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 推进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24.06.2021  21:23

6月24日,中共大连市委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永勃,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勇,庄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苏长忠,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睿智,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郭长明重点介绍我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的相关情况。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赵永勃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出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的生动新答卷。2017-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6.6%,稳居东北地区首位。其中,更加难能可贵的是,2020年以来,在疫情及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的冲击影响下,全市经济稳住基本盘并呈现出明显的恢复向好态势,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30.4亿元、同比增长0.9%,今年一季度实现1700.4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10.9%,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生动能茁壮成长

01

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取得明显成效

2017-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8.2和7.5个百分点,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仍增长3.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个和2个百分点,连续两次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

■ 全市石化产业链正加快实现由“一桶油”到“一匹布”甚至是“一根丝”的延伸,产业规模居全球前列,已拥有国内最大的乙烯工厂,可年产乙烯150万吨;

■以大型船舶、机床、轴承、机车、制冷设备、互感器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迈进;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洁净能源以及新材料领域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加快谋划布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4.2%。

02

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全市6488个5G基站开跑数据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商用和行业场景化应用;

■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赋能, 推动十大重点方向的5G应用项目49个 ,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6%。

03

前瞻性谋划氢能产业

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积极申报国家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先后出台《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及相关标准,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取得实效、捷报频传,多个氢燃料电池车型实现量产,首艘氢能样船下水,首批4座加氢站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多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开通,一批氢能产业项目陆续展开,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抢占先机,一个以国产自主技术路线为支撑的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正在大连市逐渐形成。

04

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

■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实施数字货币试点,大商所铁矿石、棕榈油期货先后引入境外交易者,连续12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百强排行榜”;

■推动港航物流能级提升,大连市被确定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积极培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筹设国际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05

特色农业比重提高

至2019年末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已达85%以上,每公顷土地产出效益达14万元以上,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达到90%以上。

06

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10%,至2019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6%, 庄河Ⅲ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投产,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建成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提升

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探索“一区多园多点”发展模式,自创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占到全市70%以上,强化对全市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 ,高质量规划英歌石科学城,全力推进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大连先进光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和项目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永久落户,北方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加强科技创新保障 ,实施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成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理事会”,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初创型企业。

建立在连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

2017-2020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3.77件增加到24.25件,增长76.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到3.7%。

纵深推进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效能凸显

持续加大“深耕日韩”力度,开通日韩国际航线7条,推动建设“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中日槐花恳谈会、中日(大连)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大连市成为全国与日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合作试点城市。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合作, 推动辽宁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载体城市建设,开通大连-俄罗斯远东地区直航航线,开通中欧班列、哈欧国际货运班列等20多条。

■ 推动国内区域合作向深度广度拓展,沪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017年以来签署的沪连经贸合作意向项目已落实165个,落实率达75.3%;

■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发挥“双核引领”和“跳高队长”作用,促进全省加快形成“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

■积极对接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投资合作。

2017-2020年,大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7万亿元,占全省份额始终保持在60%左右。

持续深化改革攻坚

振兴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有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8天压缩至0.5天,启动擦亮“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城市名片行动,强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改革,全市网上可办率已达98%以上。

大力激发市场活力 ,至2020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8.84万户,较2017年增长19.3%。

大连自贸片区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制度创新排名中位居第四,自贸区制度创新多项成果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推进园区优化整合 ,将42个具有管理机构的园区整合为16个。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完成社会信用地方立法,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跃升至第3位,成为全国进步最快城市。

建设“信易贷”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引导20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助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

生态建设稳步向好

能源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全市核电等新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60%,比2017年提高4.6个百分点。

绿色制造企业不断增加 ,10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29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绿色工厂。

循环型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验收评审。

储能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全球最大的化学储电站——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建设加快推进。

生态宜居水平巩固提升 ,全市连续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在北方城市位居前列;全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84%,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世界花园城市”。

大连市先后被评为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0年末达到82.35%。

优化提升区域发展功能布局 ,有序推进大连湾海底隧道、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金普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各区市县及16个重点园区实施差异化功能定位,明确不同发展方向,构建“一核四城,四片区七组团”发展格局。

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大连市再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六星加冕,是全国仅有的获此殊荣的两个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128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23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脱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17-2020年全市城乡收入比由2.41缩小为2.2,优于全国2.56的平均水平。

着力提升共享发展水平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4%以内,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3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3岁。

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迈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被国务院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市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3年,高于全国4.6年。

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问题破冰,基本实现城市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加快建设普惠性公办幼儿园。

兜牢扎实社会保障网 ,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扩大至符合规定的农村户籍和持居住证人员。

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连市将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全力推进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张勇

谋划好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要求,大连市构建“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整体谋划好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

坚持底线思维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底线管控”,将国家一级公益林、水源一级保护区、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极重要区等纳入到生态保护红线内,统筹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奠定大连市生态安全和生态格局基础,作为保障和维护大连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在此基础上, 根据大连市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统筹生态保护空间、保障农业发展空间、融合城乡发展空间和特色空间,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

引导土地等资源要素精准投放

注重精明增长、睿智发展,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导向到人本导向、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发展到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从城市建设导向到城市治理导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发展模式转变。

以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用地效率、满足城镇发展建设需求为目标,综合研判未来城镇、乡村发展规模。强调土地等资源要素的精准投放,通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导向,倒逼地方政府和企业聚焦投入产出比,全面提高效能,更好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下一步,大连市将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未来潜力和不同区域特点,项目落地优先供给战略地区。通过大项目带动小项目、核心项目带动配套项目、前沿项目带动基础项目等方式,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区域空间发展能级和综合发展绩效。

坚持高水平治理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规体系

健全规划编制审批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监管机制,是切实提高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文件精神,大连市印发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大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法规文件梳理了各级各类规划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纵向传导、横向衔接关系,构建起大连市“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下一步,大连将致力于研究制定城市设计、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技术标准等的研究与出台,完善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

庄河市委常委、副市长 苏长忠

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庄河位于黄海北岸,大连市东北部,是一座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的北黄海开放型港口城市,陆域面积4114平方公里,占大连市1/3,海域面积2933平方公里,海岸线285公里,森林覆盖率4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40天以上。2020年庄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9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革命,2017年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庄河抢抓机遇,将自身本底优势和国家政策全面结合,充分发挥庄河市海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沿海地壳稳定、日照时间充足等良好基础,确定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庄河市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为“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顶层设计

始终坚持“一张蓝图

一直以来,庄河都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谋发展。2000年就提出生态立市的目标,历届市委市政府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多年来项目谋划和产业培育的坚实基础上,2019年,庄河市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教育科创和文旅康养三大新产业板块的目标蓝图,编制《庄河市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规划建设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550万千瓦,主要包括海上风电280万千瓦,核电6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160万千瓦,光伏发电508.5万千瓦,概算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

积极争取布局

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在精心谋划、超前布局的基础上,庄河市精准发力、全力向上争取,清洁能源产业初具规模:

太阳能方面 ,已建成集中式光伏1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973处0.9万千瓦;

风能方面 ,已建成海上风电30万千瓦,在建75万千瓦,正在办理开工手续85万千瓦;

水能方面 ,总投资68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核准,即将开工建设;

核能方面 ,总投资1200亿元的核电项目正在开展实质性厂址保护;

氢能方面 ,依托清洁能源优势,打造清洁电力电解绿色制氢基地。

坚持目标导向

确保实现“双碳”目标

十四五”时期,庄河市计划完成1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10万千瓦永记水库光伏发电二期工程建设,推动90万千瓦海上风电二期和50万千瓦滩涂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加快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成投产。

计划到“十四五”末期,庄河市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53.5万千瓦,清洁能源总发电量将达到59亿千瓦时,可以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向外输出50%的发电量,为辽宁省、大连市2028年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刘睿智

大连自贸片区完成 一批重要创新成果

大连自贸片区于2017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4月10日挂牌运营,规划面积59.96平方公里。

挂牌以来,大连片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完成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复制推广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经验263项,总结梳理出320余项制度创新事项,3项创新经验纳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2项国企改革经验被商务部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62项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

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3.5万家,是片区获批前的5.3倍;累计新增外资企业515家,是片区获批前的1.76倍。

改革让发展活力

得到充分释放

大连片区于2020年10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法定机构改革,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用制,取消级别化管理,实行积分制考核,绩效与薪酬直接挂钩。改革后,从原有约310人,压缩至107人;人员平均年龄37岁,比改革前降低11岁;硕士以上学历62人,占59%。片区发展活力和全体人员的创业激情得到充分释放。

法定机构改革以来,大连片区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打造新发展优势,每周至少推出一项制度创新举措,每周至少一个项目落地或开工建设。运行7个多月来,共推出制度创新举措40项,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3项创新举措纳入国务院复制推广经验备选名单,出港边检“零送单”等10项创新案例和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官网刊发,16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东北师大实验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并向小窑湾金牌教育园等区域复制推广,医疗体制改革启动,大连片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第三批获批的自贸片区中排名前列,取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点赞、企业受益、市场认可的良好效果。

以项目促发展

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法定机构改革以来,片区新开工及投产项目30个,新签约项目32个,正在推进重点项目74个,跟踪其他各类重点项目线索91个,新增注册企业4700余家。总投资25亿元的天港大数据产业园投入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泰星能源车载动力电池项目相继投产。率先在氢能、碳中和、免疫细胞等领域闯关探路,借助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医附属第一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等国内科研领军机构优势,加强与中石化、中化集团等国内领军企业合作,占地30万平方米的氢能产业园已经开始建设,国内首座“油气氢电非”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已投入运营,细胞医学产业基地正在筹划建设中。

今年1-5月份,大连片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这些靓丽的经济数据背后,反映出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大连自贸片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先进,当好辽宁振兴发展“排头兵中的排头兵、领头羊中的领头羊”。

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郭长明

抢抓用好新发展阶段重大机遇

十三五”以来,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连“两先区”建设重要指示,坚定不移走“产业立区”高质量发展道路,建成投资规模较大的恒力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产业实力和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今年上半年,已开工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80亿元,其中复工项目24个,总投资55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5亿元。

十四五”时期,长兴岛将紧紧抓住并用好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长兴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

努力建设大连新一轮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聚集地、承接地,为建设“大连万亿级世界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奠定基础。积极推动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石化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建设产业链完整、创新链优越、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

精心打造精细化工创新园,积极培育园区企业参与资本市场。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单位用地面积产值产出率,实现“以亩产论英雄、以提质增效论成绩”。

坚持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为引擎、以协调补短板、以绿色推进可持续发展、以开放抓机遇、以共享惠民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造船和海洋工程、临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产业加快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方位开放前沿窗口,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发挥开放先导区的功能和优势

聚焦主责主业,集中力量、集中要素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聚焦先行先试内在要求,积极推进和深化园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在政务服务效能、服务标准上成为“领跑者”,勇当加快发展的“开路先锋”。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编辑制作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

资料: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大连市自然资源局 庄河市政府 金普新区管委会 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文字:吴耀辉图片:张春雷制图:潘晓晴编辑:王宇校对:鞠传强 孟颖

【责任编辑: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