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义演120多场 评剧姐妹花自掏腰包组剧团

23.08.2019  10:32

  40年前,她俩与评剧结缘成为好友。因不舍评剧情缘两人联手把昔日一些老同事和评剧票友聚在一起组建了戏曲艺术团,8年投资70多万元,每年义演10多场,让观众听到了久违的评剧。她们原创演出的评剧《孟姜女》在中国评剧艺术节引起轰动,还曾为央视《戏曲进校园》活动做出过贡献,培养了一批喜欢戏曲的孩子们。

  她们是智桂芳和王萍,今年分别为58岁和56岁,一个曾是专业评剧演员,后来在文化部门退休;一个是从小酷爱评剧的票友,从企业停薪留职后做买卖,摆过地摊,卖过小商品、五金建材,承包过纸箱厂。2011年她俩牵头成立了绥中戏曲艺术团,8年义演120多场。

   40年前她俩与评剧结缘

  40年前在上小学时,王萍就喜欢评剧。那时她家住在绥中县剧场附近,耳濡目染对评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妈妈常常边做家务边哼唱评剧,我跟着学会了好几段,最爱唱的就是《小桥流水》。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打开收音机跟着学唱,这是我儿时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剧场演出都是评剧,只要有演出我几乎总去看。人太多时就挤到大人中间,台上演员唱,我在下面小声跟着唱。初中毕业,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进评剧团。可面试没通过,唯一原因是个头太高,这对于评剧演员来说是硬性要求。虽然没有当上专业演员,但没有影响我对评剧的热爱,一有时间就唱。

  与王萍年龄相仿的智桂芳也从小就喜欢评剧,长大后考进绥中县评剧团成为专业演员。到1986年评剧团解散时,智桂芳已是评剧团里的“名角”。剧团解散后,她再没有登台唱戏的机会,王萍也很难看到评剧演出。但二人对评剧的热情依然没有减退,闲暇之余就在家里哼唱。

  十年前,与两人同样热爱评剧的人们和票友陆续走进公园,有时到剧场交流切磋。后来剧场其他活动人员和歌舞类节目不断增加。于是这对儿评剧姐妹决定,不能搞这种松散杂乱的活动,要把评剧艺术发扬光大就得有个剧团。就这样,她们牵头于2011年成立了绥中戏曲艺术团。当原来一些老同事和票友得知消息后纷纷加入。很快姐妹俩把大家聚在一起,消失多年的评剧就这样在绥中再次唱响。

   8年义演120多场

  成立艺术团不仅需要排练场地,也需要有专业的乐器、道具、服装等。于是王萍把家里宽敞楼房腾出来,又购买了乐器、道具和服装。为排练出优秀剧目,智桂芳创作、导演、艺术指导、重要角色等一兼多职。同时,王萍给艺术团制定了规章制度。既然是专业艺术团体,尽管没有工资报酬,但从创作、排练、演出到管理都得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艺术团成立后,姐妹俩把很多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艺术团上,这几年为艺术团投入了70余万。

  多年来,王萍的家是艺术团没有更换过的排练场。40余位演职人员中大部分是当年绥中县评剧团的,年龄从50多岁到70多岁。虽然大家年纪都不小了,但每当拿起乐器,开口唱起评剧,人人脸上便洋溢着快乐与幸福。艺术团成立后的几年里,排演了大量传统和红色剧目,最多一年下乡义演40多场。“艺术团尽管是民间的,但它要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不仅把评剧艺术发扬光大,更要把评剧送到千家万户,让百姓享受到艺术魅力。”智桂芳说,而当艺术团走进群众中时,姐妹俩愈发感受到艺术团的价值,觉得这条路虽然走得艰辛,但社会和观众需要它。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艺术团排演了多场红色评剧。当在革命老区绥中加碑岩乡演出时,学校操场都坐满人。演出结束很多群众不愿离去,纷纷拉着演员的手问:“你们啥时还来?这样的评剧已很多年没看到了。

  2011年,绥中县实验小学荣幸地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进校园》活动选为实验点。为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会评剧,智桂芳每天早6时到8时,教16个小学生唱《刘巧儿》“小桥送线”和《茶瓶记》“春红报喜”。因为不到十岁的孩子对戏曲没有印象,更谈不上基础,每个动作、眼神和每句唱腔都得教几十遍,还有小生、老生唱段表演和50多人的合唱领唱等更是不厌其烦。通过1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小学生进步很快,得到央视主持人赵宝乐和节目组的好评和认可。该节目在央视联播一周,小学生的表演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和三等奖。

  几年来,每年绥中“春晚”都有她们的节目。正月十四还有戏曲专场晚会。更让大家自豪的是,团里首次自创节目《孟姜女与秦始皇》参加中国评剧艺术节就引起轰动,并获得奖励。一个县城民间戏曲艺术团呈现出的专业水平和扎实功底给评委会专家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几届中国(葫芦岛)评剧票友夏令营上,绥中戏曲艺术团更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刮目相看。

  艺术团从无到有而且越办越好,智桂芳和王萍的无私付出有目共睹。逢年过节,他们还都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去看望老同事,平日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或者生活上有困难,姐妹俩也会伸出援手。“是智桂芳和王萍让我们走进了久违的评剧,填补了绥中评剧艺术的空白,使评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更让我们晚年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让我们老有所乐。她们的坚持和坚守付出也使得评剧艺术在小县城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艺术团75岁老演员张守珍说。

  “没有这些老同事的付出和捧场,艺术团也不能有今天。大家因评剧相聚是缘分,没有任何报酬就凭对评剧的热爱,其实他们也感动了我们,所以我们就是自掏腰包、自娱自乐也高兴,一定要把它办好。”智桂芳和王萍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靳诗宇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靳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