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辽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加快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 大连海关通关时间缩短近1/3

06.02.2015  12:26

  1月21日,海关总署批复大连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期货保税交割”海关监管制度,这对于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大窑湾港开展国际铁矿石期货交易业务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大连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对制度创新的高涨需求,更为了推动辽宁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大连海关第一时间对上海自贸区监管创新举措进行复制和推广。这其中还不乏两项为大连海关全国首创后,为上海自贸区所用,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不仅如此,大连海关还相继推出“一站式”监管服务,牵头搭建关检合作平台、打造全新集装箱监管模式……

  据评估,2014年,大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上海自贸区监管服务创新制度后,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以往减少3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减少30.8%。

   通关时间从3天缩至半天

  2月2日,大连保税区最大的仓储物流企业大连近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关部部长代理李艳光仅用半天时间,就办结了1月份的所有通关手续。

  如按以往每批逐票申报,李艳光需要每天捧着半尺厚的材料去海关申报大厅排队办理通关手续,每票货物的交货时间更是需要3天时间。

  “是大连海关推出的‘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和‘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让企业大幅减少申报次数,每年为我们企业节省物流成本60多万元。”李艳光说。

  据大连海关驻保税区办事处物流科科长韦健介绍,“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允许取得集中通关资质的企业货物分批次进出,在规定期限内集中办理海关报关手续,改变以往一票一报的通关模式,大大降低货物的通关时间,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根据测算,2014年此项措施为企业节省通关费用500余万元。

  “大连海关是全国海关最早在特殊监管区域实行这一制度的,早在2014年6月就进行了该模式业务改革试点,海关总署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决定在全国推广。”大连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处长李安祥说。

  大连海关的深化改革大幕由此拉开。从2014年9月开始,大连海关在大连保税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陆续开展了“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区内自行运输制度”、“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境内外维修制度”、“内销选择性征税制度”、“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制度”、“期货保税交割”等8项制度的试点;在区外开展了“集中汇总纳税制度”试点。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爱丽思(中国)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开始享受到上海自贸区改革的红利。初步统计,试点以来为企业节省各项成本近1000万元,节省通关时间500多个小时。

  省委党校经济教研部刘巍博士表示,归根结底,货物贸易才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发展的基础,进出口贸易尤为关键。

  “作为进出口贸易的监管部门,监管创新的导向是什么?”面对提问,大连海关关长周斌坚定地说:“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贸易便利化为基本要求,在强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治理能力这两大核心工作上发力,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途径、新经验。

   企业不再“东奔西走

  哪里有制约发展的瓶颈,改革的触角就伸向哪里;哪里有冗政繁章,改革的利剑就挥向哪里。

  2014年8月开始,大连海关相继在大连、营口、丹东三地启动“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三个地区所有的海关审批业务和通关业务,均能在中心享受到“一条龙”办结和“一体化”覆盖的叠加服务。

  这又是大连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的一大创举,可谓海关监管体制的集成创新。

  大连舸裔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一站式”通关中心,我们企业不用“东奔西走”,就可以根据需要充分享受“选择报关”、“就近报关”的便利,企业通关成本下降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

  大连海关将减免税审批等9项审批事项全部在“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设置窗口办理,与审批业务密不可分的电子口岸认证等所有辅助服务环节也一并入驻;业务门类、机构驻地及口岸区域等贸易渠道海关业务均能够在通关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结。

  “‘一站式’通关服务中心改变了过去不同海关在辖区内‘各管一段’、‘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大连海关副关长谭武表示,从而实现了关区内所有通关业务的统一受理和办结,形成企业一次性递交单证、海关依托强大后台高效处理的工作模式,进而推动区域通关向“全关通”、“全省通”、“东北通关一体化”迈进。

  打破“关区藩篱”需要精诚合作。2014年9月,大连、沈阳两地海关联合出台了25项措施,让通关一体化的“全省通”业务付诸实施;东北四省区在大连签订了《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关检共同支持东北振兴合作协议》,建立覆盖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的“六关四检”通关“一体化”,使关检合作机制在东北四省区成功探索打造了新的“升级版”。

  这意味着,每一家在东北或内蒙古地区注册的进出口企业,将可同时享受到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6个直属海关和直属4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服务。

  作为先行先试,2014年11月,大连海关与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关检双方将在共同辖区内对货物通关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大连海关制度改革总的来说就是明线加暗线:明线是通关‘一体化’,暗线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刘巍表示,只有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才能打造贸易便利的营商环境。

   先入港后报关

  2014年11月、12月两个月,承载着整个东北地区80%以上海运集装箱进出口业务量的大窑湾口岸的集装箱出口量达54.94万标准箱,报关单量110335份,两项指标均达到10%以上的增幅。

  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晓光感慨道,这得益于大连海关积极融入大连智慧型口岸建设、实行“入港后报关”改革的结果。

  “改革前的出口集装箱监管模式受港区建设不合理的制约,存在途中海关监管缺失。”大窑湾海关副关长张洪光告诉记者,由于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位于保税港内,大窑湾一、二、三期集装箱码头之间被围网所隔,码头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从一期到三期码头的货车,需绕过保税港多走5公里,不但费时耗钱,也容易产生海关监管空白。

  于是,2014年11月,大连海关启动大连口岸集装箱监管模式改革,撤销码头间物理围网,打通监管区域、统一3个码头的关区代码、撤销海关卡口,优化监管流程。

  改革后,码头间互联互通,装载集装箱的货车可在三期码头之间直线通行,智慧化关卡兼具识别、打印、对讲功能,港口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作业时间和成本也大大降低。

  而码头关区代码的统一才是改革的“重头戏”,方便了集装箱货物在不同码头间转船业务,有利于客户货物出运计划应急调整,方便了客户海关申报进出口信息。

  与此同时,提箱(货)政策的统一则改变了以往只能白天提货的模式,实现全天候提箱(货),降低了客户的运营成本。

  而此次改革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对集装箱入港、海关查验等流程进行了重新优化。“采用‘入港后报关’的新模式后,外拖货物直接进入港内免费堆存集中海关查验。一来压缩场站环节业务处理时间,二来减少客户操作成本。”张洪光介绍。

  据统计,此项措施使得约1/3强的外拖集装箱将不用“落地”,平均每个集装箱降低费用100余元。改革后的“大港区”物流走向更加合理,卡口功能更加简约,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居高声自远”,充满期待的大窑湾又一次点燃了人们锐意改革创新的激情,向着东北亚航运中心和大连智慧型口岸建设奋楫争先。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