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地加强个税管理

23.06.2016  17:23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展开,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地税部门的第一大税种,兼为直接税和地税主体税种的个人所得税未来必将承担更多的职责。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法以正列举的方式规定了11类所得,其优点在于征收简便、税源易控,不足在于无法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与企业相比,自然人纳税人具有数量庞大、流动性大、收入容易隐匿的特点。
  在征管模式方面,对自然人纳税人实行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以源泉扣缴为主。实行源泉扣缴可有效控制税源,使税款及时入库,减轻税务机关的征管压力,特别是对工资、薪金收入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基本可以做到应收尽收,但在其他税目上的执行存在一定程度的税收流失。实行自行申报方式可以补充源泉扣缴的不足,但由于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纳税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强烈的动机逃避缴纳税款,实际效果打折。
  目前,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包括自然人登记法律依据不足、税务机关信息获取困难、纳税人遵从度不高、办税便捷度不高等。
  未来的方向是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为适应当下的管理需求和未来的税制改革趋势,迫切需要制订针对自然人登记的管理办法。
  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的金税三期系统已建立了个人税收管理系统,明确了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的生成规则,并设计了办理相关业务则触发自然人登记的功能。可以此为契机,对必须办理的、选择办理的自然人范围予以明确。同时,设计注销机制。
  在外部信息获取上,需明确其他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向税务机关提供信息的法律义务,并借助系统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对自然人纳税人按收入和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地税机关要加强同国税机关的合作,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拥有的资产以及纳税记录,识别出重点税源,并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内部权限设置上,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可将查询权限设定为仅可查询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在本辖区申报缴纳过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的全部涉税信息,同时对被授权范围加以严格限制。依托金税三期系统,逐步建立全国性的自然人涉税档案,并向各相关外部机构开放端口,规范数据标准,便于第三方数据信息导入系统,减少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此外,建议组织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将个人所得税风险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的风险进行统筹考虑,针对整个系统进行风险管理。例如对企业所得税申报涉及的工资费用支出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比对,从而查找涉税风险。
  科学设计自然人信用等级评定。自然人与企业差异明显,针对企业的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自然人,因此,需要合理界定信用管理范围,科学设置管理指标,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内外部数据信息,确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科学、可信。依法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税收信息对外提供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在各系统、各部门间的交流与共享。拓展信息的使用范围,将纳税信用记录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以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为目标,构建合作型的伙伴关系,让纳税人自觉遵从。特别是对重点税源,要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比如,有的高收入个人所得来源复杂,税务机关可以给予个性化的纳税辅导;有的事项具有共性化的涉税风险,税务机关可以以办税指南的形式予以明确。对已办理自然人登记的纳税人,可以直接开放网上申报途径,允许其通过互联网办理申报、缴税、政策咨询等业务。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