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始终的“澹园主人”——书法家卢林浅识

24.11.2014  19:50

文/吴 限

记得第一次与卢林先生见面,是在好友丛军兄的元朔公司,但只知道他是一位能诗善书的大家,但没见他的诗,也没见他的字。他给我的印象,就只是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不张扬不锐利亦不浓烈,如他书斋之名的境界——“澹园”。因而,相识之后的他,让人记得不太清晰,又忘得不太彻底。此后我们不断地在各种场合里遇见。但真正了解他的人,他的书,他的诗却源于不久前一次正式的采访。

卢林最有别于其他书家的特点,应该是那份初见之下你就能感觉得到的姿态:自若。不张扬,不浮躁,不冒进,清醒地把握着自己的方向,一派泰然。

1958年出生的卢林,今年56岁,对于从事书法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个旺盛繁茂的年纪。那天,当我急匆匆走进他位于市文联的办公室时,我感觉到他的那种低调和自敛远远超越了他的身份和年龄。

卢林的办公室十分狭促,大略看去也只有十几平方的样子,书籍,纸张,堆积着,显得有些凌乱。采访间隙,桌上的电话玲声不断响起。看样子,这样的繁忙和节奏,他已经习惯了。

面前的卢林,儒雅、谦和。他讲话的语调平静,舒缓。也许是源于他不事张扬的性格,一见之下你很难想像出他在书法、诗词、理论等诸多领域中的驰骋。

中国文化历来讲求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全面修养,但又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这样就有了个性化的多种可能。在当下的中国书法界也是一样,卢林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魅力。

卢林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母亲在随军的旅途中生下了他,出世吉林,由此得字。14岁初涉翰墨,16岁得到著名书法大师沈延毅的弟子姚哲成的耳提面命。回忆自己学书之路,卢林的感慨颇多。

1975年,还是中学生的卢林,第一次见到了个子高高的姚哲成。当时书法班的几位老师,看了卢林写的字,为了鼓励他,都说“很好”“不错”,但是,善于观察、脑子转得快的小卢林发现,“唯独姚老师不动声色,欲言又止。我当时就觉得这里边有说道,以后再拿字过来,专给姚老师看,他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评说,我必有所获。”后来又一个周五晚上,卢林又拿出自己的一大摞字来,给姚老师看,后者见他执著,不忍看他走弯路,于是开口说:“书法太深奥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样吧,周六晚上你到我家来吧。

这句话在少年卢林耳中,登时令他窃喜万端。盼到周六晚上,他如约来到小南二粮站那个院的姚老师家,一看,傻了!就像阿拉丁进了藏宝宫殿一样:墨气淋漓,古意盎然。墨汁装了满满两大暖瓶。就在那一瞬间,少年卢林心中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热爱被迅速点燃。也正是这次的经历,开阔了卢林的视野,激发了他的灵性。应该说少年卢林是幸运的,弱冠之年即遇到对他人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姚老的扶助和教诲。

风物变换,时光流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卢林跟大多数年轻人的命运一样动荡起伏,但因为心中怀着一份近乎卑微的对书法艺术的虔诚,在恩师的耳提面命之下,无论是下乡当知青、回城学机械制造,还是在工厂当技术员、在文化馆帮忙……卢林的习书之旅从未间断过。即使下乡时,刨粪把手震裂,肿得厉害,他弄盆热水焐焐,也没有停止过练字。卢林曾在一首诗中表达过他那时的心境:“岁月匆匆叹所思,苍华渐染尽由之。学书试卷羞持增,最忆龆年问字时。”多少艰难时光,在这位执著少年的脚下,轻轻地踏过。他没有觉察到苦难,沉浸在一心向书的境界中。  

中国书画讲究师承渊源,临摹前人遗墨是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但终究是要在别人的字里蕴出自己的血肉来,一味偷古人尸骨绝然缺少生命的活力。作为继承沈延毅、姚哲成衣钵的才子,卢林的书法一上路就有着得天独厚的“纯正血统”,他也比常人更懂得“”和“”的智慧。在他的书写中,常见笔画大胆的变形、聪明的减省,卢林创造出的书体犹如嫁接各家之长,绽出一朵鲜丽的艺术之花。形成日后笔力劲健,骨立形峻,挺拔雄俊的风格。

古人没有电脑,纯是靠纸墨代言,因此才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仍能保持一份平淡心境,沉下心思,专心读他的书、磨他的字、这番艺术造化出自他澹然不争的心境、看穿云水的气度、儒雅谦回到自己的人格世界里。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书法人,卢林不仅在书法方面显示了超出同侪的过人才华和见识,他还是一个被所有与他结识和交往过的人公认的学者型书家。尤以诗词、评论见长。凡读过卢林旧体诗词的人,无不为他格律严谨,文采飞扬,充满性灵的诗句所打动。

遇见卢林最美的字,应该就是他的诗稿,自书自诗最见性情,也最有意韵,最迷人。他在《咏草书》诗中言到“酒墨癫狂向壁倾,云龙腾出欲天行。相缠失道蛇争斗,校战扬麾将点兵。一线连飞颜色改,三声大叫鬼神惊。砚干笔老方停手,团气回看满纸盈。”,通篇诗意葱茏豪情满襟,濡墨挥毫倾泻而下,一霎时满纸烟云意气淋漓,以一种天真的纯粹的状态,写形—写线—写意—写气—写韵,同步完成了诗与书最和谐的交融。

他的诗稿多以行草面貌出现,笔势的连绵缠饶,体态的俯仰欹侧,线条的婉转飘忽,浑具天趣又不离法度。他的书法属于传统的才子书法,因为多年来浸淫诗书碑帖的滋养和修为,他的书法和诗词一样,都已在“规矩”的桎梏下获得了自由。

卢林说,人生在世,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而后才是读书、写字。至今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他组织的书法展上,他彬彬有礼、甘居人后,丝毫没有书协领导、著名书家的架子,乐呵呵地为前辈、后学跑前跑后,自己却躲在主席台下。也正因为卢林谦和、低调的品格,为他赢得了各个层面的朋友。  

作为沈阳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近些年来,他为沈阳市书法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2000年参与组织的中国沈阳书画节全国书画家新作展”,2001年 “北京、沈阳书法双年展”,2001年“纪念沈延毅诞辰100周年书法展”,“2006年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5周年作品展”等都凝聚着卢林的汗水。工作之余,他还编著了《北魏墓志珍稀拓片系列丛帖》《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5周年作品集》等书籍。此外,他积极投身书法公益事业,为书法爱好者举办辅导班,普及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卢林并没有把这些看得多么崇高伟大,他说,他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书法普及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的卢林,依然执著地走在求索的路上——怎样提高书法的艺术含量,怎样在诗词意境上触到诗意的灵魂,他试图超越再超越,他始终把自己在放低为一个如饥似渴的孩童,清醒、独立地前行着。

卢林说,关于书法,关于诗词,也许他永远也达不了心中的目标,“仰之弥高,望之弥远”,但他绝不会停下脚步。不知道下一次能遇见谁,知道下一笔会写出怎样的字,总有新的发现在前面等你去摸索。总感觉呀,前面还有更美的境界会出现。”,卢林很有诗意地说。

下一次能遇见谁”——想着卢林这充满诗意的语言,我想他定是把入世出世之道深入自己的书法艺术之中了。在这样的参悟中,和他的下一次相遇,或许更让人心怀期许。

因为书事,结识了卢林;又因为书事,和卢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相逢,每一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每一次都感到他的谦谦之风和澹澹之态。这就是“澹园主人”的一贯风格,这就是卢林。

卢林,男。1958年生。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名誉教授,沈阳医学院客座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简历:

1994、1997年随沈阳市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作品在大阪、川崎、高野山等地展出。

1997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

1998年作品在“辽宁省第三届书法探索展”中获三等奖。

1999年《卢林书法精选》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00年编著《北魏墓志珍稀拓片系列丛帖》(全十册)、《旧拓足本急就章》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1年赴新加坡举办书法展。

2002年作品入选“辽宁省书协成立20周年晋京书法展”。

2002年策划、组织“北京——沈阳书法双年展”并出版作品集。

2005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作品展。

2005年7月《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家卢林》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编辑《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5周年作品集》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年作品入选“辽宁省第二届兰亭书法作品展”。

2007年编辑《哲成师生书法作品集》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年长卷《千字文》参加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千字千姿——古今《千字文》书法展”并入选《作品集》。

2008年1月20日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1月《书法家卢林》作为《中国艺术家》特刊出版。

2008年6月作品参加“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并入选《作品集》。

2008年8月8日作品参加由中国文联、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捐赠事务办公室、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并被国家体育馆(鸟巢)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