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暖棚里把创业项目养大

12.11.2015  09:50

  大学生创业需要来自校园“母体”的温度。近几年,我省多所大学一直在努力做这样一件事:让校园变成学生的“创业暖棚”。

  我们的学生不缺智慧,不欠勇敢,不乏耐心,他们需要一个创业的入口。

  今天,我们看到在校园孵化器诞生的创业项目,或在校内健康成长,或已经迈向社会经历风雨……仿佛更强烈地感到,他们是那么渴盼一个创业热潮。

  引子

  你能相信吗?随着我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里的新鲜事层出不穷:100多名学生运营的校园“淘宝网”,让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学生们实践着电子商务课堂理论;大学生自主经营校园整个食堂,让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学子们锻炼了综合素质;大连理工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牟中强更是做出“休学创业”的惊人之举——怀揣团队研发的“腕带式手势识别系统”项目和319万元创业基金赴北京开办公司……

  大学校园正在变成“创业暖棚”。近3年来,我省已累计投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近2亿元,实现了全省65所本科院校、60多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基本全覆盖。 11月初,记者走访省内多所高校,与老师、学生、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追踪我省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进展。

  学校食堂练手

  在柴米油盐中学会做生意

  11月9日中午,辽宁何氏医学院6000平方米3层大食堂人头攒动,包子、面条、小炒、炖菜等上百种菜品、主食引得全校8000多学生胃口大开。没人能想到这偌大的食堂全是由在校大学生自主管理,运营模式是全国高校中的首创,他们还因此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银奖。

  管理食堂的梦工场总经理季旭此时却没有吃饭,而是巡视着打饭窗口各岗位的服务态度、菜品种类、冷热程度等情况。季旭是2010级临床专业学生,已经担任两年食堂总经理,今年7月毕业后,又被留校继续承担这一重任,还兼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助理。他告诉记者, 2012年7月,学校成立了以在校大学生为股东的创业公司——梦工场,校园食堂被作为学生们创业实践的平台。除了专职厨师之外,从原料采购、洗菜、刷碗、打饭、售卖等各环节,学校共设立了120个勤工俭学岗位,安排没有课的学生自愿排班。此外还有30个专职学生经理的公益岗位,负责管理食堂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由大三、大四实习学生来完成。对于食堂的盈利部分,学校将其回馈给全校620个特困生,给特困生用餐是平价,费用只有两三折。此外,学校梦工场还承接了圆通、申通、顺丰等8家快递公司的一级代理,搭建了6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的创业平台,为全校师生及周边公司、政府机构提供物流服务。

  “在食堂、快递参与管理、勤工俭学也能赚学分。 ”辽宁何氏医学院副院长张福利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学分转换制,理论类课程16学时等于1学分,创业实践类工作1小时相当于0.6小时理论类学时,可按此比例转换为常规学分,这样能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来,拓宽学生能力提升渠道,增加学生自身就业砝码。

  学校还建有“创新创业基地”,这里一系列包装精美的眼保健产品琳琅满目,如缓解视疲劳、眼干眼涩的眼镜、眼药水等专利产品,都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研发生产出来的。

  学校从2012年起开创了eyeQ眼店连锁加盟经营模式,逐步将学校产学研开发的产品,整合到眼店中经营,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创新做法为辽宁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盈利的特色创业模式。

  一门课六个老师轮番讲

  校园让书本和实践距离更近

  11月4日下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阶梯教室座无虚席,160多名来自各专业的大一新生聚精会神,聆听公共必修课《创新、创造与改变》。

  课堂由一段趣味视频展开:生动活泼的腾讯QQ表情符号,或哭或笑,或囧或愁,形象地展示了人的各种心理和感情,不时引来学生的窃窃私语和哄堂大笑。 “这些QQ表情符号就是产品,这些产品的产生就来源于腾讯公司的包容性创新。 ”主讲于丹老师娓娓道来。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让课堂气氛更趋热烈……

  “第一次接触创新创业课,感觉非常新奇,很多新思维新创意,激发了我们创新创业的想法。 ”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大一新生闫子涵来自河北沧州,他告诉记者,创新创业课的作业就是想一个创业项目,并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现在,他已经有了一个点子,但具体内容涉及 “商业机密”,还需要记者为他保密。

  记者看到一份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表:《思维创新与开发》、《创业者精神》、《商业计划》、《知识产权管理》、《组织运营与管理》、《创业者与管理者法律入门》、《创业者与管理者会计和融资入门》、《企业战略》等一串实用课程跃入眼帘,让人心生憧憬。

  为了把创新类基础课讲深讲透,《创新、创造与改变》这门课,居然有6位老师轮番讲。学校教务处处长刘慧介绍,创新创业课的主讲老师是在全校征集上来的,其中有科研特长的老师、企业背景的老师、行业专家等,通过资格审核后,老师按创新的七大模块分段授课,同一模块全校30多个授课老师集体备课,每个老师会布置分段作业,期末还有一个大作业。作业由学生分组完成,每组需要登台公开讲解,由老师、学生、小组同时打分,师生各占50%。这些有个性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其实这些课程的设置,本身也充满了创新意味。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院长郭权告诉记者,该校系统设计的创新创业课贯穿大学四年,从大一侧重创新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到大二侧重基本商业知识和精神培养,再到大三大四侧重产品创新和商业技能培养。学校每学年有3个学期,其中两个理论学期(9个月),一个实践学期(1个月),实践学期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作业变成作品,再转化成产品。

  在学校暖棚中

  孵化出更多的创业项目

  除了课堂上的创新创业知识,许多高校把创业文化的孕育延伸到了课余的创新创业实践班、校园社团活动、创业实训基地、虚拟公司演练等。

  大连理工大学的做法是,每年在各专业大一新生中,吸纳学有余力、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班,类似于第二课堂,也记入选修课学分考核。实践班共有机电、创业教育、数模、软件、媒体技术、ACM、创造发明、人形机器人等8个创新实践班,另外还有“互联网+”、智能车、3D打印三个创新创业团队。

  今年10月,大工创新创业实践班学员、2013级硕士研究生牟中强,携带团队研发的“腕带式手势识别系统”项目参赛,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从外形上看,腕带式手势识别系统就像一块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其实是利用红外装置识别手指运动的智能硬件,可以识别手势动作来开灯关灯、操纵小飞机升降等,未来可应用于医疗行业对患者术后苏醒及康复情况的监控,还可帮助语障残疾人与正常人的手语沟通转换。如今牟中强已休学创业,以累计获得的319万元创业基金在北京创办公司,做这一项目的深度开发。

  一边是搞研发,一边是玩电商。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一个100多名学生运营的“爱尚东软”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便捷的移动商务形式,为全校师生服务。网店商品涉及衣、食、用、行、学各方面,学生们精选货源,将品牌代销和小商品校内仓储直销相结合,还有自制豆浆、面包、牛奶、鲜果等特色产品。

  “在真实的网店经营中,我体验到了公司运作的流程和方法,感受到了创业的挑战与快乐,它是课本的绝好补充。 ” 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张庆东说。

  来源:辽宁日报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