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警发布“流动杀手”团雾多发地段
提起团雾,有的驾驶员还很陌生,但在高速公路上,团雾已经成为极危险的流动杀手。全国公安交管部门经过排查统计,年均发生3次以上团雾的高速公路路段1468处。其中,年均发生20次以上团雾的路段340处,年均发生30次以上的140处,年均发生40次以上的40处,年均发生50次以上的19处,年均发生60次以上的12处。团雾为何如此“青睐”高速公路?路遇团雾如何应对?在团雾区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昨天,市交警部门不仅为市民进行了详细解读,而且为市民支招有效予以应对。
大连是团雾“重灾区”
据交警部门专家解释,团雾是因局部水汽受辐射降温而引起,与局部小气候关系密切。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温度低,很容易形成团雾。冬季高速公路昼夜温差更大,也是团雾高发季节。大连临海,冬季较暖,故在沿海的公路更易形成团雾。
团雾与平时所见的大雾有所不同,其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云彩落在地上,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视线蒙眬,能见度一般只有10至20米。另外,对团雾的预测预报难度较大,区域性很强,驾驶员难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等驾驶员意识到有雾的时候,已经进入团雾中心区了。有时候驾驶员刚从一个团雾中驶出,下一团雾又在不经意间降临,令人猝不及防,经常因恐惧导致操作不当,最终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团雾被称为高速公路上的“流动杀手”。
路遇团雾要开大灯雾灯示廓灯 不开远光灯
由于团雾突然出现、难以预报,驾驶人猝不及防、视线受阻时本能急刹车,所以很容易造成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追尾。全国每年都发生多起团雾导致的多车相撞事故,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警提醒驾驶员,路遇团雾或大雾,首先不要慌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减速驶入最右侧的车道,并就近选择出口缓慢驶离高速公路,或就近驶入服务区暂避。在无法就近驶离高速公路或距离服务区较远时,应做好一系列紧急避险措施。在灯光使用方面,要提前开启大灯、雾灯、示廓灯,必要时还要开启双闪来警示其他驾驶员。
驾驶员要注意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使用远光灯;二是切忌在雾区停车。
切忌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是大面积照射,很容易在雾里造成散射,在驾驶员眼前形成散射光团,使驾驶员眼前一片雪白,非常危险。要谨慎通过路面标线及前车尾灯引导视线,行驶中不要急打方向、随意变道,可间歇地使用喇叭辅助,示意车辆位置,逐渐减速,与前车保持适当车距。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与同车道行驶的车辆必须保持在150米以上的间距,谨防追尾。
切忌在雾区停车。很多驾驶员会本能地减速靠边停车,但这往往是致命的。进入能见度很低的团雾区域时,如果就地停车最容易引发连续追尾事故。
团雾区出事故司乘人员马上撤
在雾天发生交通事故,打开双闪的同时,不要忘记放置警示标志,而且要比平时放置的位置更远,保证后方车辆及早地发现险情,做好应对措施。放置警示标志的人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最好穿着带反光的衣服,或在紧急情况下穿着颜色与雾区自然色反差大的衣裤。
另外,车内人员应立即撤离到路边的安全地方,第一时间报警。千万不要停留在车内或在车道上行走,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市交警支队仔细研判且统计了大连地区高速公路的团雾情况(见表格),今日向社会公布本市高速公路团雾易发路段。另外,由于隧道多处于山地,其出入口处也是团雾多发地段,市交警支队一并公布隧道位置,以提醒广大驾驶员提早防范,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