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或是小头症诱因 中国传播可能性不大

03.02.2016  10:31


  世界卫生组织2月1日将巴西密集出现的小头症与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病毒可能“难逃干系”。

  警惕小头症

  根据 《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按特殊程序确定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即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出人意料的是世卫组织当日并未将美洲2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寨卡热疫情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2月1日表示,小头症密集出现对母婴、家庭、社区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无需考虑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确定联系,小头症病例激增本身足以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寨卡病毒源自非洲,通常经蚊子叮咬传播,会引起寨卡热,其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世卫组织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主席、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学专家戴维·埃曼强调说,由于寨卡病毒不会造成严重的临床感染,因此目前美洲部分地区的寨卡热疫情并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这点亟须被证实。

  力查与防范

  自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先后将甲型HINI流感、小儿麻痹症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鉴于埃博拉疫情应对中的经验教训,陈冯富珍说:“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而是等待科学界确认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关系,人们会问为什么不尽早采取行动?

  陈冯富珍表示,尽管尚未得到科学证实,但孕期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存在高度可疑的因果关系。世卫组织将在两周内启动专项研究,力图确认寨卡病毒与小头症是否相关。

  陈冯富珍指出,考虑到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潜在”关联,美洲以外地区的孕妇可考虑推迟前往美洲旅行,在美洲生活的孕妇应做好个人防护,例如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使用驱蚊药剂等。不过,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因寨卡热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中国传播风险低

  中国国家卫计委此前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寨卡病毒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世卫组织负责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热带病事务的新任助理总干事任明辉2月1日对记者强调说,寨卡病毒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这种蚊子还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任明辉说,中国目前所处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与寨卡病毒传播带不同,不过中国南方地区需要警惕,寨卡病毒的传播带与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区域一样,但这些疾病在中国均很少发生。此外,任明辉表示,消除蚊子孳生的环境是降低寨卡病毒传播风险的关键,目前中国已准备着手今年春季的环境卫生工作。

  链接

  拉美积极应对

  近一个月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地区迅速传播。拉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大灭蚊力度、加强边境检疫、提高诊断水平等手段遏制疫情发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已有23个美洲国家出现寨卡热病例,除疫情“重灾区”巴西以外,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纷纷“失守”,预计今年美洲可能感染寨卡病毒者数以百万计。

  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政府部门的防控力度正不断加强。巴西总统罗塞夫2月1日宣布,允许卫生部门在警方协助下进入所有建筑物,消除可能存在的蚊虫孳生地。上周,巴西调动22万名士兵,开展大规模灭蚊行动。罗塞夫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商定成立研究团队,共同研制抵御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在巴西的邻国哥伦比亚,疫情发展不容乐观。哥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国已有超过2万人感染寨卡病毒。截至1月底,共有2116名孕妇确诊感染,其胎儿的健康状况让人担忧。哥政府已建议女性推迟怀孕,并呼吁人们使用驱蚊药,避免皮肤暴露以防蚊虫叮咬。此外,哥军方正协助卫生部门大力灭蚊。

  与上述两国相邻的委内瑞拉日前发布“综合行动计划”,加大灭蚊力度,密切监控寨卡热疫情。委内瑞拉国家卫生研究所已备好检测寨卡病毒的试剂,将视疫情严重程度发放到国内各医疗机构。目前,委内瑞拉已发现约4500名疑似寨卡热感染者。 综合新华社电图为在巴西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附近,一名妇女抱着患有小头症的孩子在医院等待检查。□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