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 砥砺创新迎跃变 继往开来绘蓝图

04.01.2016  08:58

   核心阅读

  又一个“五年”,为大东人标注清晰生动的前进里程。

  又一个“五年”,为繁荣发展我们的家乡积累思想智慧和精神动力。

  又一个“五年”,探索推动新大东建设迈向成熟辉煌!

  回首这五年,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大事迭次再现:党的十八大承上启下绘蓝图定方向,“中国梦”百年一脉薪火相传; “八项规定”抓铁有痕,自上而下涤荡人心…… “十二五”,一段历史的名字,立国人之雄心,拓小康之大道,在梦想之路上留下鲜明足迹、书写光辉篇章。

  五年,不过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深深印记。我们所经历的、思考的、收获的,正在化成一块块基石,铺展在科学发展的光辉道路上。

  对于新大东建设而言,这是一个发展关键期,这是一个动力转换期,这也是一个多重考验期。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然而,一百万大东人在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和砥砺奋进的努力中,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稳步发展,为开创“十三五”事业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变革时代产生创新思想,思想创新推动时代变革。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大东区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系统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幅宏伟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已然开启的未来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奋斗来推进完成。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必能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回眸

  “经济强区、生态新区、文化大区”奏强音

  “经济强区、生态新区、文化大区”,是大东区“十二五”期间的热词,它表述出大东持续发展的目标,描绘了大东人奋发努力的方向,也是大东百姓的美好生活蓝图。

  回首过去五年,跃变、从严、创新、升级、惠民五个关键词或许可以归纳出大东发展给人留下的印记,感受到这块土地的蒸腾热度。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投资环境优化,区域综合实力跨越一大步

  “十二五”期间,沈阳汽车城从呱呱坠地,到如今在7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上遍地生花,集聚了华晨中华、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汽通用北盛四大整车生产企业,拥有中华、金杯、宝马、雪佛兰、别克、华颂六大品牌,一百余家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强势入驻。沈阳汽车城已经形成了以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缴纳土地出让金,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拿到《国有土地使用证》,启动项目建设网上招标……完成这些步骤,全过程仅用时20多分钟。2015年3月10日,大东区制定下发《大东区并联审批办法》,启动项目建设“并联审批”服务,华晨宝马就是首批受益者之一。2015年,全区有76家企业踏上了这条为重点项目“量身定制”的并联审批的“绿色通道”。

  “十二五”期间,大东区公布权责清单目录,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民公共服务中心,明确了27个部门1337项行政职权。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部门审批无缝连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引导红药制药等23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地区生产总值596.8亿元,是2010年的1.4倍,年均增长6.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是2010年的1.4倍,年均增长6.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3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1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3%

   践行“三严三实”,走实群众路线,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

  “书记带头讲党课,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动作’,我也要好好思考如何把自己摆进去,把街情摆进去,回去上好街道的党课,让教育活动更具风向标意义。”2015年5月25日,当万泉街道党工委书记戴凤芝走出大东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的会场时,感触颇深。

  近年来,大东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区级理论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化干部监督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成立五个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民情台账等载体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科技创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驱力

  2015年10月23日,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在望花中街142号正式落成,首批入驻的42家企业踌躇满志地走进这个修葺一新的废弃厂区,坐享360度贴心服务——房租减免政策,“一站式”配套食堂、公寓,降低创业成本。在这里,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基地以沈阳技师学院为依托,将教学、科研、学生就业、企业研发与“中试”相结合,为企业在科研、设备、人才团队上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在这里,新创企业成长走上加速度,以无人机、无人船、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抱团取暖,集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在这里,“创业不打烊”——园区内是一座24小时不夜城,用创业者的激情与热情,为沈阳注入新的创业文化活力。

  几年来,大东区相继打造了大东区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科技和总部载体,共引进科技项目240余户。全区220个项目获得上级立项支持,累计专利申请达5500件,23家科技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沈阳帕卡濑精有限总公司等5家企业被列入沈阳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首批“辽宁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大东区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成为“辽宁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布局,产城深度融合孵出新格局

  汽车产业牵引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上通北盛三期项目、华晨宝马新工厂……这些不断引领整车市场风向标的大体量企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升级,宝马5系混合动力轿车、别克威朗、华颂高端商务车、中华V3等一批新车型陆续上市。平和法雷奥、美嘉、库博等10个项目投产,德科斯米尔等12个项目开工,乐天工程等7个项目供地,德国博泽等22个项目签约。零部件配套体系向模具、新材料、汽车电子等领域拓展,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配套紧密、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

  有了汽车产业的支撑,这片原本沉寂的土地迸发出勃勃生机。2015年,《沈阳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汽车城中除了引进入厂物流、整车仓储与发运基地、汽车研发与检测等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业态,还将引入医疗、教育、商业、健康、环保、金融等差异性产业,以进一步完善区域配套,优化汽车城的发展环境和生活质量。北大营街通用段、蒙牛段及轩通路203段通车,东望街改造及绿化全面完成,欧盟园区给排水设施改造已经完成,“产城融合”为大东区开辟更多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产值增长28%,成为稳定工业增长的新动力。黎明航空、江森座椅等企业实施9个智能化制造项目。辽沈工业集团积极推进挪威输油管线项目。新增中小企业2360余户。

  现代服务业提亮城区色彩。休闲、购物、美食、娱乐,这些大东商圈统统能满足您!

  随着“南商北汽”的格局基本形成,以东中街商业区为龙头的大东区现代服务业愈来愈光彩夺目。除了温馨优雅的购物环境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大东区还着力打造智能化交通体系,深挖商业旅游资源,筹建龙之梦旅游集散中心并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开发龙之梦5A级电子商务大厦,入驻电商企业80余家,银生科技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沈阳书刊批发市场正式入驻。

  全区新增限上贸易业企业139户。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9.6亿元,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二五”之初的31%提升到35.3%。

   强化民生改善投入和推进力度。用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大单”,有效提升全区百姓的幸福感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13年12月,原大东区医院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东医院,兼顾区内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和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多项职能。老百姓在大东医院就诊可以直接享受到医大一院专家面对面的医疗服务,向上转诊时还可以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去年12月10日,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通过医联体的管理模式,基层医务人员接受医大一院、胸科医院的医疗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服务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近三年内共投入27亿元,完成50余所学校维修改造项目、20余所中小学操场亮化和改造工程。先后获得沈阳市和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多项荣誉。

  文明创建接地气连民心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大北街道中街北苑金盾物业学雷锋经验在中宣部典型宣传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并成为全国首批五十个学雷锋示范点之一;近五十名大东好人成为全市道德模范;北海、东塔、长安、东站等街道代表沈阳市接受辽宁省和中央“创建文明城市”测评组多次入户检查;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市排名居前。

  城市环境显著提升实施城区道路改造工程330条,现在城区内约有65%以上的街路为五年内的新改造道路,完善率达98%以上。打通了联合路、和睦南一路、善邻路等断头路、瓶颈路,解决了大北关街五中门前、联合路公铁桥、望花南街等严重内涝积水点,市民的出行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生态建设再上台阶全区共新增、改造绿化面积约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已从5年前的37.51%提高到现在38.21%。完成了汽车广场、二台子市民休闲广场、龙之梦绿地等大型广场绿地的建设,新增广场面积近10万平方米;完成国瑞城、东关教会等50余块节点绿地的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完成街路的绿化提升,实现城区“一街一树一景观”。

  艺术惠民成果丰硕完成“一足一篮一乒乓”建设,14个笼式足球场、105个篮球场或投篮区、245个乒乓球活动区投入使用。全区完成105个社区书屋建设,建立108所社区老年大学,文化馆改造全面启动。全区还举办地区性文化活动80场、公益性艺术培训班53个,目前拥有100多个业余民间文艺团体。

  “十三五”展望

  “创新、智慧、生态、人文”谱新篇

  展望“十三五”,多少美好可以期待?

  大东区的“十三五”规划绘制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施工图”。我们要做哪些事?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改变?让我来一一告诉你!

  国家级现代汽车城

  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引领区

  都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沈阳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

  四个城区建设目标要实现

  未来五年,要将大东区建设成为“创新、智慧、生态、人文”的现代化城市,为此,要实现四个目标——

  “北工、南商、中创”三大功能区提档升级

  北部汽车城产业集聚区将重点向三环以外拓展,打造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出口基地。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转型的战略取向,加快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磁动力电混汽车、空气能动力发动机等动力系统项目引进建设步伐。到2020年,力争实现整车产能160万辆,产量120万辆,产值1380亿元的目标,力争实现汽车零部件产值占汽车产业总产值的15%。同时为汽车城提供优质配套,发展汽车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集聚区和汽车文化中心。

  南部商贸生活区指二环以南城区范围,发挥东中街商贸服务区的引擎作用,辐射一、二环间区域加快发展。构筑由“主力商圈-特色商业区-社区商业”的综合流通网络。大力发展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电子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依托东中街电子商务集聚区、中韩科技产业园和国瑞汽车电商产业园三大平台,发展电子商业产业。

  中部创业创新示范区以打造“老工业基地创业创新示范区”为目标,依托产业优势和空间布局,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和创业创新发展集聚地。

  除了空间,大东区还加大了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上为创客们提供帮助;依托沈阳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沈阳技师学院等科研院校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兼顾孵化平台和创客文化的共同繁荣。

   四条功能主轴打造经济发展走廊

  依托区域内城市主干道,结合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特点,形成四条城市功能主轴线,实现面域扩散、点状布局、网络传递的点轴发展模式。

  综合拓展轴——榆林大街发展轴。联合路、沈铁路、榆林大街道路沿线及其两侧的各项功能设施。打造贯穿全区南北的区域综合服务拓展轴带,引导中央商贸服务功能向北延伸,对接区域中部的创业创新示范区,向北部汽车城产业集聚区传送部分商贸、科技研发、文化服务等功能,支撑三大功能区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科技研发、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等产业,加快相关区域绿化和市政设施建设,打造生产与生活服务连接轴。

  综合服务轴——东北大马路发展轴。大北关街、东北大马路、东望街、东望北街等道路沿线及其两侧的各项功能设施。以联合路、工农路为交通保障,以东中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华晨集团公司为基础,优化整合东北大马路及其沿线的各项城市功能,通过城区发展轴向南对接沈河区、向北对接棋盘山风景旅游区,打造大东区域内集商贸、汽车博览、生态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发展轴带。重点发展整车生产、科技研发、销售会展、物流配送、汽车博览、汽车旅游等产业。

  商业发展轴——东陵西路发展轴。津桥路、珠林路、东陵西路等道路沿线及其两侧的各项功能设施。依托交通优势,实现沈河区商贸服务业向大东延伸,通过政策扶持、特色项目引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商贸服务业集聚轴带。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贸、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等产业。

  城区拓展轴——长安路发展轴。大东路、长安路等道路沿线及其两侧的各项功能设施。借助大东路、长安路交通优势,向南连通浑南新区,向西对接沈阳故宫地区。轴线西段依托沈阳故宫及其周围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业基础,重点发展商务商贸、旅游服务、酒店餐饮等产业。轴线东段向南延伸,依托浑南区产业优势和大东区位优势,吸引南部要素资源聚集,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务商贸、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4+N”创新格局打造新引擎

  完善“1+4+N”创新格局,即建设1个创业创新基地,力争建设东北最大的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实现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一条龙服务。打造4个创业创新中心,即航新科技产业园、龙之梦电子商务基地、中韩科技产业园、侨乡国际创业园。培育N个众创空间。

  简政放权,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内生动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进一步简化中小微企业的工商注册程序。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建设立足沈阳、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汽车金融中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对事关百姓生活的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

  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围绕“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和重点行业,打造“1+3+3”产业格局。即1个汽车主导产业,3个转型升级产业,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东北地区最具潜力的汽车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强区。

   “惠民、兴业、善政”牵引民生服务体系构建

  社会服务更智慧搭建“社区E家人”手机智能门户,让市民通过自己的手机就能轻松享受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城市面貌更美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生态湿地、绿化景观、防洪堤坝等水系工程建设。

  家园环境更健康维护提升新开河、南运河生态廊道,充分开发朱尔、辉山水库及周边湿地生态环境。

  人民生活更幸福继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街道和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以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融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准入制度,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每个社区建设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社区文化活动室。实施“一足一篮一乒乓”工程,构建10分钟健身圈,探索“365百姓健身房”服务,建成社区文化站。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