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复州最初名为扶州(图)

09.06.2017  07:30

  上世纪初的永丰塔(远景)。

  复州历史悠久,是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据史料记载,复州最早名为扶州。民间传说,复州在辽代之前,被称为临襄。如今,复州的一些店铺还沿用这一名称。

   辽代,因扶州居民南迁得名

  复州是瓦房店市下辖的一个城镇,面积虽不大,历史却很悠久,至今仍保存着上百年的横山书院、上千年的辽代古塔等古迹。

  复州镇文化馆原馆长金延年告诉记者:“复州在战国时期,属燕国的辽东郡管辖,秦朝仍属辽东郡,西汉置文县,东汉属玄菟郡,三国时期复州境内曾置汶县和北丰县。目前,史料可查的复州地名始于辽代。

  公元916年,契丹建立辽国后,一举灭掉了族建立的渤海国。为消除女真族人的威胁,辽国采取了南迁东徙的移民政策。当时居住在扶余(今吉林省农安县)的女真族被迁移至今天的复州一带,并在当地设置了扶州,后改为复州。

  “关于复州地名的由来,《辽史》和《三朝北盟汇编》有详细的记载。”金延年说,辽代从扶余州两次移民至复州地区,第二次移民后避免与扶余州混淆,取同音字“”代替“”,意为在此地又建了一个州,这就是复州地名的最初由来。

  后来,辽国又从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附近的永宁、丰水、扶罗3个县,迁徙女真族人到东京辽阳府境内,并在辽东半岛的南部设置了迁民县,复州隶属迁民县。

  及至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1031年),为了加强海防和监管迁民,辽国在复州设置了怀德军节度使,同时确定复州领德胜(县治今复州镇)、永宁(县治今瓦房店永宁镇)二县。《辽史·地理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复州,怀德军,节度。兴宗置。兵事属南女直汤河司。统县二:永宁、德胜。

  在采访中,金延年还向记者提到,上世纪80年代,复州城内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宫殿相曾听老人说过,在辽代之前,复州曾名临襄。所谓临襄,以其临近襄平(今辽阳市)而得名。

  “这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早年曾教授私塾,对复州地域历史颇有研究。”金延年说,这些年他始终在考证临襄是否为复州的早期地名,但一直没有找到更多的线索。目前,临襄二字在复州镇内的一些店面仍有沿用。

   复州与复州卫一度并存

  “历史上,复州曾统辖过金州地区,也曾为金州地区的行政机构所管辖。金州和复州一度密不可分。”金延年说。

  金灭辽后,沿袭辽制,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将当时的苏州(今天的金州)降为化成县,归属复州所辖。70多年后,贞四年(1216年),化成县再次升格为州治,改名为金州,与复州脱离隶属关系。

  元朝初期,辽南人口因为战乱而锐减。因此,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金州和复州接连被元世祖废除,置金复州万户府,治所在金州城内。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重置复州。有意思的是,几年之后,复州地区又增设了复州卫,复州和复州卫一度并存。专家解释称,这是明朝军政分治形态的一种表现。明初,州与卫并存,州主管民政,卫则负责军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10多年,直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才彻底废金州、复州州制,专行卫制。

  据《明史·职官志》载,每卫下辖几个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设千户、百户各一人。按当时定制“大率(大致)5600人为一卫(相当于今军队的师级建制)。1120人为一千户所(相当于今团级建制),112人为一百户所(相当于今连级建制),每百户所设总旗2人,小旗10人”,50人为总旗(相当于排级),10人为小旗(相当于一个班)。当时的大连隶属辽东都司金州卫,复州卫。

  “这种军政合一的卫建制一直延续了200多年。明朝灭亡卫制才彻底消失。”金延年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在复州设复州巡检司,但与之前的复州卫无论是级别还是辖域范围相差都很大。复州巡检司先是隶属于辽阳府海城县。雍正五年(1727年),盖平县设复州通判,辖金、复两州之境。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州,属奉天府。

  民国初年,复州改为县,复县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当地的官方称呼。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沿用原来复县的地名,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复县,建瓦房店市(县级),才恢复了复州的地名,只不过此时的复州已变为瓦房店市下辖的一个镇。

  古时为州府治所的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的情况在全国不多见。然而,现在的复州镇不仅是瓦房店的次中心,还是全国千强镇、辽宁省百强镇,位列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大连市6个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一。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报道
铁岭:“鸣镝”引出匈奴夺嫡故事     17-06-07 07:54
宋徽宗铸大晟钟为全国音高定调     17-06-02 08:08
商纣王安抚诸侯前要占卜吉凶     17-06-02 08:12
秦汉时期 辽北异常寒冷(图)     17-05-26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