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前期创建多措并举 后续建设跟进发力

29.03.2017  17:01

  2011年,大连市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了建设规划中的各项目标任务,探索建立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2013年,大连市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市政府制定出台后续建设规划并深入实施,取得了长足发展。

   多措并举,全域推进创建

  大连市委、市政府按照创建标准,明确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服务全民原则,构建政府负总责、部门牵头、区街配合、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城市与农村互动,创建与惠民并行,固强补弱,多措并举,全域推进。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跨跃式发展。以基础文化设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点,规划布局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兴建了4万平方米的大连历史博物馆、3.7万平方米的大连图书馆新馆、6800平方米的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新馆、1800坐席大剧场。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化影院在区市县全覆盖,率先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一乡一站”、农家书屋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2131”农村五大文化工程建设。

  着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连续两年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以精品艺术演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京剧《风雨杏黄旗》、话剧《雷雨》《民意如天》、杂技版童话剧《胡桃夹子》等大批精品剧目实行低票价惠民演出,获得市民高度赞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每天免费开放时间延长一小时。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已联通所有区市县图书馆和部分乡镇(街道)图书室和村(社区)图书室。

  着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以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专业院团等专业文化队伍为核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指导员为支撑,城乡社会文化团体、文化志愿者以及农家“文化大院”为辅的专兼结合、覆盖全市、服务群众的公共文化队伍。区市县、街道(乡镇)、村(社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达到7.7万人,市级特色文艺活动队伍120支,文化大院500余个。建立了市、县两级文化志愿者管理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全市各类文化志愿者近3万人。文化志愿者深入街道、学校、企业、部队,以“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展台”、“知识大讲堂”为载体,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培训、文化展示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着力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市级公共文化经常性投入不断增长,2011年投入9.8亿元,2012年投入11.5亿元,均比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高出2.6%,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3%。创建示范区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4.8亿元,支持购置流动服务车、改扩建文化活动室、更新群众文艺团队设备器材、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网络功能提升以及博物馆改陈等。进一步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形成了“政府买单,百姓欣赏,剧场受益”的发展模式。

   开拓创新,创建特色凸显

  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呈现出了文化活动品牌化、文化服务便民化、文化队伍培养经常化、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均等化、非遗保护方式创新化的特色。

  文化活动品牌化。积极开展“打造文化大连”系列主题活动和群众广场文化“五要”系列活动,搭建“我要唱起来,我要舞起来,我要演起来,我要美起来,我要爱起来”等平台。形成了“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大连市迎新春京剧晚会”高端艺术演出品牌。

  文化服务日趋便民化。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农村群众按需求点击“菜单”。形成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展”文化服务态势。少儿图书资源实施全域共享,逐步覆盖城乡。

  基层文化队伍培养经常化。对各区市县千余名基层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员培训工程,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开展艺术家“走边疆下基层”讲座培训。全市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培训途径,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

  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均等化。每年组织专业院团免费为农民工送戏,大连图书馆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读者档案数据库,大连市总工会开办“农民工流动课堂”,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各区县文化馆针对农民工需求开展了各类艺术、法律、安全知识培训。大连图书馆建立敬老院分馆,专业剧团为敬老院免费送戏,电影放映为103家农村敬老院每月放映2场。通过对特殊群体开展定向服务,有效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非遗保护方式创新化。让非遗项目走进学校和百姓生活,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皮影剧团采用人偶同台的方式编排大型偶影戏《卖火柴的小女孩》。让非遗项目在舞台上升华,每年选择一个非遗项目打造成舞台剧(晚会)进行传承保护。

   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为巩固国家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大连市相继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鼓励社会文艺院团发展的意见》《社会文艺院团演出服务购买和优秀剧节目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定了《大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每年给予300万元资金扶持;政府每年出资近600万元购买200场民营文艺院团惠民公益演出和1000场惠民公益讲座培训;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扶持近500个“文化大院”。

   创新服务模式,惠民成效明显

  在“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展”文化服务模式基础上,推出了“文化有约”系列惠民便民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前面。从2014年开始,开展政府购买民营(社会)文艺院团惠民公益演出活动。2014年购买了100场,2015年购买了200场,2016年购买200场演出和800场公益讲座培训。在文化广场、剧场、文化站、养老院等场地,演出交响乐、合唱、舞蹈、儿童剧、京剧、评剧、器乐、皮影等,深受基层群众好评。

  扶持“文化大院”,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便利。全市自发形成各类农民自办“文化大院”900多个,包括图书阅览、科技培训、文艺演出、书画工艺、棋牌娱乐及健身等,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获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有效平台,成为和睦邻里、化解矛盾和休闲娱乐、传播文明乡风的乐园。几年来,先后投入设备经费1300多万元扶持“文化大院”。市群众艺术馆启动了“千家文化大院”培训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培训1000家文化大院文艺骨干,逐步实现培训全域覆盖。

  推进均等化服务,市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逐步覆盖城乡。依托市少儿图书馆和各区市县图书馆,通过整合大连地区中小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村镇社区图书馆(室)文献资源,逐步建立起资源高度共享的大连市少儿图书总分馆体系。到2016年底,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已建成分馆100所、流通站60个、智能书库6个,各区县图书馆建成学校分馆157个,接待读者126.8万人次,借阅文献505.4万册次。

  “群星系列”惠民服务和志愿者惠民巡演深入人心。市群众艺术馆推出“群星讲堂”、“群星舞台”、“群星剧场”、“群星展览”四个惠民服务品牌,大连群文志愿者艺术团深入基层巡演。自2014年以来,“群星讲堂”举办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培训班30余个,培训学员2000余名;“群星剧场”零门槛开放,举办了京剧票友展演等公益演出40余场;“群星舞台”举办了4台晚会;“群星展厅”为群众提供各类展览10余个。“梦在心中·行在脚下”文化志愿者巡演40余场。

  拓展图书馆服务模式。推出“白云书院”书院讲座、国学义塾、白云吟唱团等系列活动和手机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服务。白云书院举办讲座,国学义塾开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公共文化处 大连市文广局)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
这个周末可来沈阳市图书馆看展览听讲座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在这个周末,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