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她创建“爱心小屋” 9年捐物资超百万

20.08.2018  08:51

  张小秋把公益当事业来做,她和其他军嫂创建了“军嫂爱心小屋”, 9年来荣获多项荣誉。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胡月梅 摄

  张小秋的“军嫂爱心小屋”, 9年来爱心辐射全国14个省。本人供图

   人物档案

  张小秋,44岁,部队家属。2009年成立“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9年来她获得多项荣誉:被部队授予“感动头等主力师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军嫂”“中国好人”“辽宁好人”;还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团队、鞍山好人、鞍山市最美志愿者、海城市道德模范,她们的爱心已辐射到全国14个省份。

  丈夫沈直劼,46岁,一直都支持张小秋做公益,现已注册成为志愿者。女儿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喜欢帮助他人,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她们的家庭多次被评为文明家庭。

  放弃看望病危的父亲,她选择照顾做手术的战士;忍受难闻的气味,为仅有一面之缘的战士亲手制作胎盘胶囊;孩子母亲去世,父亲服刑,她9年如一日悉心帮扶……

  她就是军嫂张小秋,9年前成立了“军嫂爱心小屋”,如今志愿者达上千人,帮扶人群遍布全国14个省市,为社会捐赠物资及资金总价值超过100万元。

  而她背后是默默支持她工作的军嫂、志愿者以及她的丈夫和女儿,“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爱心小屋,我最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最愧对的也是他们。

   爱心小屋成立9年

  志愿者上千人爱心辐射14个省市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坐落在海城某部队家属院内的“军嫂爱心小屋”,在走廊内,打包好的衣服整齐摆放着,有运往省内城市的,还有运往省外的。爱心小屋的创建人张小秋说,“过几天就全部邮走,每一次捐赠、每笔账目往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年加起来的邮费就有十万元。

  爱心小屋成立9年了,9年来,张小秋带着志愿者和志愿者家庭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爱心公益事业中,帮助老人、孩子、战士……“军嫂”是张小秋的身份标签,她没有自己的工作,管理“爱心小屋”就是她的事业。

  张小秋回忆,2009年的一天,她偶然得知两名贫困小学生冬天还穿着单衣上学,便立即赶到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和学习用品。

  回来后她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呢。于是,她联系了几个关系要好的军嫂,以“真诚服务官兵,帮扶贫困战士、扶助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为初衷,成立了“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

  “小屋”组建初期只有几个人,后来越来越多的军嫂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小屋”,大家捐款捐物,利用业余时间捡废弃的饮料瓶、纸盒,用洗干净的旧布做成鞋垫卖钱,作为“小屋”的爱心善款。

  部队领导得知后深受感动,特意在部队家属院腾出空余营房,支持“小屋”的公益事业。如今,“小屋”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志愿者上千人,帮扶人群遍布全国14个省市,为社会捐赠物资及资金总价值超过100万元,建立投送点42个、助学点6个,邮寄包裹800多件;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300余名。

  参观了爱心小屋,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正规,这里不是简单的中转站,人们捐赠来的衣物要经过分拣、清洗、整理、分类、消毒和装包等环节,然后再邮寄出去,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我觉得最愧对的就是‘小屋’的成员们,大家跟着我一起付出这么多,而我却什么都给不了他们。”张小秋面露愧疚。

   放弃探望重病的父亲

  她留下照顾做手术的战士

  张小秋也是一个从艰难日子里走过来的人,所以她更明白危难之时伸援手的可贵。1997年,张小秋和丈夫沈直劼相识,但她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与丈夫联系。直到2003年,张小秋才获准随军来到海城。

  虽然和丈夫团聚了,但是丈夫把他们接回来后,就匆匆返回部队,留下张小秋和1岁多的女儿。那段时间,张小秋既当爹又当妈,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

  刚搬来不久,张小秋认识了战士小郭,他性格腼腆,平时和张小秋最为亲近。一天,小郭的胳膊不慎卷入和面机里,被送去医院后必须马上手术,内向的小郭几近崩溃,张小秋一直陪在他身边鼓励。而此时,张小秋家人打电话传来噩耗,父亲病危,想要见张小秋最后一面。

  一边是视自己为精神支柱的小战士,一边是自己的父亲,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张小秋握着电话的手不住地颤抖,她想到自己身为军人的妻子,身上有着一份责任和担当,于是她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陪小郭做完手术后,再回老家看父亲。

  而当张小秋马不停蹄地赶回哈尔滨的老家时,父亲已经去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父亲临终前没有一丝埋怨,而是留下遗言,希望张小秋和丈夫好好过日子。“对于父亲,我有着太多的亏欠,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张小秋说着泪流满面。

  帮扶有困难的孩子

  为患病战士亲手制作胎盘胶囊

  张小秋视海城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视部队为家,视战士为亲人。她曾经为帮助一位只有一面之缘的患病战士,亲手制作胎盘胶囊。对于一个非从医人员来说,血淋淋的胎盘视觉冲击力和刺鼻的气味都是难以承受的。

  清洗、浸泡、挑血管、切割、烘干、碾碎、装入胶囊,张小秋亲力亲为。“真是难以想象,一个对气味特别敏感,怀孕时孕吐严重,瘦到70多斤的人,当时是怎么忍受过来的”,张小秋的丈夫感叹道。

  不仅如此,张小秋还帮助有困难的孩子。磊磊是“爱心小屋”成立之初至今一直在帮助的孩子。多年前,磊磊的母亲去世,父亲正在服刑,孩子的生活十分窘迫。张小秋和军嫂们从起初的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到后来的扶助对接。9年多的时间,她们用母爱呵护着这个孩子,关注着他的成长。

  担心磊磊受家庭状况的影响,产生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小屋”成员们除了每年资助磊磊生活和学习外,还安排他参加部队孩子们的夏令营等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磊磊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丈夫和女儿做公益

  用实际行动支持她的工作

  张小秋的爱总是默默的,时刻感染和鼓舞着家人、朋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走上了公益之路。

  女儿沈筱松把张小秋当做榜样,不仅从小参加公益活动,捐出了自己心爱的钢琴,还经常给妈妈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丈夫沈直劼则是张小秋最坚强的后盾,是“小屋”的专职司机和后勤保障。

  2017年,张小秋的女儿参加高考,而在考试前,张小秋放弃了陪伴女儿,而是拿着提前制作好的扇子送到考生手里,并给这些考生送去鼓励,“女儿特别懂事,不但没有不高兴,还支持我去做这些事。她读大一时,就报名参加学校的志愿者,学习之余用实际行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不仅如此,张小秋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看到家庭贫困的老人,他第一时间告诉我,然后我们一起去帮扶老人,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

  采访中,张小秋的丈夫笑着说,“在我心中,媳妇儿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简简单单地过日子,简简单单地做事。要说她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乐于助人,她总是尽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胡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