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娃先心病妈打三份工攒钱救命

14.02.2015  15:14

因为身患复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走路吃力,8岁之前,沈阳男孩李诗仁只能在妈妈的背上认识世界。也因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被所有幼儿园拒之门外。

为给儿子攒救命钱,妈妈每天打三份工。如今,孩子手术后感染,她却再也拿不出钱为儿子治病,“只要孩子过了这关,他就可以背上书包上学了……”

出生仨月查出心脏病

在北京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院里,10岁的李诗仁躺在病床上。手术后的他因为并发感染一直发烧,尽管身体虚弱,他却不肯放下手里的书,“妈妈说我出院就能上学了,我得多看书,不然听课跟不上。”

妈妈宋华的眼睛里闪过泪光,她的思绪回到了10年前。

10年前,出生仅93天的小诗仁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复杂畸形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肺动脉主干狭窄”这些听起来都拗口的词语像一个霹雳,让宋华一下子瘫软在地。

宋华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怀里的宝宝,“从小一哭就嘴唇发紫,都不敢让他哭。”由于身体虚弱,感冒发烧总会找上小诗仁,“小毛病不断,所以身体很虚弱,8岁的时候才40斤,特别瘦。”

身体虚弱的小诗仁走路格外吃力,每次走不过50米就气喘吁吁需要停下来休息。尤其到了夏天,走不出两步就喘不上来气,心疼儿子的宋华总是将小诗仁背在身上,“一直背到8岁,怕他太累不敢让他走道。”

为救儿每天打三份工

原本,宋华和丈夫李晓军都在饭店当服务员。有了小诗仁之后,为了攒钱给孩子治病,夫妻俩辞掉了工作,一起当起了报纸发行员,“发行员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业余时间多,可以多照顾孩子。”

为了多挣钱,每天早晨8时送完报纸后,她就到饭店当计时工。中午,再去快餐店送外卖,直到晚上10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这样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能多攒点钱给孩子看病。”

2012年,7岁的小诗仁进行了第一次心脏手术,“主要是做上腔静脉吻合手术。”手术后,小诗仁嘴唇渐渐红润起来,走路也比以前有劲了,“开始不让我背了,要自己走,但最多也只能爬两层楼。”

由于小诗仁肺动脉没有发育完全,医生建议,两年后再进行全腔静脉吻合手术,宋华仿佛看到了希望。

2015年1月15日,带上攒下的3万元钱,再加上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13万元,宋华带小诗仁来到北京进行第二次心脏手术。

“手术很顺利,也很成功”,虽然借来的钱全都花了,但宋华的心里却踏实了不少,她期待着小诗仁早日像正常孩子一样。

可就在1月25日,原本打算出院的小诗仁突然感觉到胸口憋闷,“检查后医生说是有胸腔积液,还有感染,一直发高烧。”医生介绍,胸腔积液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小诗仁病重,可能几个月也恢复不了。

宋华一下子蒙了,“医生说得一直住院,怕感染不能吃饭,只能每天打营养液。”消炎药加上营养液,小诗仁每天的住院费用都在5000元以上,而宋华却再也拿不出钱了,“来的时候就已经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现在实在借不到了。”宋华只能默默地掉眼泪。“妈妈,咱借的我姨家、舅舅家的钱啥时候能还清啊?”懂事的小诗仁好像看懂了妈妈的心事。“没事的,儿子,只要你能好,钱总会还清的。”宋华一边安慰儿子,一边担心着第二天的医药费。

“我什么时候能上学”

由于从小身体虚弱,小诗仁一直没能上幼儿园,“看见人家小朋友背书包,他就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背书包上学,我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每次,宋华想起无数次被幼儿园拒绝的情景,都禁不住掉眼泪。“孩子总问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原本我以为这次手术是最后一关了,可现在,我实在拿不出钱了,我该怎么办?”宋华躲在病房的窗帘后,默默地掉着眼泪。“如果谁能帮我和孩子渡过这一关,将来让我们怎么报答都行,”宋华哭着说,“孩子还太小,他还有很多愿望没实现,我不能放弃他。”

记者 刘晓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