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真情爱无边——记奉献妇女儿童事业优秀志愿者苏玉双

09.09.2015  10:24
  

      在朝阳乃至汶川,提起苏大姐,得到她帮助的人爱她,未得到她帮助的人敬她。作为一个志愿者,她用自己的真情与实践诠释了”爱“的概念,畅想了一首最美的歌。

  1960年,苏玉双出生于朝阳县台子乡苏家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4岁那年,由于“天灾人祸”,她成了孤儿,是靠吃“百家饭”及党和政府的帮助长大的苦孩子。苏玉双从小就养成了之恩图报的好品德,在她的眼中,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满着爱,她也时刻不忘回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苏玉双那颗善良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她要奔赴灾区去当志愿者。没钱,她向朋友借了5000元做路费,成为我市“自赴灾区第一人”。在汶川的18天里,她每天从早上4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从家所带来的5000元钱,除了路费、吃饭。她都用于给伤员买药和补品了,自己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由于表现突出,她被任命为华西医院救援指挥部联络处的调度、分配员,主要对没有任何护理经验的志愿者进行简单培训,十八天里培训志愿者600多人。苏玉双用真情感动了整个灾区,一名叫龚里的大学生每天跟在苏大姐的身后,形影不离。苏大姐问她:为什么总跟着我。龚里说:我要跟你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捧着“优秀志愿者”证书结束了在汶川志愿服务生活,苏玉双却从未停歇“”的脚步。为了回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把爱洒向众多需要帮助的人,苏玉双于2008年10月1日成立苏玉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把队里电话及本人电话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只要有求助电话便有求必应并服务到哪里,把服务热线宣传到哪里。随着加入服务站志愿者的增多,服务领域的扩大,为把志愿服务做到制度化、组织化,把更多有意奉献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在服务站周围,把公益事业做大做强,苏玉双把“感动朝阳十大人物”中的其他9位同志联络起来作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公益团队,共同开展扶危济困公益行动,为优化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朝阳做出贡献。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苏玉双与其志愿者没有一天不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奔跑,把自己的情与爱洒向了社会上众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龙城区边杖子乡马营子村三组残困户钟文强患尿毒症已十多年,不仅不能从事劳动,而且每月需要进行8次透析,每次要花费四五百元;其中一个孩子患先天性脑瘫,25年来生活不能自理,另一个孩子已11岁,需要上学;全家4口人仅靠妻子侍弄几亩薄地及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借钱或资助维持生计、治病。看到眼前这真实地一幕,苏玉双眼睛湿润了,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兜里仅有的交话费的100元钱送给了钟家。并与13位志愿者携带着粮油等物品对其进行帮扶。其中一位志愿者为钟文强传授了自我治病方法,还有一位志愿者为钟家送上一份保险。面对这份来自人间的真爱,钟文强一家四口再次流出激动地泪水。

  北票市第一高中学生吴丹,家住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是父母的养女,在她读小学6年级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读初一时父亲患上了脑血栓,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几年来,吴丹的生活与学习,仅靠低保、别人资助、借钱维系、但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苏玉双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6名志愿者带着现金,学习用品赶到了北票一高,并当场承诺要做吴丹的妈妈,吴丹以后的学习、生活费用由她全部承担,直到读完大学,如其能力不够,由其儿女负责。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大爱,吴丹及全校师生心灵被震撼了。学校放假后,苏玉双把“女儿”接到了朝阳自己家,为他买下学期学习用品,购置新衣服,到旅游景点观光,增加社会实践……面对如此关爱,吴丹无以回报。第二天,她向苏玉双志愿者服务站递交了一份申请书;”我志愿加入志愿者服务站,成为一名志愿者。虽然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会尽我的所能奉献爱心,并把他人对我的爱进行传递,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人间真情、人性的魅力……

  为家住光明街道坝南社区贫困大学生王敬美筹集善款6000元,圆了她的大学梦。

  苏玉双巾帼家庭志愿者服务队现有589人,志愿者有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部队首长、法律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师、个体老板等,她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辐射到朝阳县、龙城、凌源、北票等地。服务队成立以来,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弱势群体伸出了援助之手、开辟了扶贫救助的绿色通道。目前,这只队伍已救助帮扶近千人人,救助物资折款100万多元。以实际行动行动演绎着一种至真、至情、至善、至美的人间大爱。

  这就是苏大姐,一个为困难群体点燃希望之光,奉献自己真情与力量的爱心人士。她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创造了困难群体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她用自己的努力与实践,无怨无悔地书写了这个时代大爱无边的感人情景,诠释了人间的真诚与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