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辽宁三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30.08.2018  00:40

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本刊记者    曾君

编者按:

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盘锦三市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成功入选第一批、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近期,营口、辽阳也顺利当选第三批试点地区。5个城市在上百个候选名额中、在专家学者的严格评选下脱颖而出,足以印证辽宁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能力与实力。近日,本刊记者走进沈阳、大连和盘锦3个试点城市进行实地采访,重点聚焦其试点的创新与特色,旨在给各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样本,增进老年人福祉,使老年人更有幸福感。

沈阳市:政府主导  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大众餐饮是老年人的一个刚需,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到物美价廉的可口饭菜,是姜娜筹备惠万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个初衷。“惠食堂是养老服务中心打开与老人之间的第一个通道”,惠食堂里每天10多个菜品不重样,一荤两素会员价仅8元;每天200多位老人在食堂就餐,另有400余份餐品配送到14个社区的老人家中。记者在这里遇到了家住附近,却每天在这里过日子的76岁的陈奶奶。

陈奶奶告诉记者,她怕热,心脏也不太好,尤其是大夏天从采购到洗菜、烧菜,最后饭做好了,却没胃口吃了,老两口整天为吃饭的事儿犯愁。

去年8月份,离家不远的惠万民正式营业,老两口想去看个究竟,不料,这一看竟成了惠万民的第一批会员,还是惠万民的“常客”。“家里不用开火了,一天三顿饭都在这吃了,便宜又营养卫生,水电燃气费都比之前少多啦!”陈奶奶相交多年的同事、弟弟妹妹们来了,她都会带他们到惠食堂吃饭,还在服务中心的老年活动室学会儿书法、唱会儿歌,在理疗室体验芶公神灯等。“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让他们感受一下我现在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放心。”陈奶奶虽然无儿女,但显然已经找到了养老的栖息之所。

惠万民拥有10多名专业的社工长期驻扎在社区,深入老年人居住的原生环境,找寻老年人的真正需求点。经过半年的入户面谈和跟踪分析,惠万民提供的服务由原先的“五助”拓展到“九助”,即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助娱、助购、助急、助学,并依托中心的团队和链接的资源,将专业优质的服务延伸至社区,带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身边。

在沈阳,服务功能与惠万民相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有个响亮的头衔——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临居高不下的老年人群和空巢化、失能化等特点,沈阳市民政部门于2015年开始在各区、县(市)推广建设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规范化服务。通过实地考察、筛选,并结合各区、县(市)实际情况,确定各个中心建设的时间节点和服务项目。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像万家宜康在沈阳复制建立的10家连锁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1000平方米的场地全部由政府无偿提供,以“公建民营”的管理方式投入运营,借助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资金,每个中心的补贴由50万元增至70万元;像惠万民自己出资租用场地的运营主体,政府则给予100万元的补贴。

政府的扶持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能让更多的老人直接获得受益。”据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徐阳介绍,沈阳市目前已经建成了48个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未来,还将按照一个中心覆盖3至5个社区,建成总共100个左右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社区所有老年人群,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给社会资本注入了强心剂。万家宜康的品牌正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开创连锁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鼓励和引导有一定资质的企业集团投身养老行业,探索出自身的模式,做出品牌化、连锁化的强大效应”,徐阳的话语坚定有力。从2016年9月万家宜康在沈阳市和平区文安路社区成立第一家居家养护中心以来,短短2年多的时间,不管在城市中心、郊区还是城乡结合部,万家宜康“天下儿女养天下父母”的理念及医养康一体化的服务特色已“飞入”千家万户。在辽宁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万家宜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连锁店还将在省内的大连、盘锦、辽阳、营口、丹东等地进一步推广复制。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沈阳市成立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民政局、发改委等37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组织和领导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沈阳市民政局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争取于2018年10月份提交市人大一审审议。在2018年两会期间,市人大将《关于加快我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列为一号议案,沈阳市民政局也制定起草了《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从顶层设计上做好政策保障,确保沈阳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大连市:精准布局  实现服务提质增量

77岁的曾宪章老人每天都会来往于家和西岗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之间,中心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让曾爷爷风雨无阻地按时前来“报到”。“说实话,老人过来之后真是没有后顾之忧了,还能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疗养方式”,眼前精神矍铄的曾爷爷,怎么看都不像他说的没来中心活动时“不是腰疼就是腿疼,浑身没得好”的模样。

西岗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的智慧、健康、绿色的综合服务模式,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托和长托服务。它既不是单纯的福利院,也不是单一的养老院,而是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兼具医疗康复、休闲娱乐和养老护理、养老服务培训等综合性的公益单位。

中心作为西岗区“500米惠老服务圈”的社区惠老服务站之一,圈出了老人的幸福滋味,老人在跳舞、康复、打扑克的同时,就能在中心内部的惠老药房,以低于市场价再享85折优惠的价格买到日常所需的药品;在惠老美发店,以5-10元便可享受平价20-30元的理发服务。

在金普新区,同样也有一些创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在上演。2016年,金普新区投入100余万元,建立了一个居家养老示范中心,列入了当年市政府18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依托示范中心打造的一支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新区在全市率先创建了“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全区享受城乡低保的60岁以上老人、优抚对象等政府兜底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支付。服务队伍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动态的量化评估,老年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协议,享受总共12个服务项目。

新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一摞摞小蓝本拿给记者,上面详细记录着服务项目明细单、服务次数以及老人满意度和服务人员的签名。记者随后观看了保存完整的上门服务的影像资料,除此之外,新区民政局还聘请第三方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专业化评估。

据了解,这支服务队伍已经设立了42个工作站点,服务3000余人次,每个站点均配备足量的汽车、人员和服务设备,确保老人有任何需求,20分钟内即可到达其家中。

就在大连市各区竞相创新探索符合老人实际需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之余,大连市政府也在精心布局,于2017年2月发布文件,着力用3-5年时间,在全市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林海模式”。

林海模式”即通过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和基础设施,从老人最需要解决的就餐、医疗和娱乐等养老服务入手,通过提供社区食堂、家庭医生、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打造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家住沙河口区春柳街道的尹奶奶就是“林海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一次60秒的“极速营救”,令尹奶奶的女儿至今仍心有余温。

6月的一天,尹奶奶来到春柳街道沙跃社区麦芽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这个中心就是全市复制推广“林海模式”,在2017年建立的51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一,与其毗邻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像往常一样,活动前,中心员工先帮尹奶奶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其血压比平时低很多,周店长当即建议尹奶奶好好休息,不要参加活动了。可尹奶奶执意坚持,“我感觉正常得很,一个人在家太闷了,我就玩一个小时,你们监督我好吧”。周店长最终同意尹奶奶参与活动,但叮嘱活动区域巡视负责人小夏和服务平台当班人小贾重点关注尹奶奶,如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汇报。

一个小时过去了,在小夏的提示下,尹奶奶打牌间歇准备休息,起身站立几秒钟后,身体突然向一侧倾倒,小夏立即将她扶在座位上,掏出救心丸递到尹奶奶嘴里。

尹奶奶晕倒了!马上通知店长联系卫生服务中心派医生过来救援!

小贾通过安全卫士的监控系统收到求救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店长。

周店长立即启动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联系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查看老人健康档案给医生作参考、通知家属、维持现场秩序……得益于平时的培训与实景演练,所有工作人员配合默契、分工明确,一系列“动作”的完成还不足1分钟。

因急救措施及时得当,尹奶奶经过医院的治疗,身体并无大碍。

不是我妈命大,真是幸亏遇到麦芽糖,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尹奶奶女儿的这番话道出了沙跃社区居民的心声。

跟随着大连市加速推进试点进程的脚步,麦芽糖于今年也即将发生着一些改变,在中心一楼新增设300多平米的托养护理区(小型机构),重点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

2018年3月,大连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陆续发布了《2018年大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指导标准》《2018年大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建设50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将嵌入式小型社区养老照护机构和社区原有养老服务功能融合,提供短期托养、长期照护及上门服务,以及适应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刚性需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林海模式”提质增量。此举将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盘锦:立足协会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盘锦的乡村公路上,充满着生命鲜活的气息,辽东湾新区荣兴街道中央屯村互助幸福院里更是充满着活力,老人们的生活别样多彩。

缓步走进去,右侧墙面上一排排的奖状和照片,向前来的人们传递着幸福与快乐。身穿亮粉色朝鲜族服饰的一群老人正在忘情地翩翩起舞,明媚的阳光下,演绎着不老的传奇。

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来,吃饭不用交钱,和舞友们跳舞,老开心了!”刚活动完的朴奶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拉着记者的手说个不停。

中央屯村互助幸福院与村委会在同一栋楼内,但由村老年协会独立运营,目前村里有250多名老人,每天有70多名老年协会的会员(入会时一次性缴纳100元入会费)前来幸福院吃饭、娱乐。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们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得有伙伴儿陪伴,精神状态才会好啊!”崔爷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别看老年协会只是个自发成立的群团组织,但却有着严谨的管理机制。会长、副会长、会计、出纳、文体委员(舞蹈老师)全都有,还由其组成了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协会相关事务。

每周有7天,协会便成立7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由协会领导班子任命。每周7天由每个组轮流负责幸福院日常管理、打扫卫生、做饭等,并负责带菜、肉等副食;幸福院内由老年协会出资,常年备有米、面、油等主食。每月每组轮流负责组织老年协会成员集中学习2次。

老年协会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会获得任何工资、福利和补贴,并且无办公场所,无办公设备,唯一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为会员服务。”盘锦市民政局局长张岩介绍道,协会的财务制度也比较健全,每月会公布一次账目收支,并在会员集体活动时详细解读收支情况,对捐款子女的父母及其他捐款者提出口头表扬。因此,在财务管理上做到了让全体会员放心,他们在会员的心中威望很高。

最为关键的是,中央屯村老年协会已完全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老年协会有外出演出与自制拿手的打糕和辣酱菜等收入,此外,还有街道、村委等各级政府(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的资助,爱心企业和个人的赞助,打工子女回来后给予的补助,等等,足以承载幸福院的正常运转,并每年略有结余。

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城乡关系变化,也带来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农村的空心化,由于大量农村年轻人的外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加之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导致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始终是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张岩胸有成竹地说道,“中央屯村老年协会运营幸福院的经验和良好模式,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群众满意、政府轻松的新型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道路,对于全国大多经济状况一般,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为主的农村而言,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盘锦市也将持续完善农村社区互助幸福院的运营,在已经出台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2、3、4万元/个,运营补贴2、3、4万元/个;县财政给予运营补贴1、2、2万元/个。

据记者了解,着力保障试点改革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并几易其稿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重点倾向经济困难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予以制度化。同时,还将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对全市20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或社会组织运营,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就近养老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活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知不觉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进程已悄然过半,在辽宁省的总体部署和鼎力支持下,沈阳和大连、盘锦三个试点地区,在改革浪潮中,独具特色的探索与创新实践,既“接地气”又可持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伴随着营口、辽阳第三批试点地区的加入,辽宁省必将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改革大潮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社会福利》2018年第7期(总第5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