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百年《嫦娥奔月》将亮相沈阳

21.11.2014  16:0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在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凝聚社会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辽宁省文化厅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紧密结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

  本着“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服务民生、惠及民众”的主旨和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将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以惠民展演和公益性展示的形式展开。期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邀请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方面的名师名家、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联手推出一系列亲民、惠民的展示展演活动。

  为了凸显中国国粹的艺术魅力,助力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的保护和传承,辽宁省文化厅特将京剧专场展演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的启幕演出。  11月8日,“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大型神话京剧《嫦娥奔月”将在辽宁大剧院亮相。

  除了京剧专场之外,“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还将陆续邀请鞍山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评剧(韩花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玉萍、周丹以及东北二人转优秀项目代表,开展曲艺、评剧和二人转专场展演;同时,还将邀请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等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洪斌、王运岫,适时举办非遗项目精品展。


   失传百年《嫦娥奔月》重返京剧舞台

  自1915年梅兰芳先生首次以古装歌舞剧的形式演出《嫦娥奔月》后,这部戏在京剧舞台上失传已近百年。可以说,《嫦娥奔月》是京剧旦角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国京剧艺术改革发展过程中梅派京剧的艺术风格基础。如今京剧《嫦娥奔月》再度归来,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肖迪。

  记者:作为京剧梅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如何看待《嫦娥奔月》重返舞台?

  肖迪:我的恩师梅葆玖先生曾说:“恢复这样一出极具梅兰芳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的经典剧目,一直是我的夙愿。  ”

  对于我个人来说,无数梅派经典剧目重现舞台,这部梅兰芳第一出歌舞剧戏却成了“沧海遗珠”,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因此在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将这部戏重新搬上舞台,也是梅派弟子们对梅兰芳大师的告慰和纪念。

  其实,这次《嫦娥奔月》能够重现舞台,又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名家传承工程”的启幕演出,我特别高兴,也倍感荣幸。在这里也特别感谢辽宁省文化厅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记者:在恢复《嫦娥奔月》的过程中,梅葆玖先生做出了哪些努力?

  肖迪: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成立。作为名誉所长,我的恩师梅葆玖先生亲临现场,将挖掘和传承《嫦娥奔月》作为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成立后的首要课题。此次《嫦娥奔月》重返京剧舞台,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他提供了当年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剧本、图片资料和录音唱段,我们参考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还原了梅先生演出《嫦娥奔月》时的一些剧情细节,保留了一段当年先生演出时最经典的“南棒子”唱段。

  记者:与老版相比,新版《嫦娥奔月》有哪些适应时代的创新?

  肖迪:经过改革创新的《嫦娥奔月》融入了全新的灯光设计以及激光、威亚、干冰等现代舞台元素;在音乐上,采用京伴乐队、交响乐队、民乐队三合一的全新伴奏模式,让观众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极具震撼力和观赏性。
                                                   (王志东)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