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抗旱自救

20.07.2015  11:27



              至7月16日,我市已连续20天无降雨,旱情逐渐蔓延,呈加速扩大趋势,出现了庄稼干枯、群众因旱饮水困难的现象。为最大限度减少因旱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我市发动各方力量,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组织抗旱自救,力争将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6月份,我市有效降雨14次,平均降水量126.5毫米,比去年同期多4成。进入7月份以来,全市没有一场有效降雨。据市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仍然无降雨。各水库蓄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去年遭受历史上严重干旱,水库蓄水普遍不足,加之今年降雨大多数为局地降雨,在水库流域内没有形成径流或径流量不大。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1.87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1成。六股河、兴城河、女儿河等中型河流较多年同期流量减少8成。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02条,基本断流。全市近2.4万眼机电井,出水量不足或干涸的有2600眼,占11%。
  目前,我市6个县(市)区全部受到旱灾影响。据最新土壤墒情测报,西部、北部地区土壤含水率15%以下,属轻度干旱。西南地区含水率12.5%,属中度干旱。连山区、南票区个别乡镇已出现重度干旱或干枯。
  面对旱情,我市将抗旱救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调度各地受灾情况,科学研判旱情灾情,部署抗旱救灾工作,采取果断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抗旱救灾工作。
  7月14日,我市召开抗旱工作调度会,对抗旱工作进行总动员。同日,市防指下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7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力投入2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50万元,群众筹措350万元。维修和新建临时水源1145处,下摆抗旱机泵700台套,管带16万米,抗旱桶230个。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12.5万人次、车辆5000辆、机泵管带1.5万台套、机电井1.7万眼,抗旱灌溉面积20万亩。
  进入7月份以来,市水利部门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建立了每周2次的会商制度。气象部门每天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通报市防办。水文部门每天早8时将全市水库、河道水势变化数据,利用自动水位和遥测的方式及时提供。同时开展了旱情监测,由每周1次监测,改为每周2次。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汇总,报市委、市政府和省防办。
  针对旱情加重的实际,我市将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各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抗旱保收力度,抓好抓紧抗旱救灾工作。市防指将进一步做好对全市抗旱救灾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指导督察等工作,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落实分工、强化考核。市直相关部门将根据工作职能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密切沟通配合。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身到抗旱自救中来。同时,采取补救措施,努力减少损失。有关部门将指导受灾地区和农户抢抓时机、因地制宜地做好绝收地块毁种工作,种植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作物;充分利用水利设施,组织人员、车辆做好减产地块的补浇补灌;抓紧做好灾后保险理赔工作,由各县(市)区负责,积极联系当地保险公司,为农作物理赔保险做好前期准备。
  与此同时,市县两级将进一步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购置抗旱机具及设备,加强应急水源建设维修。在临近河流、水库等水源的地区,通过增加临时取水点等办法,扩大水浇面积;在井灌区抓紧修复原有灌溉用井,并抢打抗旱水井。积极申请省级抗旱物资,调拨大功率潜水泵,对经济作物、经济林进行重点灌溉。同时,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通过应急打井、兴建临时饮水工程、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防汛抗旱两手抓,防止旱涝急转,密切注视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并防止旱涝急转,确保全年安全度汛。