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荣登“红榜”位列全国第八

02.12.2014  13:47

  日前,在国家环保部最新出炉的10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红黑榜”中,大连荣登“红榜”,空气质量位居全国第八,达标天数比例为77.4%。   

  大连排名比去年靠前   

  这份排行榜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6项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榜单上的74个城市均是全国第一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AQI指数)的城市。数据显示,今年10月,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5.9%,大连为77.4%,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高11.5个百分点。大连在74个城市中的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去年10月大连排在第11位。   

  淘汰了1.6万辆黄标车   

  针对近年来空气质量有所下降的现状,本市以《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统领,实施“蓝天工程”,划定生态红线和环境风险区域红线。在红线区域内,禁止各类建设与开发活动。同时,本市还采取严格准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总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净化城市空气质量。   

  据统计,1998-2013年间,全市共拆除大小供热锅炉房3480座,锅炉4621台,实现集中供热面积3744万平方米。  2008年,33家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全部关闭;2009年关闭了全市78家实心黏土砖厂。2011年以来,淘汰了27户水泥粉磨企业的72台水泥磨机;关闭了全市唯一一家采用格法工艺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关闭了国电开发区热电厂等老旧热电企业。本市出台了《大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自2012年8月起,相继设立了3条绿标路和2处绿标区,目前正进行主城区黄标车限行的准备工作。还出台了《大连市提前淘汰“黄标车”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淘汰了1.6万辆黄标车,政府补贴资金1.7亿元。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大气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监测   

  2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24小时监控   

  本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共设有2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对大气环境质量实施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对各类污染源实施定期手工监测,国控废气每季度实施一次监测,市控污染源每年实施一次监测。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复,建成后将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化运行,为逐渐改善大连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