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上“大学”成村里致富带头人

24.04.2018  08:44

    张桂华在和儿子讨论果树种植经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迪 摄

 

  张桂华与丈夫韩振清为了过上富裕的生活,两口子扣过大棚、养过猪、养过鸡,多次失败后,一直不言放弃,也从没有失去创业的信心。2005年,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让他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在一片不长粮食的废墟上种上了2000余棵寒富苹果,十几年来,张桂华一家三口抱着火一样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坚守果园,并且一直朝着梦想靠近。

  人物

  档案

  张桂华带领丈夫和儿子一家三口在沈阳郊区种植果树,十几年时间一片遍布砖头瓦砾的土地变成了种满两千多棵果树的生态果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家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农民科技示范户”、“东陵区科技服务站”、“沈阳市科技服务站”、“农民大学生创业先进示范户(典型)”、“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示范基地”。

  坐着轮椅栽下2000棵果树

  在沙发上坐久了,张桂华起身时就有些吃力,需要用双手撑着沙发站起来,“我现在都好多了,我有严重的风湿病,曾经卧床两年下不了地,当年我栽第一批苹果树时,是坐着轮椅栽的。

  张桂华与丈夫韩振清一家是沈阳市东陵区李相街道段家沟村村民,他们的果园就在村子边上。2005年,张桂华与丈夫决定在村边的这块地种苹果树,正好当年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种一棵果树补贴一元钱。

  张桂华毫不掩饰地直言,在种植果树之前,“我家已经负债累累,我出去借钱,谁都不愿意借给我。”张桂华嫁到段家沟村后一直不甘心与丈夫只有种地那点收入,她与丈夫尝试过各种创业,养鸡、养猪、扣大棚,但屡屡受挫,而且由于张桂华风湿病不断发作,经常住院看病治疗,他家负债20多万。

  “买果树苗的钱是嫂子借给我的,我当时连100元钱都拿不出来。”选择种植寒富苹果,张桂华几乎是背水一战。

  栽树苗的时候,张桂华双腿还不能走路,出门还得坐轮椅,但她坚持要亲手栽树。“老韩把树坑挖好,把我推到树坑边上,我来栽。”张桂华自嘲是个挨累的命,干活总是信不着别人,就得亲自上手干。

  盼到果树结果却烂掉大部分

  张桂华的果园现在是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示范基地,共有30亩地、2000多棵果树,发展得规模挺大,但回想当年,张桂华笑称:“我当时根本不懂怎么种树,完全是门外汉。

  很多人认为,种树很简单,把坑挖深点,把水多浇点,把树种上就能活,其实果树种植学问很大,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技术。没有任何种植技术的张桂华虽然对种下的2000株苹果树很精心,但结果却让他们碰了一鼻子灰。

  “果树种下,三年开花,四年结果,我们果园第四年开了很多花,也结了很多果,看着苹果一天天长大,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张桂华说,终于盼到了果树结果的这一天,心里想着终于盼来了曙光,这么多苹果全卖了一定能赚不少钱。

  然而,没等苹果长到成熟的那一天,苹果却在树上开始腐烂,先是指甲大那么一点黄色小印子,慢慢就扩展到半个苹果。“好好的苹果就这么烂了,掉了一地。”看着树底下遍地的烂苹果,张桂华形容自己的心“简直要滴血”。

  果园结果第一年,张桂华一家等于颗粒无收,一分钱也没有进账。因为除了烂掉的苹果,虽然也收了一些好苹果,但那些苹果质量也不好,果形不正、口感也不甜,根本没法拿出去销售。

  “妈,你别干了,树咱也不种了,你好好在家养身体,我上班赚钱养活你和我爸。”张桂华的儿子韩兴远非常心疼母亲。

  四十多岁第一次走出村子“上大学

  张桂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勤劳、朴实,但没有什么文化。“不怕你笑话,我四十多岁才第一次走出堡子。”张桂华走出去是为了上大学,学习如何种果树。

  她不甘心果园就这么失败,她听别的果农说她家的果树种植有问题:太密,也没有正确修剪枝丫,苹果烂在树上也是因为得了一种病,没有及时喷药。

  “没文化太可怕”,张桂华决定出去学习果树种植技术。2008年,她听说沈阳农业大学有免费的培训班,毅然报名去上课。“当时我的风湿病还没好,出门还需要坐轮椅,到大学上课时,为了减少麻烦,上到教学楼之后我一整天都不下楼。”虽然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但张桂华却成了最认真的学生,坚持每节课都去听,并且认真记笔记,跟着老师到果园里帮老师递剪子,现场跟着老师学习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

  “国家不收费,免费教我们技术,我们还不珍惜这大好机会。”张桂华认为,自己生逢好时代,有了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才给了她创业的大好时机,她一定要不辜负国家对她们的期望。

  坚持学习了整整一年,张桂华才发现自己的果园存在很多问题,原来种树也必须讲科学、讲技术。她回到家按照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技术把果园的树重新塑形,并在花期将多余的花朵去除,进行人工授粉,那年秋天,她家的果园里红彤彤的大苹果终于压满了枝头。

  儿子辞去工作回家帮母亲种苹果

  “你家的苹果太甜了,真好吃。”秋天刚到,一波又一波的沈城市民,开着车领着孩子来到张桂华的果园采摘。因为她家的苹果没有农药,又大又脆,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一群的人来买。在10年前,张桂华就率先走出了果园采摘的休闲农业经营方式,每年秋天果园的苹果不等摘下来拿到市场去零售,在果园里就被人采摘买光了。

  有了技术就有了信心,张桂华对果园的发展充满了自信,她和丈夫韩振清又把屋子前的另一块空地腾了出来,按照新技术种植了一批果树。

  此时,张桂华的儿子也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回家帮助父母一起种植果园。“当年也纠结了一番,一边是银行稳定的工作,一边是回家整天与果树、泥土打交道,但我最终还是决定回家跟父母一起干。”韩兴远很佩服母亲,虽然是一位农村妇女,但是却很有想法,并且是敢想敢做的一个。

  有了儿子的助阵,张桂华心里的蓝图越来越清晰了,她想做一条休闲农业链,种植果树,做亲子采摘旅游,同时在果园做养老产业,果园的花果树木供老人观赏。

  从普通农民成了村里科学致富带头人

  从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中年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农民大学生、一个农业科技带头人,并且获得高级农技师职称,张桂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思想、理念的一次救赎。如今张桂华果园的苹果优质果率已经达到75%以上,大幅度地提高了投入产出比。

  过完年,张桂华的果园就开始忙上了,她又在自己果园举办了培训班,亲自请来农大专家上门传授果树栽培技术,周围的果农都可以免费来听课,还能免费领取农用工具。

  自己致富之后,张桂华没有忘记周边的果农,她的果园被科技局定为示范园,通过示范园向周边地区进行技术辐射,带动果农形成了连片“寒富”苹果规范化生产区域,该示范园也成为东陵区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的一面旗帜,起到了共同富裕的带头人作用。张桂华说:“如果不是政府对我扶持和帮助,我们一家也不能有今天,我们致富了也要带动大家走科学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

  几年来,由张桂华的示范园共开展室内和室外现场技术培训10余次,直接接受培训人员近400人。接待康平、辽中、苏家屯区果农来园参观学习人员300余人次,技术覆盖近万亩。

  甚至有日本、法国专家前来参观学习。

  张桂华的果园随着她的技术和奉献,真正的红成了一片。

  对话张桂华

  用诚信走出与众不同的路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种果树?

  张桂华:一方面是自己创业屡次失败别无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大力度扶持政策鼓起了我的勇气。

  记者:种植果园后觉得容易吗?

  张桂华: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我吃了很多苦头才认识到种植果园必须懂技术。

  记者:种植果园改变了你的生活吗?

  张桂华: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也改变了我整个人,在不断学习中我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记者:为什么坚持把自己的果园办成了科技示范园?

  张桂华:我自己种果树就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走了很多弯路,我不希望其他果农跟我一个遭遇,我想帮助大伙儿。

  记者:对来接受培训的周边果农为什么不收费呢?这也是一笔收入。

  张桂华:我的技术是国家免费让我学的,我现在把技术学到了,果园做好了,我应该回报社会,帮助别人,即使自己搭了不少钱去搞培训,但与大家一起致富我很开心。

  记者:果园采摘现在已经遍地都是,你怎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呢?

  张桂华:我觉得不管是做什么,人都是要讲诚信,我的果园坚持绿色种植,诚信经营,所以这么多年我这里从来都不缺回头客,每年结的果子都不够卖。

  记者:未来你有什么计划?

  张桂华:我今年新引进一种观赏树,一年开两茬花,我先在周边种上,让这里的环境美起来,然后一步一步实现我的休闲农业与养老结合的梦想。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

沈阳认定首批1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近日,沈阳市认定首批1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频道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