奇。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