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求扫码多为网络推广

31.10.2016  11:38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闻英奇) “打扰您一下,扫码关注我一下,谢谢。”近日,在沈阳地铁车厢内,不少市民会遇到过“请求扫码关注”的情况。

  这些扫码者的身份是什么?这种微信扫码是否存在风险?

  女子地铁内一小时加55名粉丝

  “我乘坐地铁时,碰到自称创业的人让我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近日,沈阳的李女士在地铁二号线青年大街站附近,遇到了一位年轻人,对方把手机放到她面前,称自己是一名创业者,请求李女士帮助扫码关注创业项目。因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李女士婉拒了那人请求。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女士乘地铁时总会遇到同一群人。“我发现这是一个团队,多数都是年轻人,都说自己是创业者。”

  李女士说,这些年轻人主要选择在地铁上看手机的乘客,被一个人拒绝后,会快速更换另一名乘客,在有人扫码后,也会礼貌地表达感谢。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信息,10月27日中午,记者在地铁二号线遇到了这些“创业者”。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将手机递到记者面前,求关注扫码。被记者拒绝后,女子将目标更换为另一名男性。

  记者观察到,在地铁里的一个小时中,女子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目标,手机微信共搜集了55人的扫码信息。

  市民王先生说:“最近在等地铁时经常会碰到,让加个好友,支持一下。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创业者,就扫了一个小姑娘的。”对方告诉王先生,朋友圈发布的内容都是营销内容。

  实为公司进行保健品营销

  当天下午,记者微信好友验证通过一位名为玲玲的“创业者”。在交谈中了解到,玲玲并非“创业者”,而是某公司的营养顾问。她这样自我介绍:“一名营养搭配教练,通过饮食搭配帮助别人变健康、变美丽、变胖变瘦,开心、快乐,还有国外的度假,我们就是一群喜欢自由、健康,不喜欢给人打工、被人骂的年轻人,不用投资的创业,自己给自己干。”

  玲玲表示,有针对性地“吸粉”很少被拒绝,地铁人群密集,成本也很低,买一张2元车票就可以,就算超时了买张卡再进去,非常合适。

  记者提出合作的意向,于是,10月29日在浑南的一家公司内与玲玲见面。这是一家销售保健品的公司,墙上张贴着不少男女减肥前后的对比照片。

  在玲玲的引荐下,一名自称来自哈尔滨的男导师告诉记者,“地铁里(扫二维码加粉的人)都是我们的人。”

  男导师称,公司以前也使用过“吸粉”设备,但效果并不好。目前公司有50多名员工,每天分批在地铁内招揽粉丝,每位员工最少拥有5000名微信粉丝,最多的粉丝高达2万多人。员工经营这些粉丝,删除那些不活跃的和发广告者,要保证自己在3个月内达到1万名粉丝的数量。

  男子表示,目前公司员工手中全部粉丝数量在25万人左右,“我们发布一条消息最少有20万人能看到,只要粉丝数量够了,想卖什么就可以卖什么。”

  “我们做的是被动式销售,不是主动去销售。”男子表示,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产品推广,员工在朋友圈中并不发广告,而是发身边人使用产品后的效果,或者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照。

  -提醒

  微信扫码有风险

  当心泄露隐私

  那么,在地铁上遇到陌生人请求扫码的情况,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有网络安全专家指出,二维码扫描是当下手机隐私泄露的主要几种方式之一。随意扫陌生人的二维码,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些别有用心者会伺机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甚至可以将病毒软件植入他人手机中。另一方面,一些未能通过苹果或安卓官方渠道下载的APP,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乘客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数据。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