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报告(2017年度)》座谈会在京举办

31.05.2018  17:19

 

      5月15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会议中心组织召开《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报告(2017年度)》座谈研讨会。会议由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书记刘清、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宪法、中国技术交易所助理总裁刘利军等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完善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开展座谈。

      为进一步掌握农机领域国内外技术与产业发展动态、前沿成果产出与应用现状、市场与政策,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等单位,于2016年开始开展了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根据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结合“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展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完成了2017年《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全球农机工业总体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我国农机工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农机工业总量稳步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国农机产值近4700亿人民币。我国农机产业从增补旧式农具和制造推广新式农具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已能生产5大类、14小类、4000余种产品,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

      基于工程索引数据库(E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近10年国际农业机械研究期刊论文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发现,农业机械研究规模不断扩大,中、美两国在农业传感器网络,中、美、日三国在农业机器人领域表现较好。从专利申请国家布局来看,中国已经是专利申请大国。但是从申请人排名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农机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而国内的主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申请为主,企业申请量较少,国内本领域的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尽管国内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装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与农机强国相比,在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正如《报告》指出,我国农机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有效供给能力不足,高端产品缺乏;制造技术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一直是瓶颈;外国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国际化竞争态势加剧;产业体系制度不完善,行业统筹协同投入需强化。

      农业机械产业是支撑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性产业。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农业机械构建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是支撑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与技术保障。

      面对我国农机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要解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国农机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报告》提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关键、发力高端,积极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共同献计献策,通过深度分析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前沿核心技术发展趋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布局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方向,并提出有关对策与建议,为研究部署未来农业机械产业创新任务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