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大连市力争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

24.11.2017  15:56

  昨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我市《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记者了解到,我市于2014年在全市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重点人群累计签约20余万户。根据本次《实施意见》要求,到2017年末,我市普通人群规范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覆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什么?

  据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通过签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的服务制度。

   家庭医生服务的形式是什么?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该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在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遴选符合服务能力要求的乡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组建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上门为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居民还可以电话预约看病。

  居民如何与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 《实施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共有7种形式:第一种,按照居民自愿原则,以居民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就近与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第二种,现阶段,以大连市常住居民为主,优先满足本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需求,逐步扩大到其他人群。第三种,1位居民或1户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第四种,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行选择其他团队签约。第五种,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综合考虑服务能力和覆盖半径,一般可签约服务2000人,最多不超过2500人或1000户。第六种,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在县(区)域内跨村、镇(社区、街道)签约。第七种,探索开展组合签约。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在医疗联合体框架内,自愿签约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个二级医院和1个三级医院,作为日常看病就医的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居民能得到哪些诊疗服务?

  我市将采取签约服务包的形式多样化与居民进行签约,既有保证基本医疗和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包,又有满足居民高层次需求和鼓励医务人员提供高标准服务的升级包,以及针对个性化需求的个性服务包,满足了居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基础服务包主要为签约居民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为签约居民建立电子家庭健康档案;为签约居民提供免费医疗卫生咨询,预约检查,每年发放不少于4期健康教育资料;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结核病患者、老年人提供规范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签约居民中准备怀孕妇女、孕产妇进行孕前指导、住院分娩指导、产后访视,指导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早孕建卡、产前定期检查及产后42天检查;对新生儿进行访视,指导0-6岁儿童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预防接种、定期体检等。随着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前着重开展老年包、孕产妇包、儿童包、家庭病床包、残疾人康复包、慢病管理包、中医药服务包和针对高端人群制定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包等。

   家庭医生收费会很贵吗?

  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原则上由医保个人账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有条件的地区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基础服务包为免费包,由财政按原渠道安排相关经费,不向居民收取任何费用。升级服务包的服务费按70元/人/年标准确定,其中签约居民个人承担20元,由个人现金或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承担20元(非参保人员由个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30元,由财政预算安排。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