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用好“治本之策”

18.08.2015  04:35

在深化改革中用好“治本之策”

———我省聚焦“四个着力”的思考与实践(一)

  完善体制机制,关键靠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

  18个部门,14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搬进了新区内的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四证一章”只需一个工作日。

  8月起,“大厅以外无审批”———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大连金普新区的探索并非仅此一例。

  于辽宁而言,在新一轮振兴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已经是一个共识。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给老工业基地开出的第一个“药方”。

  省委、省政府牢牢聚焦“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简政放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激发老工业基地内生动力和活力而积极探索。

   用好“治本之策”需聚焦深化改革

  在《辽宁省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2015年版中,最终纳入的行政职权共1928项,与2011年相比减少3808项,精简比例达66%。值得注意的是,在取消调整的411项行政职权中,资质资格认证、财政专项基金分配,以及医疗技术准入等“含金量”高的审批项目均在列。

  强力动作源于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急迫心情。

  “东北的特点是大政府、小社会,强势政府、弱势市场。”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细数过去数年中发生的案例:一些地方的不作为,曾让企业寒心离去;一些部门的互相推诿,曾让群众伤心气闷。

  问题的背后,归根结底依然是体制机制问题。

  有专家认为,东北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根源就在体制机制。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能释放市场活力,从而为结构调整、创新创业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能充分发挥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以“治本之策”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对此,省委、省政府有着清晰的思路:改革是解决发展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问题的“总钥匙”。辽宁正在聚焦“深化改革”中完善体制机制。

  政府要管得少,且要管得好。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简政放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辽宁再次整装出发。

   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

  辽宁要全面振兴,必须闯过市场这一关。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辽宁正在不断探索中。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丰富市场主体,积极发现和培养市场,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努力放开市场、放活市场……

  印章刻制备案管理纳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正在试点,10月将在全省推广;让创业者从高校到社会无缝对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税务部门为其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退税。

  我省多个部门联动,想尽办法把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带进市场:仅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8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695亿元,增长3%。

  直面市场,政府不能错位越位,亦不可缺位。沿“一带一路”方向布局九大海外工业园,引导企业合理有序走出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有效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在发现和培育市场上,我省多措并举。

  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更可怕。各级政府意识到,放活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建立了PPP项目库,已有两批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辽宁计划经济时间长,政府过多介入微观领域是多年遗留的问题,而今,这种局面正在逐渐改善。

  鞍山市亚明工程照明有限公司代表严晓琦,从递交组织代码申请表到发经营许可证只用了5个工作日。而锦州市,从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到成为全省推进简政放权的典型,用时不到一年。

  简政放权,纸面上放了多少“数字”没有意义,各级政府正努力回答着这样两个问题:放权之后,群众办事方便没?企业盖章顺利不?

  抓市场就要抓住主体,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在辽宁,企业的主体则是国企,放活市场当然要放活国企。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怎么搞,众说纷纭。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明确:“要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国企是辽宁的“宝贝”,而不是“包袱”。

  本钢集团是省属重点钢铁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集团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02%。国企是辽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辽宁国企众多,且面临着多重困难。藉此,去年,我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更具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五大任务切中国企改革要害;并在本钢集团、辽宁能源集团、辽宁国资公司、辽宁电机集团等4家企业进行了专项试点。

  眼下,国资国企改革正在全省上下积极有序推进。

   以问题导向清除堵点痛点与盲点

  俗话说,“病去如抽丝”;体制机制中的一些顽疾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治愈”。

  群众办事要开各种奇葩证明、一份文件材料要加盖多个公章等等,类似事件在我省也偶有发生。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体制机制的问题十年振兴中解决了一些,简政放权也下放了一些,但还存在重政府、轻市场,重审批、轻服务等问题。要真正从对微观项目的关注,转移到培育优化市场环境上来。

  省委、省政府对此保持了高度的战略定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

  问题在哪儿?发力点在哪儿?

  就是一个个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

  创新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堵点往往令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比如近年来,一些中介组织不规范、收费高问题突出,被戏称为“二政府”,为此,我省出台实施意见,对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减轻企业负担。

  群众和企业办事小环节往往增加大麻烦。一张小小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按产品类别逐个申请、逐一颁发。省食药监部门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即使丢了可直接去打印社打印。

  行政权下放,服务意识要提高。今年我省建立了县级以上政府机关网络回应人制度,2675个单位受理群众咨询和建议2.7万件,办理了民心网群众诉求9.9万件。 ……

  像这样的一个个“点”还有很多,以问题为导向“聚沙成塔”,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破解体制机制的阻碍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已身处滚石上山阶段的辽宁,有决心有办法在深化改革中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