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聋校舞蹈队:舞出生命的精彩

16.10.2017  19:03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在沈阳市皇姑区聋人学校,有这样一支舞蹈队,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无法感受音乐的旋律;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话语,却执着地追寻着舞蹈的美丽。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扶持下,在沈阳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9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17第六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上,表演的《中国范儿》和《映山红》两个节目全部拿到特等奖,感染了现场的所有观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近日,记者走进皇姑区聋人学校,探访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是怎样用自己的拼搏追寻舞蹈梦想的。

  让听障孩子敲开艺术世界的大门

  沈阳市皇姑区聋人学校建校于1955年,是一所以培养听障学生为主,融文化教育、康复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舞蹈队是一个由30多名女孩和12名男孩组成的特别的大家庭。队员小到8岁、大到20岁,这些孩子听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妙音乐,但他们付出常人数倍的汗水和努力,敲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

  对听障人来说,跳舞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缺少乐感。先天的失聪,让这些听障孩子无法感知音乐的律动,同样一套舞蹈动作,他们通常要花费平常人五六倍的时间才能学会。他们跳舞最困难的是找感觉,他们听不到音乐,只能用眼睛的余光去注意老师的手势,去感受音乐的欢快与悲伤。在演出的时候,舞台四个黑暗角落里也要有老师指挥。她们用手语、用肢体动作,把舞蹈的动作、节奏、甚至是思想内涵传递给演员们。

  “老师就是孩子们的耳朵。”舞蹈队指导老师赵佩东说,“音乐和动作的结合通过指挥完成,老师通过手势、眼神、肢体动作告诉他们下一步动作,双方的默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孩子们听不见音乐,不知道舞蹈要传达一个什么意境,是舒缓的还是欢快的,这都需要老师先讲解,然后再给他们讲述舞蹈里面的小故事,让他们理解应该怎么样去展现,再告诉他们节拍节奏,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去练习,所以比平常人要付出更多。

  几年时间的磨合,这种甚至不需要手语就能交流的默契成为老师和孩子们的纽带,帮助他们完成了多场演出和比赛。《女孩与仙鹤》《皮皮鸭》《最好的未来》《心田》等舞蹈节目一次次感染着观众,并获得了全国和省、市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奖项。而舞蹈也让他们内心慢慢强大起来,因为舞蹈是他们与社会交流的桥梁。这群单纯、努力的孩子在舞蹈队里收获了快乐与自信,在舞蹈中超越自我。

  “特别感谢市残联给学校的大力帮助。以舞蹈《心田》为例,从创编到排练,从聘请专家到经费投入,市残联领导都给予极大的关注,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鼓励。”皇姑聋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全场最高分获得大赛特等奖

  “我们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需要认可,因为除了听,我们什么都会!”舞蹈队年龄最小的领舞队员郝好这样说。

  学校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一技之长,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沈阳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我们会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他们勇敢、自信的精神风貌。”据张毅校长说,学校还会将《映山红》再度创编,用更高水平的演绎,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迎接这次比赛,学校从今年初开始排练大型舞蹈《映山红》,又组织12名男生加入舞蹈队,专门聘请指导教师创编并排练健身操舞《中国范儿》,利用中午、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在七月、八月暑假正式进入集中封闭训练。对于有着听力障碍、舞蹈动作有待提升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艰辛与汗水。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常常使得老师和孩子们不堪重负,但他们为了心中那份梦想和希望,咬紧牙关,从不言弃。从基本功的练习到每一个细节的精准把握,从队形的排列到整个舞台表现力的充分演绎,无不凝聚着老师和孩子们辛勤的汗水。辛苦付出,换来了汇演时的精彩。在青岛进行的总决赛中,《中国范儿》夺得“特殊奥林匹克组有氧健身操(舞)(自选动作)表演轻器械健身操项目特等奖。《映山红》以全场最高分17.65分获得特殊奥林匹克组有氧健身操(舞)(自选动作)自由舞蹈项目特等奖。学生们曼妙的舞姿,整齐的动作,传神的表情,自强自立、追求梦想的精神,无数次感动着现场观众,征服了评委,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生命总有渴望,任何困难挫折也阻挡不了生命对美的向往。皇姑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用这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净化着人们的灵魂,用这种顽强的毅力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在无声世界里,舞出了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