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去年GDP增速降至新世纪新低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创新世纪以来的新低。“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此间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马建堂表示,2014年我国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8%。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投资告别两位数增长
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在楼市成交“史上最高”的2013年,该数字为增长17.3%。
在成交量方面,各地楼市分化持续加剧。国家统计局高级经济师刘建伟指出,从成交量看,去年1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环比增长均在1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三四线城市的整体成交同比2013年下滑了12%,供求关系失衡态势明显。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增速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之多,扣除价格因素,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实际已经告别多年的“两位数”增长时代。
沈阳消化库存最长达27个月
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时显示,各地商品房库存依然高企。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37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2874万平方米。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从全国房地产供求及库存的数据来看,整体消化周期仍然较长,许多全国重点城市的消化周期超过一年半,其中消化周期最长的沈阳为27个月,去库存化压力极大。
2015年下半年楼市可能回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目前商品房库存量巨大,未来房地产行业将会进入底部徘徊周期。2015年下半年开始,楼市才有可能真正回暖。
2015年房价是否回升?业内普遍认为,2015年楼市将呈现“稳中有分”的状态。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预计,“总结来说,就是‘一线稳定、二线分化’。一线城市的土地争夺得非常激烈,还会陆续出现溢价率较高的土地。从销售价格来说,一线楼市房价指数已触底。而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如合肥、武汉、郑州,楼市成交将继续攀升;但如大连、宁波等城市,压力还比较大。对于供求已经失衡的三、四线城市来说,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
四问中国经济走势
经济增速将继续“下台阶”?
从季度走势看,中国经济列车增速换挡态势明显,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依次为7.4%、7.5%、7.3%和7.3%。2015年经济增速会继续“下台阶”吗?“今年经济增速还会略有下降,预计略高于7%并进入本轮经济下行阶段的触底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预计今年一、二季度GDP增速将进一步走低,但三、四季度可能会开始上升。
房地产调整格局仍将持续?
多年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开始降温。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库存仍居高位,市场预期发生了根本逆转,周期性调整仍将持续;另一方面,不同规模的房地产商之间、不同地区城市之间市场形势出现分化,小型企业遇到的困难大于大中型企业,三四线城市需求回落要甚于一线城市。“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比去年相对温和,今年可能成为房地产‘筑底’的年份。”张立群表示,由于房地产将呈现弱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很难恢复到过去水平。
全面通缩言过其实吗?
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2%,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4个月负增长。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得百姓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全面通缩的担心。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全面通缩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大幅滑坡、资产价格急跌以及货币供应量下降等,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显然并不相符。“尽管2015年出现CPI整体为负的概率比较小,但还是要防止低水平通胀带来的整体市场信心不足和市场预期的全面回调。”刘元春说。
降息降准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央行还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加以灵活运用。
尽管流动性比较宽裕,仍有部分专家认为从资金成本等方面考虑,调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常备武器”仍有用武之地。
追问三大民生关切
财政收入减缓了民生支出会不会缩水?
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在公共支出方面,民生保障的力度预计也不会减弱。 “在收入减缓的情况下,确保民生支出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压缩政府行政经费,这在过去一年有了明显进步。二是减少建设开支。原来政府对很多建设项目都是大包大揽,未来在公共工程中,将更多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机制,减轻财政负担。 ”
部分产业深度调整将给就业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在经济趋向“新常态”的过程中,部分产业深度调整,带来了局部性的就业“痛点”。比如产能过剩行业,洗牌程度预计会继续加剧。 “原来淘汰落后产能是政府主导,现在是市场主导。原来是淘汰一两个项目,现在是淘汰不过关的企业。对于这种优胜劣汰的剧烈性,各方要有充分预期,政府要做好安置分流工作。 ”
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放缓的问题如何解决?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副总裁柳涛:解决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问题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内产业升级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未来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体系。 ”解决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也要加快包括薪酬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旨在提高普通居民收入的改革还要加快。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