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80后沈阳艺术家讲述辽瓷的前世今生(图)

14.11.2017  09:55

  正在沈阳日报美术馆展出的首届辽瓷书画艺术展引来辽沈地区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迷人的奇葩”的辽瓷技艺更是令人惊艳。辽瓷,是我国历史上辽代时期所制作的瓷器的简称,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目前,辽瓷技艺已经确定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瓷技艺为何一度消失?现在又再度与大家见面?南方有景德镇,北方的辽瓷到底有什么特色?昨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面对面采访了辽瓷“非遗”传承人、80后艺术家孙天舒,师从“辽瓷研制第一人关宝琮”的她为记者讲述了辽瓷的前世今生。

   尘封200年难掩其光芒 成为串起辽文化的纽带

  一千多年前,辽代的契丹民族可谓金戈铁马,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甚至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辽朝的兴盛让辽瓷孕育而生,古朴浑厚、实用性强的辽瓷承载着当时契丹民族驰骋猎场、富足生活的记忆。随着朝代的更迭,近200年,这段历史鲜少被人重视,而被赋予马背民族精神的辽瓷也掩埋在岁月的土壤中,其制作技法也一度失传。在孙天舒看来,这段历史是不可磨灭的,“北方这片土地赋予我们勇敢、豪迈的精神面貌,这段历史所带给我们的这种民族魂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敬畏历史,缅怀历史,我们有责任将这个断档的辽文化恢复起来。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辽瓷研究第一人关宝琮让辽瓷重见天日,他和他培养的辽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88年出生的沈阳艺术家孙天舒意识到尘封200年历史的辽瓷是串起辽文化的最直接的纽带,“对于大众来说,生硬地灌输历史文化知识,不容易让人接受。我们可以通过辽瓷艺术将辽文化娓娓道来,我愿意做辽瓷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制作成功率“百里挑一”绘制图案用刀刻不用画

  作为古代陶瓷史上一朵迷人的奇葩,辽瓷在制作技法上有什么特点?孙天舒介绍说,与南方瓷器相比,辽瓷技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器物上的图案不用笔画,而是直接用刀刻、剔,包括刻花、划花、剔花、镂空等。其次,从器形上看,辽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特色,可以反映当时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鸡冠壶、宝葫芦、鱼形壶、穿带壶、海棠盘等,“比如鸡冠壶,它就是模仿契丹族游牧时用来盛水的皮囊壶。还有穿带壶,真的可以穿上带子挂在身上,为了方便骑马。”孙天舒表示辽代是个兼收并蓄的朝代,而辽瓷在直观釉色上分为辽白和辽三彩,而辽三彩虽有别于唐三彩,又继承于唐三彩,“辽三彩颜色只有白、黄、绿三种,每一彩有不同的寓意,黄色代表丰收、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白色代表崇尚白马青牛的精神,呈现出浓郁的北方文化特色。

  不过辽瓷的制作技艺复杂,孙天舒说如果按照当下恢复的辽瓷断代前的制作工艺进行创作,需要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划、剔、素烧、点彩、施釉、釉烧等工序,“做一批作品的话需要三四个月,幸运的话能出一件成品,有时候几百件里出一件,可谓‘百里挑一’。

   传承和推广辽瓷技艺 打造辽沈地域文化名片

  “一个真正的陶瓷艺术家,该有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并通过作品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理念和追求。”这是辽瓷研制第一人关宝琮在首届辽瓷书画艺术展上发表的对传承辽瓷文化的态度。这个展览是由孙天舒创建的辽宁省龙呈文化创意产业园联手沈阳满族画院共同主办的,年纪轻轻就走上创业道路的孙天舒告诉记者,84岁高龄的关宝琮把这项技艺传给自己,让她承担下传承辽代陶瓷技艺的责任。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孙天舒对传承和发展北方民族文化也有一种使命感,她说,虽然目前大众对辽瓷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但她会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们产业园作为非遗文化传习基地,对公众免费教学,而此次辽瓷书画艺术展,算是我们文化创意产业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的一个成果展,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辽瓷、了解辽瓷、喜欢辽瓷。

  孙天舒表示对辽瓷的传承和推广自己会从点滴做起,当下的目标是打造成辽沈地域的文化名片,“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未来我们会进行全国巡展,进而向世界发展,让辽瓷文化越走越远,名声越叫越响。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张宁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张宁

辽瓷、满画艺术展在沈举行 市民免费参观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兰晓玉报道 元Lnd.Com.Cn
首届辽瓷书画艺术展举行 免费感受“非遗”魅力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讯(记者王月)昨日,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