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名片: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19.05.2022  20:28

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法治监督有“力度

5月19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日节点看进展 营商环境再优化”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请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于长河,市公安局分管日常工作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韦,市司法局副局长杨劲松,市中级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李成富,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董立群,介绍我市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多措并举

优化 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司法局副局长 杨劲松

近年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大连市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为导向,聚焦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引领

突出依法行政,着力夯实法治保障

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

用好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大连经验、创造大连实践、贡献大连智慧。巩固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导评估,委托第三方对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体检”,力求精准“把脉”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和公开制度,实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清单制度。健全督察和示范创建“两手抓”工作机制,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积极推进良法善治

推进《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连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制定工作,将《大连普湾经济区管理办法》等列入政府规章年度审议项目。修改《大连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规定》,增加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向企业和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内容,将是否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作为草案审查要件。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民意调查、风险评估等9项制度。 全面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政府“红头文件”管理,出台《大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在全国创新推出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越权和违法文件的出台。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根据2021年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公布市县两级841件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汇编截至2022年3月31日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66件、市政府规章69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39件,近100万字,2200余页,实现“一键可查”。

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效能

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专项督查。在市本级全面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动态调整。倡导柔性执法,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首次轻微违法免罚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加强全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确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逆向建档、监督倒查”工作,已设1121家企业建档监测点。编制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自2015年公布市直执法部门检查事项以来,检查事项逐年减少,2022年仅为58项,不到检查事项最高年份的三分之一。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行政复议案件集中统一管辖。

以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

聚焦市场需求,着力提升法律服务供给

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升级活动,通过点对点、订单式、云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组织编订《大连市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白皮书》,成立了大连市中小企业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组建近100人的海商事律师人才库,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完善商事纠纷调处机制,指导设立商事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和大连自贸片区商事调解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全市每万人律师拥有量达7人,基本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领域法律服务需求。

▲ 大连市法原公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 “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和一体化在线办证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

优化“掌上”办理功能

以网络为统领打造“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利用12348法网、热线由专业律师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司法鉴定指引和信息查询服务,今年以来提供服务2.3万人次。成立大连首家合作制公证处,指导推出公证助企十条举措。 开通“大连智慧云公证”微信小程序,实行全部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全年365天24小时公证服务“不打烊”。

  ▲ 大连市公证处组织骨干公证员进行现场普法宣传公益服务

开展普法利企惠民活动

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指导执法部门紧扣企业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制定2022年度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将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纳入重点内容。组织市县两级普法讲师团全年为企业群众开展“点对点”法治宣传320场,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

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挥政治监督领航作用

以“八查八看”为主要内容,出台《关于强化政治监督 深入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组织签订《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自查自纠情况承诺书》,发布《致全体干警职工家属的一封公开信》,上好深化作风建设“双保险”。

强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加强窗口单位等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提升办事效能。组建督导工作组,持续到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服务窗口、法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明察暗访,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进企业

树立主动服务意识,落实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访企业工作要求,为57名入企干部配备57名结对律师,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了解企业现实法律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便民利企举措

一是 起草了《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明确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调查取证、听证、复议决定的作出等各环节工作流程具体工作要求,提升工作规范化程度。

二是 市县两级11个行政复议机关均设置行政复议咨询受理窗口,公布了统一受案窗口地址及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咨询和申请行政复议。依托街道、乡镇司法所等资源,推进建立行政复议宣传咨询服务点。

三是 深入推进实地核查、听证等方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依法依规化解涉企行政争议,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 推进行政复议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做好相关行政复议工作,按要求上传工作数据和行政复议案件材料,推行行政复议决定网上公开。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理念,擦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市名片,努力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更多便民场景

推出更多利企举措

  市公安局分管日常工作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王韦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大连公安认真贯彻全市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痛快办事”理念,坚持用心、用情,持续抓紧、抓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强化谋篇布局

组织推进坚强有力

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列为市公安局年度“三篇文章”总体规划之一,将今年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公安机关的突出作用。

把思想认识作为行动先导

通过开展营商理念大提升等系列活动,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主人翁意识,从“中心警务”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把工作体系作为推进动力

市公安局成立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振铎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部署全局开展5大项37小项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掀起了全警营商环境建设热潮。

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

市公安局把营商环境监督整治摆在突出位置,聚焦8个领域突出问题,梳理确定重点攻坚项目32件,各举报投诉渠道获得的线索清单60条,累计自查自纠问题166件,坚决严肃查处工作上、队伍中影响和破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 大连公安倾力打造全市域“一公里便民服务圈”“家门口的派出所”,民警在社区警务室为市民讲解犬证办理事项

坚持厉行法治

公平正义有力彰显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规范自己

以“情指勤舆督”机制为载体,落实“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的“三清”标准,每日调度、动态清零,确保“案案有人管、事事有人办”。

我们监督自己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新型公安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涉企案件登记报备、审查评估等制度机制,依法审慎使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财产性侦查措施,体现执法的温度。 目前,已对15起案件、30名企业经营者采取了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或提供工作交接保障。

我们提升自己

全面打响涉企案件攻坚战,做到快立案、快侦办、快处置、快挽损。 严打经济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净化成品油市场秩序,共破案103起,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 坚持“一案一组、一案一策”模式,有力侦破涉企现案35起,加大涉企积案清理化解力度,挽回经济损失5700余万元。

  ▲ 大连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民警依托社区警务室调解邻里纠纷

忠诚担当使命

平安基础全面稳固

坚持将发展、安全和防疫统筹起来,坚决为振兴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打开路 以打促安

今年以来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9%,破案同比提高13%,现案破案率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通过线上线下,以多元化、立体式的反诈专项宣传,持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前4个月全市电诈案件立案数、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5%和40%,大连电诈犯罪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深入开展金融化险工作,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危爆物品、消防等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坚决扛起抗疫责任

面对疫情,大连公安主动担当、冲锋在前,确保疫情流调转运“一个不漏、一刻不误”。同时,全面做好隔离、封控、秩序维护等防疫工作。

  ▲ 大连坚决为振兴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民警正在执行巡逻勤务

厚植为民情怀

痛快办事蔚然成风

认真倾听、全力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依托领导干部包企业、警企警民恳谈会等机制,12345、12389等平台,面对面、心连心了解诉求建议,采取领导督、现场督和市局专班抽查访、主责单位逐一访的“双督、双回访”机制,予以跟踪问效。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共召开警民恳谈会333场,邀请各界代表3510人,解决诉求1236件,横传相关政府部门并跟踪进度79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增强“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体验

针对疫情影响,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17项举措,立足公安职能全力保民生、稳经济。 大力推进228个派出所及重点社区警务室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打造全市域“一公里便民服务圈”。

▲ 大连公安大力推进228个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民警正在为市民办理户籍业务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总体部署,打造更多便民场景,推出更多利企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强化服务理念 突破创新探索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董立群

近年来,大连市检察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检察工作融入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在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各项检察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理念,突破创新探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当作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强化工作理念引领

着力夯实机制体制建设基础

今年以来,大连市检察院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先后制定出台《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和《服务保障大连市振兴发展“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2022年行动方案》,牢固树立“创优营商环境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理念,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两级检察院一体联动、整体推进,完善清单化明责、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机制,落实平等保护、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和司法理念,以“求极致”、止于至善理念办理好每一个具体案件,精准把握司法力度和温度,以能动履职和实干担当,为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的“大连样本”贡献检察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为大连加快推进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和司法保障。

强化法律监督质效

着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

严厉惩治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办理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插手经济活动等职务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办理的某涉外公司被职务侵占案入选全省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

巩固对侦查机关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清理专项活动成果,建立预防“挂案”的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解绊纾困。大连检察机关“挂案”清理工作经验作为营商环境工作的典型经验被全国教整办工作交流专刊转发。

精准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

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申请监督权,强化生效裁判、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监督,共审查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695件。

加大对涉企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案件法律监督力度,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诉讼环境。

如办理的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是检察机关通过刑事案件发现线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最终促成案件改判,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亿元,彻底解除了企业负债经营的困境,重拾了企业和经营者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案结事了政和”。

持续推进公益诉讼检察

贯彻大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找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契合点,把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侵害问题纳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范围, 共立案调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2件, 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51件,其中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539件,发出民事诉前公告12件。

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强化依法能动履职

着力打造护航发展精品工程

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大连检察机关对于办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 针对企业涉嫌的具体犯罪,结合办案实际,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 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

目前,大连市两级检察院共对25家涉案企业启动了合规考察工作, 有效防止因办案“垮一个企业、失业一批职工”,初步探索出一条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大连路径”。

制定了关于开展涉案企业合规考察工作等系列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与行政机关的工作衔接机制。同时,联合市工商联、国资委、财政局等11部门共同会签文件,组建了大连地区第三方机制管委会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大连市检察院还探索跨区域协作开展合规机制,进一步平等保护大连市域内外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此项工作还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

  ▲ 检察人员实地走访合规考察企业

下一步,大连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加大对市场主体平等保护,依法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深化对企业犯罪的诉源治理,督促企业强化内控管理,完善预防再犯机制建设,继续严格依法有序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制定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2条意见,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推行权利义务告知制度,畅通权利人提供证据、发表意见渠道,妥善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升级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

完善大厅、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推行律师在线阅卷,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树立“办信就是办民生”的理念,落实领导干部包案、接访下访和员额检察官接访制度,妥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977件次,确保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 大连市检察院优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功能,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一站式服务

强化检察建议治理效能

将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探索司法办案、稳定风险防范、社会矛盾化解同步推进,加大精准提出检察建议力度,今年以来共制发136份检察建议,及时督促被建议单位强化监管、完善机制,推动检察职能向深层次社会治理领域延伸。

扎实开展检察听证

有效发挥检察听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作用, 通过组织检察听证会,提供各方交流对话、辩法析理平台,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共组织检察听证303件次,邀请人大代表293人次、政协委员142人次、人民监督员287人次担任听证员。有效消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办案的疑虑,解开当事人心结,促进实现案结事了。

  ▲ 大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涉企案件检察听证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建立联系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

相继开展“百家企业大走访”“走进企业 护航发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入企服务245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6次,征求意见建议21件,采纳意见数21件,受理企业诉求数6件,解决问题数22件。 了解企业诉求,宣讲法律政策,帮助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问题,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落实“五个坚持” 实施精品战略

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 李成富

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法院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担当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能力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落实“五个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台阶、创一流”。

坚持精实谋划

绘就营商环境建设的“施工图

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全市法院“头号工程”,高站位筹划、高标准部署、高强度推进。

  ▲ 坚持精实谋划,绘就营商环境建设的“施工图

夯实思想根基

组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当先锋”大学习大讨论,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政治轮训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完善工作体系

制定《关于为大连振兴发展“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022行动计划》、“三大工程”“五大品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形成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工作扎实有力开展。

▲ 4月24日下午,大连中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大连中院出台的一系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要文件

强化督导检查

实行季调度,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精确破题

清除阻碍营商环境的“绊脚石

全面查摆问题

开展“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全市法院2800余人进行深入自查,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全力整治顽疾

深刻剖析问题成因,逐案逐事逐人研究整改措施,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办理、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治整改到位。

广辟问题线索

出台全省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事后监督工作办法》,深挖问题短板弱项,以监督促提升。

▲ 4月26日,大连中院召开2017-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

坚持精准保障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紧扣“十方面新突破”、GDP“三年过万亿”等决策部署,切实提高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妥善办理涉企案件

落实涉企影响评估,实行全案覆盖、一案一评。开展“涉企案件大排查、大起底”活动,大连中院对60件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今年1-4月,全市法院共办理涉企案件19975件,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6件。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健全多元解纷,共诉前化解矛盾纠纷8834件;加强涉诉信访工作,深化减存控增,顺利完成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

护航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重整对危困企业的挽救作用,“大连机床”重整程序执行完毕,实现涅槃重生;“大船海工”重整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22件;召开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制定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参考意见,统一裁判尺度。

▲ 3月16日,大连中院召开两级法院指示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制定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参考意见,统一裁判尺度

聚焦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审结金融案件4456件,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加大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适用群体性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对344件股民诉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作出平行判决,提升司法保护便利度、快捷度。

▲ 3月8日,“人民法院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在大连中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

出台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建设方案,实质化运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机制,服务保障绿色发展。

坚持精抓质效

打牢营商环境建设的总基础

强化监督管理

对1900余件案件提起“四类案件”监管,开展基层法院审判质效面对面,促进质效整体提升。今年1-4月,全市法院结案率52.59%,大连中院结案率64.83%,综合质效位居全省中院首位。

突出规范化建设

制定民事审判六类程序庭审规范,提升案件庭审质量;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年”专项活动,对终本案件进行自查评查,对不动产腾退难案件进行集中腾退,对案款清理进行“回头看”,彻底整治违规失范行为。

深化改革创新

在全省率先出台提级管辖实施细则,明确管辖标准和流程。深化繁简分流,大连中院民商事部类案件实行全员快审,简案占比65.49%;指导基层法院积极适用小额诉讼、支付令、实现担保物权等程序,高效快捷实质解纷。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以信息化助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

▲ 4月22日下午,大连中院民五庭走进大连市光彩就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大连市西岗区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了一场“送法进企业”座谈会

坚持精细服务

提升便民惠企措施的便利度

升级在线诉服体系

健全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将线下服务项目全部集成到线上。今年1-4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率超过90%,在线缴费34000余笔1.5亿余元、退费12000余笔5200余万元,线上开庭12000余件,电子送达53000余次。

▲ 3月31日,大连中院六号法庭线上庭审正式开始,涉及2个城市、10个场所、共35人

健全院企互动交流

建立常态化走访企业机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恒力石化、大连机床、大船海工等企业调研走访,了解企业诉求,护航企业发展。

  ▲ 4月26日大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廷飞到大船海工调研

积极延伸司法职能

陆续发布行政、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领域审判白皮书和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重要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整体工作实现跃升。

以“硬约束

提升 营商环境“软实力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 于长河

今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专项监督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不讲诚信、不守承诺,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选择执法、徇私枉法,审批任性、设租寻租,监管不当、干扰掣肘,违规操作、造假舞弊,幕后交易、欺瞒侵夺,状态不振、作风不良”八个方面问题,重点发力、攻坚突破,强化监督执纪,严惩阻碍振兴发展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以纪检监察“硬约束”助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今年1至4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破坏营商环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99件、立案审查调查236件,处理102人,采取留置措施31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 查处案件之外,积极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守信践诺,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清偿违约欠款、积极兑现承诺,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推动解决各类问题1325个。

主要开展

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纳入专项巡察

■ 3月份开始,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同步对 市场监管、文化旅游、住房建设 等16个政府部门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

■ 围绕市委部署和全市营商环境升级行动方案,确定9个方面、65项巡察重点,深入查找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对标先进、认真整改,把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目前,共巡察发现相关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203个,正在推动分类处置、边巡边改。

贯通各类监督

市纪委监委与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市工商联、市营商局等建立协同监督机制,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定期筛查研判12345平台投诉举报,对典型问题开展明察暗访,推动解决突出问题。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群众监督作用,向社会公开发布监督清单、举报电话,在全市选设163家企业监测点,发放征求意见信,开展问卷调查,及时掌握企业诉求,受理违纪问题线索。

严惩腐败毒瘤

坚持案件开路,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彻查破坏营商环境背后的作风问题、责任问题、腐败问题。

在政法领域, 严肃查处违规插手经济纠纷、干预案件执行等司法腐败问题,旅顺口区检察院原检察长郭长鹏等16人先后被查处。

在金融领域, 聚焦金融风险背后的相互勾结、利益输送以及“以贷谋私”助长融资难等问题,严肃查处39人。

在国资国企领域, 严肃查处46起“靠企吃企”、“影子公司”、幕后交易等问题。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深入整治招投标环节存在的“中介不中、专家不专、监管不监、暗标不暗”问题,市住建局原局长马成恩、市城管局原副局长李广波等21人先后被查处。

强化通报曝光

市纪委监委在网络、报纸、微信等平台开设“营商环境监督曝光台”,先后4次公开通报查处的9起典型案例。 其中,金石滩旅游集团原总经理助理邵常青破坏经营环境、长兴岛经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原副科级干部鞠艳国破坏监管环境、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五级管理岗职员张明文破坏执法环境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先后被曝光,通过定期向社会通报监督情况、曝光典型案例,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一步受到教育、引起震慑,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切实感到变化、增强信心。

推动完善治理

坚持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三责协同”,市纪委监委建立“一案七促双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促醒、促纠、促责、促教、促效、促建、促治压实主体责任,推动案发单位同步解决案件暴露问题、背后深层问题,完善监管体系,规范行业治理。

比如,针对招投标案件中暴露出的中介代理机构违法参与“串标围标”问题,与公安机关出台《联合惩戒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工作机制》,对违法中介机构及时移送、一体查处、联合惩戒。针对司法腐败案件中暴露出的个别律师违法充当司法“掮客”问题,与司法部门、律师协会加强协作,建立线索双向移送机制,督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律师从业行为。

鼓励担当作为

严肃监督查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容错纠错力度,积极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容错免责减责机制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尽职免责、整改减责”,宽严相济、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执纪执法。

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恶意举报行为,先后为受到不实举报的45名干部澄清正名,支持开拓创新、鼓励敢闯敢试,进一步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

另外,作为执纪执法部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守“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围绕违规经商办企业、超标的查封财产、以案谋私等5项重点内容,带头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干部全员签订《承诺书》、全员报告个人事项。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定点联系10家企业,定期调研走访、座谈交流,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坚持刀刃向内,“零容忍”防治“灯下黑”,起底排查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本条微信由 大观新 编辑制作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