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志:谱好人生“四不”曲

20.02.2019  00:30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西门安检区。

        身穿防弹衣、头戴防爆头盔的宋文志惹人注目,只见他身躯凛凛、目光如炯,有旧小说里描写的“万夫难敌”之威风。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状态:眼睛紧盯安检入口,侧耳倾听登记室里的动静,手持安检仪不离左右……

        平均每天安检量140人次左右,最高时可达200余人次,宋文志以这样的状态工作了12年。毫无疑问,这期间他向辽宁高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安检零事故。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老法警还是一位肝移植患者。12载春秋,宋文志以顽强的意志和满腔热血,像钉子般牢牢地扎在辽宁高院安全保障的第一线,用他的第二次生命谱写着人生“四不”篇章。

        不会糊弄——“我在,安全就在!

        “你们这么判,我就死给你们看。”当事人张某右手拿着刀片欲割自己的左手腕,眼看着刀刃就要嵌入皮肉里!

        “冷静,冷静,你先把刀放下!

        “老宋,你快来,当事人有点急了!

        有人开始向外躲避,有人则停靠在墙边。支援的法警陆续来到现场,却都不敢贸然行动……

        2013年9月10日,辽宁高院西门安检室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道身影冲向张某,用力抓住她拿刀的手,迅速扳向一边,“吧嗒”一声,刀片落地。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夺下刀片的正是法警宋文志。

        虽然这件事已过了五六年,当事人张某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老宋夺了我的刀,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恨他,但我现在感谢他,要不是他,那一刀我可能就真割下去了……

        在现场目击者看来,夺刀的宋文志是个英雄,但他们不知道,这个英雄当时也出了一身冷汗。事后,老宋才感到后怕:“我离当事人最近,而且装备最全,当然得第一个上去。”他一边说,一边用力地拍拍自己身上的防弹衣。

        提起这件近十斤重的防弹衣,还有两斤重的防爆头盔,那可是宋文志的贴心“宝贝”。无论寒来暑往,只要从安检室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身影。最难熬的三伏天,身体整个被汗水浸泡着。

        过去有人调侃老宋:“不就检查个包吗?至于嘛!”现在大家理解了,原来他这是“时刻准备着啊”!

        官司打到高院的,大都是难解的结,这里是矛盾冲突的集中地。宋文志说:“我在,安全就在,我决不让任何一个不安全的因素带进法院!

        身高170厘米的老宋,在法警队并不算高,但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更有一双长期练就的“火眼金睛”。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明察秋毫。

        2015年的一天,许多人在安检门前排队等候,其中一个当事人趁人多混乱,跟在一名法官身后试图混进法院。看着一群人走远的背影,一直忙着安检的宋文志凭着直觉感到有点不对劲儿,连忙询问其他同事是不是有人漏检了,可大家都忙得晕头转向,谁也不敢肯定。

        老宋立刻放下手里的安检仪,转身追了进去。果然发现一名当事人未安检就混了进去,被拦住的当事人一听还要安检,立马急了:“我都检查过了,你咋还检呢?

        老宋心平气和地说:“安检是当事人进院必经的程序,您刚才漏检了,请您配合安检!

        当把这个当事人的皮包打开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里面竟然藏有一把20厘米长的刀具!

        安检无小事,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预知的大祸。宋文志丝毫不敢懈怠,即使面对熟人,他也像个门神似的铁面无情,为此经常得罪人。

        按说一些离职多年的法官,带人回院里办事,那还安检个啥。老宋竟然坚持要对方登记,让老同事不免有些恼火。有其他机关单位的领导来法院找人,想让他行个方便,老宋依然是那句“请配合安检”,那不卑不亢的劲儿还真拿他没办法。

        2017年的一天下午,本已换岗的宋文志却迟迟没走。原来,当天上午有一对来自辽宁阜新的老夫妻对医疗事故纠纷的判决不满来上访,在安检处因为检查得太细,老人觉得是遭遇了故意刁难,一时气急,放下狠话对安检员说:“我要是有刀就捅死你。”赶来的接待法官忙把二老请到休息区进行安抚,这一幕正好被刚开完会的宋文志看到。

        虽是一句气话,但老宋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仔细了解了情况,不放心又打电话给接待法官,得知当事人下午还会再来法院,他特意换岗后守候在安检处,以防真有意外发生。

        多年的职业敏感,让老宋深知,安检工作看似平淡,实则波涛暗涌。一些法治观念淡薄的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合法甚至非法利益,经常想出各种手段制造事端,有拿刀具企图威胁法官的,有带农药企图当场自杀的,但这些都逃不过老宋的法眼。

        近3年,在宋文志的带领下成功处理突发事件138起,其中制止自杀2起、突发疾病进行抢救18起、冲闯30起、制止打砸安检公共设施35起;共查处刀具286把(隐藏式刀具30把),剪刀98把、螺丝刀65把、违禁药品30次、枪支1把……

        大家都说,老宋干安检都快干出神经质了。但老宋说:“你们不在这个岗位不理解,其实我干安检,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啊!

        正因如此,辽宁高院安检区才能一直保持“零事故”的纪录,司法警察总队队长孟宪锋称赞道:“安检工作,老宋是以一当十啊!

        不会拒绝——“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从安检室大门到诉讼服务大厅之间有数十步的距离,这段路每天宋文志要往返数十次。刚开始有些同事看他跑进跑出的,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渐渐地大家才知道,他是为打开老百姓的“心结”,经常到大厅窗口找法官问问题。

        “鞍山张某这个案件应当抗诉,还是适用再审程序?

        “大连的马某执行复议案件,是由中院来收,还是在咱们这儿收?

        “辽阳的许某对国家赔偿案件搞不清楚,应该提出赔偿申请,还是到信访大厅申诉?

        ……

        对于来访遇到难处的当事人,安检时不讲人情的宋文志展现出温情的一面,尽量帮助当事人找到人、解释清、有回音。

        2016年,刘某的家人在矿井下意外死亡。矿上的赔偿协议签完了,钱却迟迟拿不到手。老人一生气从铁岭坐车来到辽宁高院。可案件还没进入司法程序,刘某来了后坐在登记室里“抓瞎”。

        “大爷,您这事儿应该去您家当地法院问问。”老宋不忍心老人久坐,过去给他提建议。想到从外地辛辛苦苦来省城,却什么事都没办成,老人执拗地不肯离开。老宋想了想,拿来纸和笔,把老人的情况全部记下后,习惯性地塞进自己的头盔里,告诉老人下午再来。

        工作间隙,老宋找到法官同事,拿着纸条仔细询问该如何处理。下午,当他告诉老人可以到当地中院立案,并详细讲解了立案流程后,老人感动得握着他的手许久都不肯放开。

        这么多年把当事人诉求的小纸条放在头盔里,已经成为宋文志的习惯。早晨跑步、食堂吃饭、工作间隙,只要有机会,他就抓着法官不放,了解最佳处理办法,然后再转述给当事人。

        按理说,老宋负责安检,当事人这些事儿他可以不管,但正是这些小纸条,帮助情绪激动、摸不着头绪的当事人解开心结,把多少矛盾都化于无形之中。

        一个月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气呼呼地来到安检室要投诉,原来之前他来立案,接待员因为老人口误建议他去信访大厅,结果让老人白白折腾了一趟。宋文志看到这一情况,赶紧上前劝慰老人:“接待员年轻,经验少,您老多谅解,您的事我再帮您问问法官。”随后,老宋将老人的诉求向立案法官进行了咨询,并将回复详细解释给他。老人听后心里气慢慢消了,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临走时对老宋连声说谢谢。

        “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好的安检法警!”当事人王某说,他因为对判决不满意,曾砸过中院的安检牌子,前两天来高院也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没想到老宋多次帮他询问解答,如今气消了,案子也理解了。

        “打官司不容易,法官也不容易,我不能让老百姓走了一遭,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带着对法院的误解和成见回去。”宋文志说。

        其实,老宋的这份为民情怀源于他的童年经历。7岁时,他随母亲去北京“打官司”,因为父亲病逝于一次医疗事故,悲痛欲绝的母亲不满医院的处理结果,去北京讨个说法。

        经法院判决,院方如数赔了补偿款,这让幼小的宋文志第一次知道“公平正义”这四个字的分量,也让他对法院工作产生了神圣感。

        1988年,宋文志从部队复员来到辽宁高院,实现了到法院工作的梦想,他立志在岗位上为民服务,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不会就学——“面对当事人,也得有两把刷子。

        “最初是怕当事人问法律问题答不上来丢面子,后来是真的想多学习一些。”宋文志说,老百姓对法律法规理解有时偏颇,就会造成对法院工作的误解和成见,他想解释却感觉力不从心,因此主动向法官请教。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辽宁高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来访的行政案件当事人不断增多。因为登记室有休息区,当事人们常聚在这里谈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新法五十二条说了,以后中院不给立案的,可以到高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去立案,这样我们就去大衙门口告状,不怕告不赢。”一个来自抚顺的当事人洋洋得意地说,其他当事人听了倍感兴奋,也跃跃欲试。从人群里经过的老宋听见这话,感觉不是这个理儿,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趁着工作间隙,他一路小跑来到诉讼服务大厅找到邵寒——辽宁高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

        “新法五十二条是有这样的规定,但老百姓理解得不准确,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还要灵活掌握。”邵寒是宋文志经常请教的法官之一。他告诉老宋,这一类属于行政飞跃起诉案件,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与涉案法院积极沟通,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协调立案,否则会向当事人释明。

        “多亏了宋警官经常过来和我们沟通,别看他比我们年长许多,但十分谦虚。”在邵寒看来,宋文志有着革命老传统的优良作风,热心去做当事人工作,尤其是安抚那些不属于高院管辖案件的当事人,化解他们对法院工作的误解,也给立案窗口减少了工作负累。

        在老宋看来,“面对当事人,也得有两把刷子。”他请教的问题集中在执行复议案件立案、行政飞跃起诉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这三大类上。每次回到安检岗位,老宋都要向安检接待员们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后每当听到有当事人提出错误解释,他都会主动与当事人交流解惑。

        在同事眼里,宋文志是个讲政治、顾大局的学习型法警,这更难得。《人民法院报》《辽宁日报》他每天必看,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放着的剪贴本和学习笔记有厚厚的13大本,上边密密麻麻地粘贴着各种资料,内容大都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文等,学习笔记足足记了15万字。

        老宋是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时接待群众,老宋还给他们讲党课,把党的政策讲得深入浅出,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这也让大家对老宋更加刮目相看。

        由于表现突出,宋文志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个人”,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辽宁好人·十佳最美政法干警”等多项荣誉。

        不问前程——“我来不及认真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然而,那个勇于夺刀、坚持原则的老宋,也有脆弱的时候。2006年4月,肝炎恶化导致肝硬化晚期的诊断让他猝不及防,医生的建议只有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

        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全家人卖掉了房子,用尽了积蓄,法院领导和同志们也慷慨相助……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个健康的肝脏顺利移植成功,开始延续他的生命。

        手术成功了,但术后身体的排异反应却是一个严峻问题。让宋文志的妻子印象最深的是,长达10多个小时的移植手术结束后,老宋高烧40度持续不退,在ICU病房足足抢救了半个月。从ICU病房推出来时,老宋全身皮包骨,整整瘦了60斤,人都脱相了。

        “我来不及认真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经历了生死考验,这段被宋文志摘抄在日记里的话,也是病痛中他对如何活得更有意义的思考。

        “我这条命是法院和同事救回来的,我要用余生来回报大家,回报法院!”术后刚两个月,还在恢复期的老宋坚持回到法院,主动向领导请求到安检第一线工作。

        这一做法遭到了医生和家人的强烈反对。肝移植患者长期吃抗排斥药,身体免疫力特别低,医生建议他不要去公众场合,容易被传染细菌和病毒,更不能动气。他说:“没关系,我戴个口罩就行。

        “我和女儿反复劝他,咱好不容易从生死线上爬过来,得好好珍惜自己,当事人什么样的都有,怎么能不动气呢,他就是不听。”宋文志的妻子说起当年的老宋时一脸无奈。

        孟宪锋也担心,怕老宋上班身体吃不消,也怕他没办法完成这份工作。全队一共有26名法警,宋文志是副处级司法警察、一级警督,年龄排正数第三,按说他这样的资历和身体状况完全可以找个轻松一些的岗位。

        可老宋是军人出身,上个世纪80年代4年的从军经历使他骨子里有不服输的劲儿。他开始早起锻炼身体,跑步、单双杠、举重。起初,他围着法院跑上一两圈就气喘吁吁,坚持了几个月后他可以跑十几圈。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特意买了两个大杠铃,每天咬着牙坚持肌肉练习。3年前,他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早上5点半到单位,看书、读报和锻炼,8点半准时上岗。到了下班时间,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岗位。

        在安检办公室,老宋的椅子上搭着一个黑色的背搭,里面装着大大小小药盒10多个。他每天要吃药、打针8次,还时不时地挽起裤管挠挠小腿。一起共事的保安马文无意中发现,他的双腿有好几处挠破的印痕,有的已经结痂,那是因为长期服药排异造成的反应。

        尽管如此,老宋每天依然微笑面对,从不抱怨。下了班,他喜欢和妻子一起买菜做饭,努力“为考上研究生的女儿做榜样”,希望女儿像男孩一样经得起风雨。

        有信仰,爱学习,讲原则,有温情,知感恩,正是这些成就了今天的老宋。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