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群防微信群

07.05.2018  06:02

  

  5月1日晚上7点,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华派出所社区民警张登林带领辖区内党员、楼长、治安积极分子等人准时来到小区门口集合,他们穿戴好反光背心、红袖套,带上手电筒、防爆棍开始了当晚的巡逻。“前面围墙下面是不是有人,快过去看一看!”晚上10点多,张登林在巡逻时发现一小区围墙边上疑有人在,他们赶紧冲了上去,这个行迹鬼祟的人看到他们身上的反光背心后赶紧溜了。

  社区民警张登林通过整合社区内人力、物力资源,织密了多张安全防范网络,他用一个个不眠之夜精心守护着辖区的平安,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警务通”。去年以来,中华社区辖区刑事与治安警情大幅下降,当晚记者跟着民警张登林下到社区里,感受到了这里治安情况的大转变。

  巧用四张“防范网

  小区生活更安全

  “有了四张防范网络,不法分子都要绕着走!”社区民警张登林说,他负责管理的中华社区地处和平区中华路,是商业、文化、医疗集中的区域,共有20栋楼3200户,常住人口8900余人,寄住人口820人,流动人口960人。

  由于管区内大多是老旧小区,治安防范硬件差,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就此张登林就动起脑筋在社区里织起了“四张网”。

  其中,“三老护院网”,即把管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组织起来成立门卫室,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看好自家门,管住外来人;“三警巡逻网”,即把巡防队员、派出所辅警、辖区保安组成巡逻队,在易发案的时间、地点科学安排巡逻,有效降低辖区犯罪率;“警民联系网”,则是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拓展警民沟通渠道和方便辖区群众报警,充分发挥群治群防作用;“监控探头网”,就在辖区重点位置安装监控探头,监控探头的安装等于无限放大了张登林的视野,帮助他有效地防范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社区安全度高了,居民刘红深有体会:“这段时间,我每天都看到有民警组织治安巡逻,让我们生活在这个辖区的居民更有安全感。

  有事找“登林

  小矛盾化解在社区

  在中华社区,说起社区民警,这里的居民一定会脱口而出“民警就在家门口,有事找登林”,那语气流露出一种家人的感觉、一种倚靠的信赖。

  狭窄复杂的街巷,高度密集的流动人口是老旧小区里治安管理的“重难点”。

  中华社区周边常德街31号院里有一个车棚租给了一家外地人做盒饭。

  由于车棚狭窄、设施简陋,泔水的气味不时扩散出来,非常难闻,附近居民反映十分强烈。在下社区走访的张登林听说这事,马上找来承租人。刚开始,承租人并不配合,说是做盒饭这样的生意根本赚不了几分钱,只够养家糊口,哪还有钱专门租地方存放泔水。张登林分析事件的源头,知道只有找到合适又便宜的房源,才能让承租人和附近的居民都满意。他迅速发动亲戚朋友,终于在管内一个远离居民居住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小库房,还与房主谈好了价钱。就这样,做盒饭的商贩终于同意撤出了31号院,车棚里再也没了泔水味。矛盾隐患化解在社区里,让居民拍手叫好。

  广泛发动

  让更多人参与群防

  随着沈阳公安改革特别是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张登林说:“想要管好现在的大社区,仅靠老的管理模式是不够的,只有走‘警民共管’的新路子,才能突破社区管理人手不够的瓶颈。

  于是,张登林对辖区的所有开放式小区和封闭物业小区人员进行逐个筛选,将那些思想觉悟高、人员情况熟、愿意为公安工作献计献策的楼院长、共产党员、退休干部选为社区警务工作协管的中坚力量,把他们集中在一起,打造家门口的“治安堡垒”。

  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华派出所所长郑岩峰介绍说,近日中华派出所在中华社区组建由社区干部、网格信息员、各楼院长、物业负责人参与的“群防群治·共建和谐微信网络平台”。

  如今,中华社区微信网络平台已有社区干部、网格员、安保人员、物业领导、楼院长、水电煤气管理员、快递员、保洁员等各类人员150余人,网络平台每天都能收到居民公安业务咨询、困难问题求助、问题纠纷反映、辖区治安动态报送等实时信息,社区信息资源实现了高速共享。在此基础上,张登林还将群里的所有人员进行了归类,把20名表现积极,经常提供信息的人员列为群防骨干力量,让警民及时发现治安隐患。

  本组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李欣采写 通讯员闫之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