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大气十条”辽宁行动快、措施实、成效大

16.01.2018  22:02

  2017年是落实“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要完成目标,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成为我省环保攻坚工作的重点。

  立足“冬病夏治”,我省落实“大气十条”持续发力,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措并举,让“好天儿”在冬天不爽约。

  完善组织领导出台法规强化督查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国家“大气十条”印发仅6个月后,2014年3月13日,我省“大气十条”——《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正式印发。

  省委、省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省蓝天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各市人民政府和环保、发改、工信、住建、国土、交通、公安、财政、质检、工商、农委等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建立了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省环保厅牵头协调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协作机制。

  加强环保立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我省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我省还启动了辽宁省《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编制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促进环境治理。

  省政府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点工作,分年度制定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分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至各市,并及时跟进督办。按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按季讲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打实推进。

  2017年,省政府组成8个督察组对各市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行督查,每组由相应厅局主要领导挂帅,紧盯空气指标变化,下沉督查;省环保厅对14个市开展空气质量督查,列出各市问题清单,督导各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各市完成既定空气指标任务;省直相关厅局联合开展“扬尘、露天烧烤等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商品煤质量监管专项检查”“油品、动力煤、液化石油气质量保障”“燃煤锅炉专项督查”等专项工作督查,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发现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问责。

  省环保厅还加强了春季和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管理力度,实施巡查制度,依据 《辽宁省秸秆焚烧防控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对环保部发布和巡查发现的火点实施问责,共对126个乡镇政府村组织、339人次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行政问责。2017年10月份,全省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下降36.17%。

  主城区黄标车基本不见

  汽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推动“黄标车限行”,我省各市主城区全部限行黄标车,全省黄标车限行区域达22个,总面积达1851.4平方公里。

  落实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我省各级公安部门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年限的车辆严格予以注销,公告牌证作废,并通过稽查布控系统严查报废车违法行驶行为。严格机动车排放检验,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开展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工作,强力推进超标车辆维修治理和提前淘汰。

  加大超标车辆执法检查力度,我省各市持续开展停放地和维修地机动车监督抽检工作及路检路查工作,年抽查车辆逾2万台次。

  制定淘汰黄标车经济鼓励政策,沈阳、大连、铁岭等市先后出台了黄标车提前淘汰的补贴政策,有力推动了黄标车淘汰工作。

  2013年至2017年,我省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01.7万辆;其中,2014年至2017年淘汰黄标车56.8万辆,基本淘汰了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其中,2017年全省共核查出注册登记营运黄标车16153台,现已全部退出道路运输市场。

  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基本拆除

  冬季燃煤锅炉是大气污染重要源头之一。我省立足“冬病夏治”,把拆除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作为打响大气污染治理的第一枪,将其列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出台 《辽宁省淘汰燃煤小锅炉考核奖罚办法》,2013年至今投入6.4亿元,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淘汰燃煤小锅炉予以有力保障。

  指导各地政府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定详细的燃煤小锅炉拆除计划,在主要媒体公布需拆除的燃煤小锅炉清单,首选区域一体化高效供热,拆小并大,在解决出口前提下开展拆除工作;在供热能力不足、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推广“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

  2013年国家“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省已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7261台,基本消除了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推进清洁能源动作大成效好

  省政府将沈阳市列为全省首个推进“煤改电”工作试点城市。2015年以来,沈阳积极推进“煤改电”供暖工作。仅2016年至2017年供暖期,全市就累计完成电量交易用户注册323个,改造燃煤锅炉297台,总供暖面积达374万平方米,占全市供暖面积的1.4%。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进一步支持“煤改电”供暖的相关政策。沈阳市进一步明确,对小型燃煤锅炉“煤改电”项目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通过实施“煤改电”项目改造,沈阳市燃煤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大幅减少,优良天气由2014年的191天、2015年的207天、2016年的249天,到2017年的256天,“好天儿”数量逐年增加。

  大连市清洁能源推进工作从“公交优先”战略入手,全力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公交体系。自2016年起,新增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目前,大连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已达2720台,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72%,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接近70%。同时,大连市已建成快充站9座,社会车辆大型换电站2座,公交车充电站15座,分布式充电桩约3000个。

  大连市还加快油品升级,2014年以来,车用汽柴油已从国三标准升级到国五标准,油品质量大幅提升。同时,采取经济补贴和严格管控双管齐下的措施,倒逼黄标车淘汰,两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66460台。

  完成考核目标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7年,在降雨量偏少和沙尘影响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下,我省PM10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的考核目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277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5.8%,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全部完成环保部的年度考核任务。其中,PM10平均浓度较2013年同比下降10%,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同比下降24%,优良天数比例较2014年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

  尤其是2017年进入采暖期以来(11月至12月),全省 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2.9%、23.1%、30.4%、9.5%,全省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3.8%,同比上升18.1个百分点。

  2017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0.1%,与2016年相比增加7天,未出现严重污染天。大连市则收获了300个蓝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2.2%,继2016年的299个蓝天,又一次刷新了自2013年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一举迈进300天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