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在全省科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1.03.2015  02:54

(2014年11月28日)

  我到辽宁工作已经7个月,先抓紧时间考察调研了14个市和30多个县(区),对省情和市情有了基本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对事关我省全面振兴的重要行业、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前不久,我们对金融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我们又安排一天半时间,就全省科技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辽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昨天,我们先后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区域超算中心、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飞集团、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了这些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看到了这些单位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代表着我国有关领域顶尖水平的科技创新实力,也看到了辽宁科研单位、企业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在科技上作出的突出贡献,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进程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辽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刚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公司、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半导体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型企业的负责同志介绍了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省科技厅刘晓东同志汇报了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大家既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做法和经验,又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听了以后很受启发,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很深刻、很有份量,符合实际,科技厅和办公厅要很好地梳理汇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体现。同时,要按照工作分工,明确责任,一一作出回应。

  昨天看了一整天,今天上午又听了大家的发言和情况介绍。我总体上感到,辽宁作为工业大省、经济大省,其背后是科技提供了强大支撑,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借此机会,对全省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在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战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一是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09—2013年,我省有11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中科院金属所师昌绪院士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存浩院士分别荣获2010年度和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已有1192个,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3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以年均30.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加速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变。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我省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迈出了新步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省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发展到34个,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广泛联系,深入合作,协作攻关,共同创新。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辽宁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大有可为。关于如何进一步抓好全省科技工作,特别是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谈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研讨和交流。

   一、要切实增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技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创新要素向哪里聚集,哪里就可能成为新的产业和经济制高点,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更为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是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时常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是真正不会枯竭的资源。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从辽宁的情况看,同全国一样,我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倒逼我们必须“走新路”,这就是创新驱动之路、转型升级之路。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进入早、退出晚、影响深,长期以来积累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经济下行期更加凸显,比如重化工业比重过大;资源前端加工型企业比较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对投资和资源消耗的依赖过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去年和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经济下行压力大,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反映。我们在客观、全面分析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基础上明确提出,辽宁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当前的困难也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坚定地调结构、转方式,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内在活力。

  当前,辽宁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东北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走在前列,实现全面振兴,关键在科技,希望在科技,潜力也在科技。而且辽宁也有这个条件、能力和实力。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尤其是科研院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辽宁全面振兴。

   二、要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充分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的部署。今年,中办在辽宁回访报告中指出,辽宁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全链条、贯通式的有效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管用的激励机制,研发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动力不足,有高端制造但没有广泛形成有激情的创造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

   第一,要抓关键,着力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和高等院校的基础作用。 辽宁是科教大省,拥有科研机构1763个,普通高等学校115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27万人,“两院”院士55人,可以说是智力资源密集。尤其是中科院在辽的科研院所、部属高校,都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发挥着“领头羊”的重要作用,是辽宁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国家队”,紧紧依靠“国家队”,在创新驱动和全面振兴中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关键作用和巨大优势。要主动服务“国家队”,加强与“国家队”的合作、对接,进一步发挥、挖掘合作潜力,在科技投入、金融服务、产业用地等方面,全力支持各个科研院所、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辽宁转化和产业化。

   第二,要抓主体,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和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纵观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史,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大多来源于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科技事业中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领域,都要放给市场、交给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健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通从新理论、新技术到新的产业、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通道,让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创造价值。

  根据我省实际,要抓好创新企业百强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骨干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比,争取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新型研发实体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相关机构组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挥大型企业骨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他们对新技术、新业态、新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敏锐,机制也更加灵活,同时创业成本更低、对科技人才的吸纳力也更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大学生,几万块的资本,几张桌子的办公设施,一家科技型小企业就诞生了,不少风生水起地搞起来了,有的还逐步长成了“参天大树”。各级政府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要抓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科技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科技体制中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转变尚未到位有关。要着眼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法治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在科技管理上做到高效服务、高度透明;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科技人员的创造,为科技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以重大专项为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创造法治的、公平的创新环境。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创新。要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特别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这是我们成就各项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好重大创新工程,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三、要以体系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努力打造辽宁科技创新的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要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效应,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第一,要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要围绕重大技术装备、以机器人和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等辽宁具有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绘制产业创新路线图,梳理明确各产业链重点研发领域和技术需求,以及需要培育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平台、配套体系。

  要加快部署和推进建设共性、专业、综合服务三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基础设施,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第二,要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刚才,许多同志在发言中希望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辽宁省半导体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出设立半导体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积极组织企业争取国家产业基金的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作为省政府当前着重抓好3件事:

  一是要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推进科技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要建立容错机制。

  二是要设立引导性专项资金,通过风险补偿、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三是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资助等方式,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第三,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国发〔2014〕28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批准的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域,目前国家批准的仅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长株潭和苏南6家。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基础、有实力、有优势,要强化“先行先试”意识,不等不靠,全面做好自主创新工作,全力争取沈阳、大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工作,努力争创东北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同时,要抓好金普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要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构建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要吃透用好国发〔2014〕28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试验,打破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创新资源的集聚融合作用,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有效通道,着力强化集成创新,鼓励开展原始创新,继续做好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四,要加快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宽阔的胸怀、前瞻的战略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让人才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各级领导干部要与科学家、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交朋友,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帮他们排忧解难。

  要坚持高端引领,高度重视大师大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要依托重大科研工程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争取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给予辽宁更大支持;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

  同时,要抓住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尚未完全走困境的机遇,围绕辽宁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需求,继续抓好“双百工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第五,要加快形成具有辽宁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我们的自身优势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紧贴新一轮辽宁全面振兴的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人力、财力和物力,瞄准重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一是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广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二是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辽宁作为“共和国的装备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要集中力量突破诸如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命脉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水平,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系统设计、集成、总承包和全程服务能力,加强市场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把握机器人、互联网技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支持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新松机器人、东北大学、沈阳拓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辽宁东亚种业公司等单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及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这是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培育一批诸如东北区域超算中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沈阳远大、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等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营造书香辽宁、科技辽宁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科技、懂科技,更要善于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来思考问题,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要在全社会努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尤其要抓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搞好科普宣传和科普场馆建设,使新一代人自觉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和依靠科学的良好习惯。

  今天参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都是辽宁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希望各单位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栗人民政府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