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乡镇财政“立业”之基

20.01.2016  10:29

  到辽宁各地的乡镇财政所采访时,主人们都会自豪地带记者先参观两个地方:一楼的便民服务大厅,二楼的财政档案室。

  这事要搁5年前可是绝不会出现。

  便民服务贴心靠谱

  门外天寒地冻,北镇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财政便民服务大厅里却温暖如春。墙上的LED显示屏正播放着大厅实行的首问责任制、办结公告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管理制度。抬头看,财政、农经、合作医疗、建设规划、土地流转、农技咨询等8个窗口一字排开。大厅一角还有财政与农信社合开的代收费、存取款点。穿着藏蓝色统一制服、佩戴胸牌的工作人员一脸和气,问清来访者的需求后,麻利地在电脑上操作着。坐在转椅上的来访者与工作人员之间除了约80公分高的黑色大理石台面,再无任何遮挡——如果不算台面上摆着的笔和一盘盘糖果的话。

  “我们这里是‘一站式办公’,给群众‘一条龙服务’。”该区财政局长兼财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杜伟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群众来办事,根本不用东跑西颠到处找,赔笑脸、递烟卷,来这里接受的是笑脸相迎,是工作人员依法依规为你排忧解难,不拿你一针一线。就算群众办事不知该找谁,工作人员一商量,就能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大厅各项规章制度、投诉电话都上墙公开,还配有监控录像,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是全方位的。便民中心设置的信访接待室,专门负责来访群众接待和指引办事流程,服务窗口前移的“零距离”、程序公开的“零障碍”,有效避免了“小事久拖积大患”等矛盾的发生。

  与其他乡镇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还在大厅里辟出个单间,将民政、计生、社保等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办事窗口搬入其中。“给来办事的弱势群体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杜伟说。

  记者走访中见到多家乡镇便民大厅“自备”了电视机、复印机、饮水机、报刊杂志、针线包、老花镜等免费服务设施。据了解,如今这些都快普及成“标配”了。这些物件虽不起眼,却点点滴滴温暖着群众的心。

  许多乡镇便民中心为了让农民办事少跑冤枉路,专门在村里聘请代办员,指导村民们准备好证件、表格、文书,带到中心来统一办理。有些则设了村代办点,就近为农民办理一些事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还可以电话预约,便民中心工作人员为其上门办理、特事特办,保证便民服务无死角、无盲区。

  穆家镇东穆村62岁的王昌林前不久将自家旧房拆了重建,在镇便民大厅问清房产证变更所需手续出来后,笑吟吟地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办事再不用跑断腿、磨破嘴,更不用找熟人、送礼品。自己来大厅办过几回事,最复杂的一次才用了半个小时。“要是想知道政府补贴发了没有,发得公不公平,都不用再跑这问或是按‘一点通’(查询机)了,人家(农信社)直接给咱发到账短信,补贴信息还在网上公开,孩子上网随时能给我查到。”他说,“我可没见过,也没听大伙说过有(大厅工作人员)对农民态度不好的。

  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医保、农房、民政三个机构干脆撤出了在乡政府楼里的办公室,“举家”搬入便民大厅。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也每天轮班在大厅值守,敞开办公,来访群众有问题直接协调。

  “进大厅的机构年年都在增加,现在食药监部门也想来我们大厅开窗口,这儿都挤不下了。”该乡财政所长谢艳杰有些“幸福的烦恼”。

  ——类似的情况,在辽宁各乡镇普遍存在。

  辽阳县穆家镇便民中心去年还利用省财政厅奖励该镇创建“AAAAA级财政所”的资金,支持4个村将村部改造成与便民服务大厅一样“通透式”的便民服务室,村“两委”成员取消了专门的办公室,都在便民服务室挂牌敞开办公,随时可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和打印表格、村级审核等服务。

  “老百姓办事顺畅了,心气就顺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也深了,这便民中心就是‘民心工程’。”王昌林说。

  档案管理带来的“底气

  多位财政所长告诉记者,2011年以前,辽宁省绝大多数乡镇财政档案资料处于管理空白,不仅没有档案室,立卷归档不完整、档案乱堆乱放等问题也十分普遍,要用档案时找不着是常有的事。这基础工作不到位,要搞资金监管都没底气。

  日前,在甜水满族乡财政所,当谢艳杰所长打开档案室的防盗门时,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堵高约两米的银灰色金属“”。转动“”上的手柄,一列列档案架沿着导轨滑开,露出其内分类别、按时序整齐排列的档案。

  “2012年以来我们所经手的每一笔资金、监管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完整的台账资料。甚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财政档案也被我们抢救整理了出来。”谢艳杰说,如今想找什么档案,只要先在旁边的电脑上查到归档位置,“开墙”对号查找即可,一些电子档案还可以直接通过档案管理软件调阅。

  记者随机打开一份2015年二季度原迁移民补助资金档案。案卷里包括信息通达表,县里发放该资金的政策文件、业务主管机构负责人签字的基础数据核查明细表、财政所干部和农户共同签字的随机抽查复核报告、资金发放情况表等,资金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

  据辽宁省财政厅基层办统计,目前全省乡镇财政文件资料存档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近4倍。80%以上乡镇实现了档案查询电子化。有39个乡镇政府档案工作在财政档案管理的带动下获得了“省一级”或“省二级”荣誉称号,有近95%的乡镇被省档案局评定为“优秀”或“合格”管理等级。

  有些财政所档案的利用效率之高也超出记者想象。在穆家镇财政所档案室,记者看到该镇多家机构的档案查阅记录,有时一个月就有八九条。

  “财政档案的规范化,特别是资金监管台账的建立健全,也给乡镇政府解决了难题。”辽中县蒲西街道财政办主任陈贵华说,如今乡镇几乎月月都有各类审计项目,包括上级的巡视、抽查,全要看原始资料。档案资料完整,责任界定清晰,能很好地证明干部的清白。如果老百姓认为哪笔补助资金没发对,不用急,不用吵,查档案就能消除他们的疑问。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只是辽宁乡镇财政基础工作上台阶的一个侧面。

  绷紧“规矩”这根弦

  给乡镇财政所盖新房“成家”不是终点,“立业”才是规范化财政所建设的根本目标。

  “‘五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为乡镇财政‘立规矩’,促乡镇财政‘守规矩’。”辽宁省财政厅基层办主任范世权说,针对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基础较差、规则缺失的现状,辽宁省在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之初,就把制度建设挺在了前头。

  从省级层面看,辽宁省财政厅在深入省内外各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五化”建设绩效考评、乡镇财政档案管理、资金监管台账管理、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乡镇财政决算等15项规章制度。在市级层面,省财政厅统一模板,组织各市研究制定了符合市情的乡镇财政职能、岗位职责、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等工作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2012年底前基本出齐,成为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的“定盘星”。

  锦州市财政局财源办主任张栋梁表示,近两年财税改革新政频出,但辽宁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至今仍不过时。从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结果来看,制度执行效果明显,乡镇财政由原来的不认知到现在积极去争去做,乡镇财政的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

  “原先的财政所受各种条件所限,上面制定的制度流程,大多只能贴墙上,现在是真执行,管到位,其他部门都看着呢。”陈贵华知道如今有不少人说他“死性”(当地方言,认死理),他却甘之如饴。

  “财政办严格按制度办事,就是对党委政府负责、对纳税人负责。有这样的‘管家’,对大家都好。”刘恩坦言,财政所的规范化管理也带动整个街道党政机关的管理上了个台阶。

  预算编制粗疏、执行较随意这一乡镇财政的“土做法”也走上了全面变革的道路。

  辽宁省财政厅基层办县区财政处处长吴淑云告诉记者,通过近年来的财政“两基”建设,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基本形成了县乡共编、县级代编、乡镇自编三种模式,编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各地也普遍实行了乡镇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公开。但与新预算法的要求相比,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在内容、程序及科学性、准确性上还有不小的差距。

  2014年,辽宁省财政厅开始在202个乡镇开展预算编制改革试点,按照省财政厅研制的乡镇财政预算报表模板,试编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求细化到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并体现乡镇各预算部门的收支,报乡镇人大审批后向社会公开。2015年,试点范围扩大到600个乡镇。

  “在乡镇财政乃至政府干部心目中,预算的概念正逐渐强化。”杜伟说,沟帮子财政局在预算编制中已经制定实施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先安排基本支出,然后再安排项目支出,基本做到所有支出进预算,没进预算的不得支出。如今决算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距越来越小,预算的准确性有了较大提高。

  “乡镇预算编制改革是促进乡镇建立财政管理长效机制、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由之路,我们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改革的全覆盖。”辽宁省财政厅基层办主任范世权说,这项改革已被列入《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为未来乡镇财政管理达到更高层次和水平提供了动力。

  本报记者  朱安明    通讯员  池景山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
前四月大连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至4月,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