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别把调结构误解为去工业化

20.11.2015  07:50

别把调结构误解为去工业化

——访沈阳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姜伟

  从今年5月份开始,沈阳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姜伟就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文章,批驳东北经济垫底论、东北人口流失论、国企沉重包袱论等,向海内外客观介绍东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伟仍然以批驳东北经济垫底论开篇。姜伟认为,GDP只是刻画经济增长状况的一个指标。东北GDP增速垫底不是经济发展垫底。事实上,人均GDP、就业率、通胀率等也是表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尽管GDP增速放缓,但是东北其他指标均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辽宁依旧新增就业27万人,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7.5%,这些硬指标表明辽宁经济向好。

  姜伟说,东北陷入“经济下行导致人口流失,人口流失导致经济下行的怪圈”的提法没有数据支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口数量与GDP的关系正在被弱化。因此,目前东北出现的人口减少,是一种正常的人口流动或境内迁移的新常态,属于经济健康发展的范畴。

  尽管存在投资低迷、房地产市场疲软、产业结构等问题,但姜伟认为,东北GDP下降是转型期的一个反应,有些问题还会推动改革。比如,产能过剩,就会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扩大海外市场。

  如何重返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是东北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姜伟认为,关于结构调整,有人片面地认为,东北应改变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全力发展第三产业。但事实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不适合去工业化。

  姜伟说,从历史上看,辽宁在装备制造业以及重化工业上有优势。虽然南方一些省份服务业发展很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但不一定适合东北。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水平不一样,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不同,盲目效仿其他地区发展模式,并不可取;而简单模仿、照搬想象中的“理想产业结构”,或者直接去工业化更是愚昧的。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再工业化都说明,各国对于制造业的认识在逐渐改变。

  姜伟认为,许多国有企业是东北发展的资产而不是包袱。未来,国有经济在东北振兴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以辽宁为例,在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方面,国有企业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其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部分煤炭等重工业企业面临问题,但姜伟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重”带来的,而是企业骨子里不思进取、没有跟上调整步伐造成的,即老的驱动力受外部环境影响无法发挥作用时,新的推动力却没有形成。

  姜伟说,东北过去发展靠装备制造,未来要靠“中国智造”。另外,要结合我省的装备制造等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与现代互联网、数据化、信息化结合起来,而不要被传统服务业所困惑。

  地区发展,钱从哪儿来?姜伟认为,一要抓紧建立区域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扩大地方债务规模,解决长期发展资金;三要盘活国有资本,以存量换增量;四要继续做好国内外招商引资,增加新的活力。

  姜伟认为,混合所有制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抓手。新一轮国企改革要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另外,通过合资合并、参股控股、转让重组等方式,国企可以引进更多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辽宁还要抓住机遇,利用好国家政策等。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