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316个基本网格让市容问题无处遁形(图)

23.12.2014  17:20

  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责任网格示意图。半岛晨报、海力网摄影记者 张腾飞

  在今年网格化执法建设的基础上,明年年初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快速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争取在3月份试运行。日前,市行政执法局督察处处长张殿义对正准备筹建的数字化执法平台进行了一番描绘。

   向商铺发放执法服务联系卡

  12月19日下午,一位执法队员巡查至纪念街附近,发现有商贩占道贩卖水果,赶忙上前劝离,并打开巡查日记本,认真记录下时间地点等要素。在巡街的同时,这位执法人员还向周围合法商铺发放了执法服务联系卡。记者要过服务联系卡,只见上面标明了区域执法队员的联系方式,以及查处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的行为;查处违法建设行为;查处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破坏承重结构等常用执法服务内容节选。

  这一切,只是行政执法部门网格化管理模式最为细小的一个小细节。

   103条主要路街两侧全程录像

  为贯彻落实《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市容环境质量提升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要求,2014年,市执法局实施了网格化执法管理模式。

  为了全面掌握新发生违法违章事实的具体情况,执法部门对市内103条主要路街两侧实施了全程录像,以此作为原始资料比对确认现场新发生的违法违章事实。同时,以执法职责为核心,重新确认了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执法工作责任、权限范围,个人责任更加清晰。

  划分了“四级网格”、316个基本网格,并配备了责任人。全局执法辖区地域为一级网格(1个);各直属分局管辖区域为二级网格(5个);各街道和属地执法大队管辖区域为三级网格(42个);各执法队员责任社区或重要地区为四级网格(316个)。划分了70个“严禁区”、51个“严控区”,并配备了责任人。根据市容环境实际状况和执法队伍实际,采取分类管控方式,并按等级实施考核。每个大队统一设计并制作了网格化执法责任图板并公示,为网格责任人配发了统一的巡查日记本。

   解决“集团式”执法责任模糊问题

  每一个执法网格,都责任到人。据了解,责任人坚持日巡查制度,负责发现、规劝、制止、报告和记录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当网格责任人无法处理解决时,由大队长或副大队长负责组织依法处理解决。市执法局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拉练检查,分局负责人每半个月组织一次拉练检查;考核部门每周有检查,并坚持日常考核。至11月28日,全年检查、抽查240余次。对检查、抽查发现的问题,1-2个工作日内反馈到责任单位,并要求整改。全年市执法局反馈问题共2400余处(包括反弹性问题)。对于检查和发现的问题,一律纳入考核,对号登记。市局和分局对检查考核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公示分局或大队考核结果。对符合责任追究的事项,及时进行责任追究。目前,两名大队长被免职,10余名协管员被辞退。

  张殿义表示,通过网格化执法责任到人,实现了工作职责明确、执法区域明确、执法时间明确,解决了过去“集团式”执法责任模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