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8.01.2016  15:46

  □本报记者/孙大卫

  核心观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要取得理想结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省一盘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导干部、企业家

  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攻坚窗口期。无论是在过去的一年,还是在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中,省委、省政府坚定信心、坚决行动,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且着眼于长远,以期通过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的成果显而易见:我省的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跑出自己的加速度。此间,实施了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20个,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新的举措不断推出,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着。 《辽宁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制造强省建设全面实施。我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主动发力之后,辽宁信心倍增。

  大连恒力炼化一体化、盘锦忠旺挤压型材等33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部或主要部分已经建成投产,传统产业优势不断激增。

  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重点培育领域,715个新产品技术创新项目已被重点安排投产,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

  “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将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抓实重大项目。”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应如何加以推进?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有话说。

  郑滨:顶层设计错位发展

  省政协委员郑滨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譬如去产能,要找到去的方向。优势产能一部分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一部分要通过内部的兼并重组等手段,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结构性改革,要做好顶层设计,优质存量要盘活做强,增量也要加快发展壮大。郑滨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具有一些先天的缺陷。市场好时,资本一拥而上;不好时,又一起“退潮”,此时就需要宏观调控的作用。

  郑滨呼吁,结构性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结果,不能靠某一个地区单打独斗,而是全省一盘棋。在顶层设计之下,各个城市之间要根据自己的优势错位发展。

  “四个着力”“六个新增长点”“四个驱动”等战略方针,已为结构性改革指引了方向。郑滨说,在具体的改革中责任要落实,做得好要鼓励,懒政怠政要问责;措施要有力,政策措施要因地制宜、有可操作性,让具体执行部门知道怎么干。

  韩敏:要在补短板上做文章

  省政协委员韩敏认为,就辽宁的具体情况而言,结构性改革要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节能环保、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将对扩大增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旅游产业,我省具有非常雄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不仅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方针,还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韩敏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旅游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的消费热点。在新的一年,我省应该将各城市之间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集中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旅游优势,形成竞争力更强的旅游产品,在不同的季节推出不同的游览体验线路,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景点沿线的配套设施建设。

  韩敏同时呼吁,应该由政府牵头进行大规模营销宣传,还可以借助影视剧、民族风俗展示等形式,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游客。

  马塾君:最关键的是人的转变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唯有人的思维转变了,一切才有可能。

  省政协委员马塾君说:“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人的创变能力和执行力。因此,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导干部、企业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马塾君表示,有人说,北方企业家与南方企业家有相异之处,其实最根本的区别是企业管理者思维的区别。目前,我省的部分企业正处于“创二代”接班的关键时期,也是新一代企业家团队培养的重要时刻。企业家思维是否已经打开,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创变先行一步,将引领市场;落后一步,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同时,企业家之间还要重视合作,避免单打独斗,甚至同业的恶性竞争。马塾君建议,可以通过联盟会员、搭建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式,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统一品牌;实现要素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辽企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