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全省优良天数为113天,同比增加4天

04.06.2020  07:21

  截至5月底 辽宁好天儿同比多4天

  截至5月底,辽宁好天儿数同比增加4天,前四个月全省地表水水质同比较大幅度改善。今年,辽宁聚焦21个大气重污染整治区域和20个不达标或不能稳定达标的重点河段,实施精准治污、严格管控。

  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

  昨天上午,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双二十”暨水、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枢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同比均有所改善。截止5月25日,全省优良天数为113天,同比增加4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7.4%,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范围为36~59微克/立方米,平均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0%。

  今年前四个月,全省地表水水质为轻度污染,同比有较大幅度改善。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50个,同比增加6个;劣Ⅴ类水质断面由去年同期的18个减少为2个,改善程度显著;入海河流无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2个。按断面考核目标评价,全省共8个断面未达标,同比减少19个。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前者同比改善51.4%,后者同比改善38.5%。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田博介绍,今年前四个月,全省河流水质改善的同时,仍有8个断面未达标,其中2个断面为劣五类,分别为沈阳于台、辽阳河洪桥断面,这两个断面往年水质持续为劣五类,达标难度较大。

  丹东、大连、阜新环境空气质量省内排名靠前

  据介绍,按照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各市环境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丹东、大连、阜新、盘锦、朝阳、本溪、铁岭、抚顺、葫芦岛、营口、辽阳、锦州、沈阳、鞍山。

  按照细颗粒物(PM2.5)同比变化排名,丹东同比改善程度最大,其次为大连和葫芦岛;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的为鞍山、辽阳、朝阳、阜新、沈阳、铁岭、营口7个城市。

  此外,全省共有91个国家地表水和入海河流考核断面参与水质情况排名。前四个月,按照城市水质指数排名,丹东市水环境质量最好,其次为葫芦岛市和本溪市;排名位列后3名的分别是沈阳市、阜新市和盘锦市。按照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程度排名,营口市水质改善程度最大,其次为阜新市和盘锦市;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为丹东和本溪2个城市。

  聚焦“双二十”重点区域精准治污

  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今年初,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在认真总结2019年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又突出重点,聚焦全省20个不达标或不能稳定达标重点河段、21个大气污染较重的区域,全力组织攻坚,以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以上的重点河段和大气污染较重区域简称为“双二十”。

  截止5月25日,全省21个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同比改善程度低于全省2.0个百分点,平均值高于全省9微克/立方米。其中,葫芦岛市连山区、抚顺市顺城区、锦州市开发区南部等8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改善;沈阳市浑南区南部、抚顺市望花区等5个区域同比持平;鞍山市立山区、铁岭市银州区西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区域同比恶化。

  20个重点河段中,包括铁岭4个,锦州、盘锦各3个,沈阳、营口、辽阳各2个、鞍山、抚顺、阜新、朝阳各1个。主要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源污水排放监管、畜禽粪污、垃圾直排入河等污染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分河段、分区域重点断面包保制度,逐一落实市、县两级领导超标断面包保责任人,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强化治理措施和监管执法,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开展强化监督和专项执法行动,督促政府和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

  今年前四个月,沈阳于台、辽阳河洪桥和朝阳大凌河西支入河口3个断面均值超标。其中,沈阳于台和辽阳河洪桥为劣五类水质。各月份中,4个月份均超标的为朝阳大凌河西支入河口。

  在疫情期间,辽宁省要求各市要紧盯关键区域行业、关键时段和关键问题,“冬病夏治”要抓早抓严,完善大气重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截至今年4月,全省共计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828家、VOCs企业治理114家、工业炉窑整治70余个、柴油货车监督抽测逾6万辆。

  此外,针对秸秆露天焚烧污染问题,辽宁对火点较多的地区进行巡查,对工作不力的区县政府进行约谈;各市共出动巡查人员4930余人次,发现并处置较大火点近200处。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宝生称,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下一步,辽宁将以重污染区域整治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两散一尘”、燃煤锅炉、工业企业、秸秆焚烧、柴油货车治理及重污染天气应对、温室气体减排等工作,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在巩固现有工作基础上,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做到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责任编辑:冯庆洋) 作者:张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