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新潮奶奶上网看新闻打台球

16.05.2017  11:32

  102岁的于藻文老人每天都会坐在电脑前看新闻玩游戏。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杨帆 摄

  于藻文启动电脑,打开网页,进入新闻频道:法国大选尘埃落定,她仔细看了看,连日来她一直关注着这条新闻。

  随后,她又在电脑上打了一杆台球,又战了一局“蜘蛛纸牌”。她用鼠标右键下拉菜单,然后点击打开文件,虽然有点慢和繁琐,但身边人都说她新潮。

  新潮吗?一般左键不就能点击吗?纸牌游戏是不是有些过时啊?

  告诉你,她今年102岁,不戴花镜,网络世界里不比年轻人差多少,你说新潮不?今天我们就带你走进这位新潮奶奶的幸福生活。

  从小成为教师

  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小朋友,你是记者啊?你说幸福是什么?和平就是幸福啊。”刚一进屋,老人就笑着迎接记者,每天看新闻的她还挂念着世界和平。

  1915年出生的她经历过战争年代,所以对和平的渴望比很多人要深刻和迫切。

  于藻文出生在辽中,是家里第三个女孩,“据大人说,我小时候最省事,不哭不闹,吃饱了就睡,在摇车内一睡就半天,也许是第三个女孩,不尊贵了,所以大人们都说全家这些孩子就这个孩子省心。”

  “也许我这个性格就是那时形成的,什么环境我都能克服困难,对人宽容,什么样的人都能和平相处。”于藻文回忆说。

  师专毕业后,于藻文到辽中县城唯一一所女校当小学教师,这开启了她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次年,她被调到茨榆坨学校,那时她经常作公开教学,颇得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24岁时,每个市县选派一两名教师参加日语、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班,于藻文因平时表现优异而入选,这也为她今后从事多项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带领众多教师

  自己动手创建新校园

  于藻文闲不住,在培训班学习时,班里出板报她帮着写,也经常投稿。因为表现突出,她当选班长,半年后毕业,她各科总成绩在所有学员中排第一。

  从那以后,她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1958年,由于入学学生多,上级领导要求将原来的兴华二校分为两个学校,于藻文被调到兴华二校做校长。于藻文带着几位教师,拎着提包来到坐落在两处的几间教室,成立了铁西区兴华二校。

  那时于藻文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带领的女教师也大多是孩子妈妈。创建新校园缺少资金,没有工人,她只好组织教师自己动手做规划、盖校舍、砌围墙、平整操场、粉刷教室。

  “同志们热情高,干劲足,积极参与,在狭小的教室中边上课边建设校园,没因为环境简陋影响一节课。记得一个暴风雨的下午,大风袭来,刮开了简易教室房顶的油毡纸,我带着李凤岐、姜祥福等几名男教师顶着暴雨爬到房顶,踩着砖头压住了房盖,避免了暴雨对学生的伤害。后来在区教育局支持下,逐步盖好了新校舍,配备了桌椅和教学用具,配齐了教师,新学校逐渐走上正轨。”

  76岁终于“退”下来开始写回忆录

  教育事业并没有随着离休而停止,62岁那年,于藻文从铁西区兴华二校校长的岗位上离休。不过,一所职业学院又把她请去任教。

  “需要我上什么课,我就准备什么课,把自己会的东西尽可能教给学生。”于藻文说,虽然早就过了退休年纪,但自己却从未感觉到老,能和同学们交流,感觉特别年轻。

  后来从学校出来,她又到社区帮忙,成了当时社区书记的秘书,因为有文化,社区的材料基本都是她写,还负责给社区写板报。

  忙碌了几十年,在76岁那年于藻文才算真正从岗位上“退”下来,而这个年纪,绝大部分老人都在颐养天年,她却刚让自己闲下来。

  “我这九十多岁的一生,是从幸福中、平安中、多灾多难中,坎坎坷坷、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孤独寂寞中走过来的。所以如果能详详细细地回味,一年年的生活变迁,家庭一次次的搬迁,工作一次次的调转,再加上情绪病痛的波折,生活的苦难,老年的孤独,和最后过上点儿幸福生活,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说不完的。现在我虽然老迈龙钟,手足颤抖,但我还有兴趣写出来。我写这些东西,也许一个人也没时间没兴趣看一眼,但是我为了安慰自己,也以此留给后代作为历史的参数,我要坚持写下去,把它写完……”

  说是闲下来,喜欢文字的她却给自己增加了任务,2010年8月14日,在医院病房里,她给自己的回忆录写下了这样的序言。老人一生的爱好是书法,这在回忆录和家中各种作品里得以体现。

  新年给晚辈每人发上千元的红包

  这本珍贵的《回忆录》从父辈写起,写到她从辽中师专毕业后在农村教书,在阜新结婚,“九·一八”事变后随丈夫去张家口任教,1946年回到沈阳,一直到离休。

  喜欢书法的老人坚持手写回忆录,三年共完成了五六万字的手稿。翻开回忆录,字迹工整,思维清晰,近百年的人生阅历跃然纸上,满是谦虚和感悟。

  在老人的书架上,从《三国演义》、《春秋战国》到《围棋入门》、《元曲三百首》,再到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家庭窍门全书》,博古论今,与时俱进。

  102岁的老人时常出去散步,平时上网看新闻、玩玩游戏,台球、连连看、纸牌,她都喜欢。

  老人当初学的拼音跟现在的不一样,所以无法操作键盘,贴心的儿子就给她买了手写板,方便她在电脑上写东西。

  小儿子郭培善说,家里的仪式感并没有那么强,对家风传承也没有固定模式,而是父母将所有的做人道理都融入到言传身教上。

  “我一生无论工作处事、家务或对孩子的教育,对亲朋的关系,处处求圆满,求完善。结婚后,誓志做一个贤妻良母,夫妻间和睦相处,很少生气打架。”于藻文说。

  老人现在独自生活,但三个住得很近的子女随叫随到,每天都会来一个陪老人睡觉,睡前陪老人聊聊天聊聊新闻,不让老人孤单。

  每到年节,老人会分成9份给家人发红包,每人都有上千元。

  亲朋好友常来看她,每次都拿不少东西,老人总觉得亏欠,就把大家都找来,摆了酒席请大家吃饭,原定四桌,因为来看望老人的人太多,只好再加了一桌。老人提前就给晚辈们打好了预防针——“不收礼!谁也不许拿东西。”

  对话于藻文

  幸福就是和平

  采访过程中,老人始终一脸笑容,听不见的话,她就把耳朵凑过来,听清后耐心回答。

  辽沈晚报:用您的话说,晚年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幸福是什么?

  于藻文:幸福就是和平,经历过战争的人一定有更深的体会。现在就很幸福,希望一直和平。

  辽沈晚报:身体现在各方面怎么样?不需要孩子们来一直陪着?

  于藻文:除了耳朵有点儿背,我心脏不太好,但自己知道保养,经常看养生的杂志和报纸,药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心里有数。天气好了就出去散步,他们也陪着我去公园。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也可以照顾自己,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但他们每天都过来陪我,谁有空谁就来,也不用排班。他们兄弟姐妹和睦,也都非常优秀,我高兴,才能这么幸福。

  辽沈晚报:您的幸福有什么秘诀吗?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生活方式?

  于藻文: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规律生活、子孙孝顺、保持兴趣,做自己想做又愿意的事情。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杨帆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