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村医超过17%已过退休年龄 村医 咋就没人爱接这个班

05.06.2015  20:03

  没身份,没养老保险,看病还没太多收入。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村医队伍,他们在乡村还能坚持多久呢?

  “我们的事,有信了没?”刚见到记者,何亚琴就怯生生地凑上前来打听。

  59岁的何亚琴是一名村医,她口中的“我们的事”,说的是与她息息相关的村医养老的事。当听说还没有动静时,一丝失望划过她的双眼,“啥时候能有信啊。

  村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省农村基层卫生体系中一个最为实际、也最为重要的话题。“养老出现问题,村医就会出现问题,近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就会出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已现苗头。解决我省村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一位熟知我省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人士说。

  老村医倒下了 谁来接班

  今年69岁的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南嘉禾村卫生所村医何福来一直很焦虑。

  这位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了40多年的老村医,一直守护着南嘉禾村父老乡亲们的身体健康。然而,因为是农民身份,虽年近古稀,但何福来一直不敢主动退休回家。“因为我没有养老保险,回家之后,我只能靠家里的一亩多地养活自己。现在年岁大了,在地里干活根本干不动了。

  作为新宾县的上一级部门,抚顺市卫生计生委农村基层处处长金钰也很焦虑。

  她告诉记者,目前,抚顺全地区共有乡村医生957人,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占到总人数19.5%,55至59岁的占到17.8%,也就是说,在所有村医中,超过55岁的占比超过37%。

  这并不是金钰焦虑的唯一原因。她说,在抚顺地区的一些偏远农村,因为当地没有村医,因此,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不到完备的公共卫生服务,“实在没有办法了,一些农村只好一名村医同时负责2到3个村子的卫生服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省现有注册乡村医生3.3万人,分布在全省1.2万余个行政村的2万个村卫生室。虽然我省乡村医生总量不缺,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却存在着村医短缺现象。

  随着新一轮医改深入推进,村医要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之下,我省村医年龄整体偏大问题格外凸显。据了解,我省村医50至60周岁的占到21%,60周岁以上占17%。

  比村医短缺、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村医这个岗位缺乏吸引力,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我现在特别担心有的村医因为年岁大突然倒下来,他的岗位到底谁来接替。”抚顺市卫生计生委农村基层处处长金钰忧心忡忡。

  票子、身份、养老保险 村医要啥没啥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我省村医这个群体也有一个演变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恶劣、缺医少药,中央要求在农村培养一批“农村养得起”的医生,称之为“村医”,从此,我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被老百姓俗称为“赤脚医生”的老一代村医靠着“一根银针、一把草药”起家,承担了农村大量的公共卫生、地方病普查、除害防疫、控制传染病等重要工作。

  “后来,我们自己开起了诊所,诊所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卖药。”同在新宾县上夹河镇南嘉禾村卫生所工作的村医何亚琴回忆说,大约在2006年前后,按照国家要求,原本单干的诊所开始合并,村卫生所有了如今模式。

  2009年后开始有了大变化。当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在我省一些地区,开始施行基本药物制度,该制度的内容之一,即药品销售实行零差率。也就是说,村卫生室不仅要在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中购进药品,且对外销售时不能加价,“这样一来,村医收入一下子就下降很多。”负责统一管理全镇村医的新宾县上夹河镇卫生院院长吴秀梅说。

  收入锐减,并非村医这个职业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的唯一原因。虽然从事着卫生服务工作,但目前,我省村医仍为农民身份,这样的身份,对很多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而由此原因又衍生出另外一个让这个职业失去吸引力的重要原因——除个别地区外,我省绝大部分村医并没有像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等保障做后盾。

  “因为没有养老保险,老一代村医不敢主动回家,担心自己一旦回家,万一政府能承担他们的养老保险,他们就享受不到了。”一位关注村医问题多年的人士说,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养老保障体系,村医也吸引不到年轻人加入,“这就是目前我省为什么村医年龄整体偏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本溪县样本 村医年收入5万

  已经意识到村医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今年起,我省启动了包括“5+3”、“3+2”和“特岗计划”这三种方式,开始为农村基层培养全科医师。可以预见的是,若这三种方式无缝衔接、顺利推行,从今年起,我省的村卫生室里将会出现一批新面孔。

  然而,在村医收入下降又没有养老保障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些新鲜面孔“既来之”“则安之”,需要有配套的举措。

  如今,59岁的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山城子村村医杨思涛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医工作中。

  此前,这位老村医也和其他同行一样,非常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014年,本溪县专门针对他们推行补偿机制及养老办法,这让杨思涛心里有了底。

  在补交了一定养老保险金后,现在,杨思涛只需每月再缴160元,到了60岁退休,就可以每月领到一笔退休金,“心里悬着好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杨思涛说。

  本溪县卫生局副局长姜永成告诉记者,目前,本溪县共有村卫生室120所,村医141人,为了调动和鼓励村医工作积极性,从去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立专门针对村医的补偿机制和养老办法。

  本溪县的村医养老保障机制因人而异。对于符合参加失业单位临时用工条件的村医,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依据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标准,由县财政缴纳单位承担部分的保费。

  而对那些到了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但社保金没有缴满15年的村医,本溪县财政缴纳单位承担部分保费,直至男到65周岁、女到60周岁。

  村医过了这个年龄界限后,一切保险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对符合参加养老保险、签订劳动合同的村医,我们同时给他们缴纳工伤保险。”姜永成说。

  除了推行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之外,医改之后,在药品销售零差率的情况下,本溪县还专门针对村医收入进行了精心设计。
  如今,本溪县村医收入主要有三大块:一块是村医为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的政府补助,这部分按照村医提供的工作量由政府核算,并支付一定费用。

  第二块是村医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时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由享受服务的村民和新农合双方支付给村医。比如,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等在内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每人次5元,这里村民承担0.5元,新农合支付4.5元。

  村医的第三块收入就是本溪县财政的定额补助。姜永成说,这里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村医在销售基本药物时,可以得到销售额25%的财政补助;另一部分是每年县财政为每个村卫生室定额补助1万元,主要是解决村卫生室取暖、网费等一些运营费用。

  “如果一名村医服务到位,技术过硬,这三块加在一起的年收入大体在4.5万至5万元左右。”姜永成说。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提到要完善村医的养老政策。当听到记者转述的这个消息,69岁的村医何福来先是一怔,然后连声说:“这个好,这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