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妇联创新家庭教育形式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05.12.2014  20:20

    沈阳市妇联认真履行牵头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职责,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家长儿童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切实发挥家庭与学校、社会合力,着力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营造了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构筑四级家庭教育服务网络。牵头成立市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总体协调。14个市、区两级妇联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统筹指导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工作。乡(镇)街、行业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为本辖区家庭提供指导。妇联与相关部门依托基层阵地开办社区等各种类型家长学校3800余所,社区和建制村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100%和80%,每年学员达150余万人次。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妇联教育牵头,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组建十百千万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为了凝聚人才优势,提供高层次师资保障,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了“十百千万”家教师资队伍。包括50名由从事理论实践研究的专家组成的市家庭教育专家顾问团,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100名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实现了全市家教资源共享;1000名优秀家长骨干队伍,言传身教育子经验;10000名家教志愿者,担任家教指导员,立足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知识传播。市妇联与相关部门成立市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培训家庭教育骨干6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创新“3+1”、“双合格”家庭教育普及形式。市妇联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创新开展“3+1”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采取由3名家长作经验介绍,1名专家现场点评的“3+1”互动形式,在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共举办大讲堂28场,受益家长近万人次。“3+1”模式将家长变成生动的发言主体,增强了家长、专家、听众的互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欢迎。市妇联创建百所星级示范母亲课堂,并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家长学校创建“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基地100个,并与所在社区“母亲课堂”结对,共同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改善困境儿童家庭教育。自2012年起,市妇联承接省妇联留守妇女儿童之家项目124万元,建立省级留守妇女儿童之家8个;配套省民生工程,借助市慈善资金60万元,建设市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3个,针对留守流动儿童开展生活关爱、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每年接待留守流动儿童1万余人次。通过市妇联开展的“贫困儿童圆梦行动”、“爱心妈妈”牵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3年来有4000余名贫困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得到了资金和亲情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