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80户农民在扶贫移民小区住得稳(图)

14.01.2015  17:41

  图为青山沟镇扶贫移民小区。

  眼下,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景区银装素裹,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来此休闲踏雪游乐。 1月10日晚,青山沟镇扶贫移民小区的于振波家灯火通明, 10多位来这里赏雪游玩的客人入住他家,品尝着满族风味农家饭菜。 “我家原来住在大山里,出行、吃水等都很困难,搬出来后不仅这些问题解决了,大家还一起办起了农家乐,一年赚个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于振波高兴地说。

  “这个小区一共安置了45户移民,考虑到搬迁之后的经济来源问题,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我们鼓励他们发展民族风格农家乐。目前看效果非常好,这些贫困户不但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丹东市农委扶贫办主任王玉生向记者如是说。

  在宽甸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低保户徐凤贵家的蘑菇大棚里记者看到,香菇长势喜人。 “大家都在帮我,咱得干好活,争口气。今年香菇至少能收入1.5万元,全家的生活基本有着落了。 ”徐凤贵感慨地对记者说。几年前,他因腿落残致贫,村委会为他家争取到扶贫资金,建起食用菌大棚,还通过扶贫互助社借给他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起香菇产业。徐凤贵建大棚的第二年,不但还清借互助社的3000元,还净收入1.2万元。

  他们针对山区贫困人口面临“吃水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等问题,采取了移民扶贫搬迁异地安置工程。通过移民搬迁,有组织有计划推进,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生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发展问题。近两年,丹东80户农民住进了扶贫移民小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丹东市现有13.2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几年,丹东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将扶贫列为民生实事,落实包村扶贫责任制,投入人财物来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先后有102个热心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上千万元。

  丹东逐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一批批农村贫困户陆续拔掉穷根,走上富裕路。5年来,通过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等措施,丹东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3亿元。 70个重点贫困村中有近20个村发展成为种植养殖、果蔬、食用菌、渔业、旅游专业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村脱贫人口13.34万人,年均脱贫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