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多向度财政政策力推农村金融普惠

17.12.2014  13:28

  立足长效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农村,反哺“三农”,推出奖补、担保、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多层次激发金融机构支农动力,初步建成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丰富服务主体。针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问题,着力提升金融机构增设网点、拓展服务的积极性。2008年起实施定向费用补贴,已累计补贴1.9亿元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2家,覆盖2/3涉农区县,去年贷款余额118.2亿元。支持POS机助农取款和离行式乡镇自助银行,基本覆盖行政村。注资28.7亿元组建兴农融资担保公司,区县分支机构覆盖率为64.7%,担保规模127.69亿元,已担保“三农”贷款87亿元。在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中设立3亿元特色效益农业子基金,主要投资于蔬菜、畜牧等11个特色产业。
  二是引导信贷投放。针对涉农贷款成本高、风险大特点,着力解决金融机构涉农惜贷问题。设立8000万元?“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并将塘库堰、地上种养物等作为抵押物,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485.6亿元。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人不需再提供抵押或反担保,已有300余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6亿元。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超过15%部分按2%奖励。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费按不高于1%收取时给予担保额1%补贴。
  三是扩容农业保险。针对农业生产抵御灾害能力较弱问题,着力稳定农业生产预期、降低灾害损失。2008年来不断丰富措施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深度,在全面落实中央农业保险政策基础上,自出政策、自筹资金开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超过20个,基本覆盖了关系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大宗农产品,其中市级以上险种9个,2012年来累计投入保费补贴10886万元,农户参保160.8万户,提供风险保障208.9亿元,撬动比例近200倍,支付赔款2.3亿元,25.3万农户受益。
  四是扶持涉农企业。针对企业改制上市费用负担较重问题,着力优化财政资金补贴环节。出台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财政扶持办法,对市级涉农重点培育企业在市股权转让中心、新三板、境内外交易所改制挂牌上市给予直接奖补和税收优惠。
  二、存在问题及打算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仍然不足,与“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不匹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存和放贷能力较弱;农业保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实施中有寻租空间;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手段和措施仍不够丰富,影响力和有效性仍然不足。
  下一步,重庆市将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航标,科学切入财政与金融的结合点,升级“导向更加明确、激励更加有效、约束更加严格”的农村金融财政扶持体系,更好撬动金融回流“三农”。
  一是正向激励。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农民就业、贫困户扶贫、环境保护等重点,在不增加财政支出前提下,总结完善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向渝东南、渝东北拓展和信贷向贫困地区倾斜,覆盖贫困地区各阶层和弱势群体。
  二是重点扶弱。以扩大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范围为契机,继续实施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结合我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际,研究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探索农业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减轻农业大灾、巨灾损失。
  三是上下联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加大补贴补助力度,减轻区县财力负担,引导鼓励区县结合当地农村金融实际出台个性化政策措施,调动区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市和区县良性互动。
  2015年将重推四项工作:一是完善金融机构为涉农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和增信服务扶持政策。二是完善金融机构在农村布放ATM(CRS)机具和设立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手机支付服务点扶持政策。三是稳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新增油菜保险试点,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纳入绩效管理,选取部分政策开展绩效评价,进而对政策作出修正,不断提高政策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确保好政策得到更好的执行、收到更好的效果、实现更好的目标。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