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盘锦样本

19.11.2015  18:23

  网格状黑色路面铺遍每一个村落,庭院房舍整齐划一,路灯、燃气、浴池、超市、卫生所、大公交一样都不少。坐落其间的农家院,成了连城里高收入者都羡慕不已的“豪华别墅”。

  现在的盘锦农村,到处是世外桃源般的景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盘锦地域小、人口少,城镇化水平高、相对富裕,具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如是说。

  城乡一体化,让盘锦这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了社会转型,既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实惠,又形成了新的增长点。目前,“四个着力”又为盘锦发展增添新动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格局正在成为现实。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  

  早在上世纪,盘锦就成为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这座140万人口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初步成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去年,盘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5万美元。

  收入与财富上的增长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从更深层次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才是盘锦决策者的目标。

  2009年12月,盘锦成为全省首个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而“实施沿海开发开放、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盘锦建设”这“三大任务”,也作为盘锦发展的战略目标被确立了下来。

  抓住改革试点重大机遇,盘锦从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入手,着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为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盘锦市先后成立了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组建了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同时从城乡规划建设改革、城乡公共服务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确定了到2017年城乡一体化改革规划、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时间表分年度、分月份建立了具体工作台账,一步步推进工作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牵头抓,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市、县、镇、村干部群众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盘锦坚持规划先行、产业驱动、民生为本的工作重点,统筹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运行,全面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带动公共服务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促进精致城市和宜居乡村同发展共繁荣。

   把公共服务全面延伸到农村  

  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公共服务设施!

  盘锦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并不是盖多少楼,让农民变成城里人。而是转换思维,补齐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现城乡的公共服务均等。

  “出门就是柏油路,上街鞋底不沾泥!”在盘锦,每一户农家院门前都是高标准铺装的黑色路面。在村村通黑色路面的基础上,盘锦市在村屯又铺装黑色路面1978公里;出门就走柏油路,农民永远告别了“自行车骑人”的历史!

  “一到晚上,路灯就亮起来,咱的心也跟着亮堂起来!”根据村型大小,盘锦市为每个村安装了50至200盏路灯。夜幕降临,全市2.84万盏电源和太阳能路灯,将村屯照得如同白昼,农民彻底告别了走“摸黑路”的历史!

  “大伙房的水真好喝,甜丝丝的,还没水垢!”为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盘锦市组建了市水务集团,引来大伙房水库的水,经过处理后,供应全市城乡。此举让盘锦农民彻底告别了喝盐碱水“鸭子汤”的历史!

  “用天然气做饭、取暖,干净方便又便宜!”目前,盘锦铺设输气管线1184公里,全市97.6%的村屯通上了燃气管网。清洁能源的使用,让盘锦农村居民彻底告别了烧稻草的历史!

  “咱村的保洁员,吃的是市县财政饭。村里的垃圾,是由为长安街保洁的北京公司处理的!”今年6月,盘锦市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的全市303个行政村“户集、村收、合资公司统一收运实现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正式启动,构建起了覆盖盘锦全域的一体化大环卫体系。

  “出门就坐公交车,比原来的客运公司便宜多了!”百姓说的这个公交是城里公交的延伸,与原先跑线路的个人承包小客不是一回事。目前,盘锦市政府正与沈阳一家公交企业洽谈,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盘锦城乡一体的大公交覆盖全域。

  此外,盘锦市还建成公立卫生所310个,农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建成标准大众浴池109个;建设金社裕农连锁超市233个,在全市农村建立了现代化零售体系。盘锦还要在每个建制镇建快捷酒店、农贸市场,给每个村建一个文化广场。

  2014年年初,盘锦市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工作目标,积极拓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广度、深度。与此同时,盘锦市还建立起宜居乡村建设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设立正式机构,配备正式编制,实现专人负责,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二是制定下发了《盘锦市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办法》、《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多个文件,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规范,使乡村的公共服务管理进入常态化;三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市、县财政按照每村每年30万元标准,每年预算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管理,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如此大手笔的建设,钱从哪来?盘锦的诀窍在于完善了多元投入机制,充分调动起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力量。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比如教育、卫生、交通、文化场所建设和维护等,均为政府财政出资;商业服务设施,把市场让给社会。仅在燃气一项上,各大燃气公司目前已投入15亿元,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在垃圾处理、自来水、公交、超市、浴池等建设上,均实现了社会化投资经营。第三块,能够形成个人固定资产的,由百姓投资。

  “三个投入分得清清楚楚,三块投资的机制和积极性都很到位。所以投入问题也就解决了。”盘锦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

   让城里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家家门口通上了柏油路,户户厨房里接上了自来水,身着行业制服的保洁员穿行乡村里;鲜花果树绿荫环抱,村屯庄院整洁有序,文化广场生机勃勃……

  如今的盘锦乡村,优美宜人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盘锦庄稼人如今过上的好日子,连城里人都羡慕!

  在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同时,一个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业态也出现了:

  在大洼县新立镇杨家村,有2000亩地一开春就被北京、沈阳和盘锦的市民认养,成为城里人的“快乐农场”。城里人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委托村民按照协议的绿色标准进行耕种。认养人在手机上下载个软件,就可以实时监控自己认养的田地里发生的一切情况。

  杨家村村民张洪安一提这事儿就乐得合不拢嘴。今年,他的稻田被认养后每亩可增收350元,菜园被“认养”后每亩可增收1万多元。从“洗脚上田”到腾出身子进城打工,年收入又多了3万多元。

  而有了属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市民,周末闲暇时带上家人、朋友,来到自己认养的“开心农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种植和采摘的乐趣,也是其乐融融。目前,盘锦市已经有3万亩土地,被本地以及沈阳、北京乃至国外的城里客人认养。

  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更是发现了公共服务提升后盘锦乡村蕴藏的巨大商机。北京和沈阳的几个公司,在大洼县大洼镇石庙子村、盘山县甜水镇二创村,一次性就租用了几十户百姓闲置的房子,装修高标准的田园宾馆。据介绍,一批希望在盘锦定期休闲、居住、养老的城里人,已经提前预订了这些尚未装修完毕的房屋。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健全,让村民们的固定资产陡然增值。大洼县田家镇大堡子村村民赵丽红说:“原来家里的三间房,10万元没人问津;现在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可环境变了,给40万元俺都不卖了!

  环境真是资源,明白了这个理儿,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两年,盘锦全市农民义务出工建设美化家乡即达上千万个工日。

  城里人的身份,曾经让农村人多么向往。如今在盘锦,众多城里人纷纷到农村去感受幸福时光。这个改变,着实耐人寻味!

  “这件事情,如果没伸手干,感觉困难太大。真正去干了,老百姓真正看到好处了,就跟着你干。你不给他干,他都不愿意,甚至说自己拿钱也愿干。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现在我们是越干越高兴,越干劲头越足,因为看到亮了!”盘锦市长高科说。

  全域全面,不搞门面。尽管没有规律可以遵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盘锦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业已趟出了一条令人振奋的路!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