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委发挥职能优势深化定点扶贫工作

24.03.2016  11:53

自2015年起,省民委定点帮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省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帮扶思路、科学设计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帮扶工作,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相关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辛桂梓部长肯定性批示,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中国民族报》等媒体先后予以宣传报道。

一、领导重视,形成上下联动好局面

省民委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委重点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与工作队成员逐一谈话,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带领相关人员到帮扶点调研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研究帮扶的工作思路、帮扶方案、具体项目和推进措施。分管领导先后5次带队到帮扶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调研。机关党委综合协调、研究方案、确定人选、逐个谈话、亲自对接,并与机关其它处室先后6次到帮扶点调研扶贫工作、研讨帮扶措施、走访困难群众、看望工作队。阜新市各级党委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市长杨忠林亲自关心工作队队员生活。副市长李志成带领市民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工作队共同探讨帮扶和发展思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主要领导与县民委现场落实帮扶项目。基本形成了领导重视、上下联动、集体帮扶、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调研深入,制定长远发展好规划

工作队正式对接入驻后,把调研走访作为第一要务,在系统、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为帮扶点制定了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一是区分层次走访。驻村工作队根据走访计划对委(局)曾经驻镇(村)帮扶干部、当地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包村干部、曾经担任村“两委”主要领导、村(组)致富带人、部分党员和贫困户6类人员进行走访,累计走访161人次。二是下发调查问卷。针对镇里贫困村经济发展状况,设计6大类50个问题,对镇领导、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致富带头人等7类100人进行了定向调查。三是召开座谈会。利用农闲时间,先后召开了贫困村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组长座谈会、前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村组致富带头人座谈会和党员代表座谈会。四是制定长远规划。在大量调研、走访、座谈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形成了《大板镇经济社会发展对策与建议》的调研报告,上报委(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省民委定点帮扶大板镇三年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并确定了帮扶工作思路、帮扶期间增收致富工作思路和镇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思路。

三、协调顺畅,促成符合实际好项目

工作队紧紧抓住“协调”这一要务,充分发挥民委工作部门的职能优势,调动工作队和当地党委政府两个积极性,研究确定符合驻村帮扶点发展实际的项目。一是改变落后观念。组织大板镇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组致富带头人先后参观了辽宁振隆特产有限公司和阜蒙县王府镇“都市农业”项目区;整合各级党委政府富农、惠农、强农相关政策文件编印成册发给全村754户村民;组织开展村组健康科普讲座并下发保健知识手册650册。二是支持特色产业。进一步宣传和推动花生、杂粮等抗旱、高收益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计划调整增加种植面积2100亩,由30%提高到40%;计划进行1000亩试验性土地流转,探索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综合利用玉米桔杆,计划投入10万元发展适度规模养羊,发展集体经济。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协调县农委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进行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帮助农民科学选择农用物资,达到增产、稳产目的;协调沈阳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对符合条件、有出国打工意愿的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投入精准,达成扶贫帮困好效果

工作队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业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依托当地民族工作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实施精准扶贫方案,尽管时间较短,但效果已初步显现。协调县国土局,投入120万元,修建村组路4.5公里;协调省交通厅投入130万元,落实“一事一议”村组路5.5公里;投入30万元,翻修改造贫困村两委办公用房230平方米;协调省佛协出资10万元为100个贫困户购买了春耕种子和化肥;从机关节约的办公经费中拿出5万元,以每户500元的标准,对全村98个贫困户逐一走访;协调县民委为村里蒙古族小剧团提供活动经费6万元;协调“壹基金”爱心人士与村里26个贫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省民委投入2万元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过冬的服装、文具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